秦东地方戏生存危机的表征探析

2017-04-09 18:59贾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应对方案危机

【摘要】尽管秦东的地方戏己经有三十多人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代表,当地的市县两级文化机构也评选出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代表,但因为这些人员普遍年纪都偏大,再加上很多年轻艺人由于生活上的压力纷纷离开,还有一部分根本不愿加入到地方戏的行列中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秦东的地方戏面临后继人才短缺的危机。此问题的解决,需由政府机构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之后从投入力度、扩展市场、培养爱好等各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秦东地方戏;后继人才不足;危机;应对方案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秦东地方戏主要指的是陕西西安以东地区的一些剧种。现在秦东地方戏有八个种类与一种表演形式,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当中。渭南的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戏曲占7项,但秦东地方戏还是面临传承危机。从走访调查可以看出,秦东地方戏传承危机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如人才缺失、市场缩小、剧团减少、戏迷减少、没有接班人、剧目散失,更严重的还有许多戏场被拆或是当作别用,也有很多剧种都己经停演,例如石道情与跳戏。

一、秦东地方戏在所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现在,秦东地方戏己经有十位艺人被评为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代表。2007年所评定的第一批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表中,秦东区域及陕西整个地区戏剧和戏曲均无继承人。2008年所评定的第二批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代表当中包含秦东地方戏的几名艺术人员。2009年评定的第三批国家非遗传承人代表当中,有秦东地方戏的两名艺人。2012年所评定的第四批的国家非遗当中,秦东地方戏有一人。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力度的情况下,省级的文化机构设置了本级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且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现在阿宫腔、华阴迷胡与同州梆子及合阳提线式的木偶戏,华县的皮影戏、合阳的跳戏、东路碗腔的皮影,华州与韩城的秧歌等等都被评为了陕西的第一批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像,同朝的皮影戏与薄城的石羊道情都己被评为陕西第二批省级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像,很多艺人也相应地被评为非遗传承人代表。2008年秦东的地方戏有18名艺人被评选为陕西第一批非遗代表传承人。2010年秦东地方戏有四名艺人被评选为陕西省第二批非遗代表传承人。

二、秦东地方戏传承人员的年龄问题

在国家级与省级项目的前提下,地方的政府机构还没设置高级的保护。现在高级保护己经普及了秦东的地方戏全部剧类,每一剧类还评定了相应人数的传承人代表。除此以外,一些县级的文化机构还设置县级的非文化遗产项目,例如化县将华州的木偶戏明确其是化县的县级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照我国的国家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艺人不但取得了各级文化机构的资助与奖励的机会,还具有传教技艺与栽培传承人的义务。从这个层面来说,秦东的地方戏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便是守护秦东地方戏的人员,秦东地方戏的发展好与坏大多与之有不可避免的责任。现今,在秦东地方戏的存亡关头,这些人员的作用是无须置疑的。然秦东地方戏中的三十七名国家级与省级的非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传承人员却因各自的年纪偏大,其是不是真的能担起此等重大责任,还是有待考证的问题。秦东地方戏中的三十七名国家级与省级性质的非遗传承人,在被评选时的年龄在50岁与小于50岁的人员有8人,占整体人数的21.6%;51岁到60岁的人员有5名;占整体人员的13.5%;61到70岁的人员有13名,占整体人数的35%;71岁到80岁的人员有10名,占整体人数的27%;超过80岁的人有1名,占整体人数的2.7%;大于60岁的人共有24人,占整体人员的64.86%。明显的看出,秦东地方戏国家级与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艺术人员,大于60岁的艺人竟占整体人数的64.86%。至2013年,秦东地方戏的三十七名国家级与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当中,小于50岁或是50岁的人员有8名,占整体的21.6%;50岁到60岁之间的人员有1名,占整体的35%;61岁到70岁的人员有13名,占整体的35%;71岁到80岁的人员有7名,占整体的18.9%;大于80岁的人有8名,占整体的21.6%。在60岁以上的人员一共有28位,占整体的75.68%;在70岁以上的人员共有15名,占整体的40.54%。很明显,现在秦东地方戏的国家级与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大部分的年龄都偏大,大于60岁的人员达到75.68%,大于70与80岁的人员也都占了40.54%与21.6%。

三、造成秦东地方戏危机的原因

根据以上的数据来看,秦东地方戏国家级与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不但年纪过大的艺人占比较大,还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均是没有固定工资的农民。如此情况只是其中一种因素。民间的秦东地方戏主要的艺术人员和传承人员不但年纪过大、以农民为主,并且他们的现实情况还比国家级与省级的非遗代表传承人更为艰难。在逐渐缩小的空间当中,将面临地方戏曲艺术和个人生存上的双方面的危机。在如此境况下,尽管部分艺人一直坚守着自己喜欢的艺术,但仍有一些艺人特别是年轻且生活负担重的为了自家的生计和发展,也只能割舍爱好离开家乡去外地谋求生计。除年轻人员离开以外,学习秦东地方戏的人员也是少之又少,这也是造成秦东地方戏艺术人才缺少的主要性因素之一。虽然本地的文化机构也为秦东地方戏中的剧种办过专门的培训班,并且也给相关的人员发了补贴,部分的老艺术人员特别是国家级与省级非遗传承人员还领取了国家给发的工资,但热爱秦东地方戏的年轻人并没有多少,更严重的秦东地方戏的世家后代也没有几人热衷于秦东地方戏。他们宁愿去外地工作也不爱学习和参与进秦东地方戏的演艺当中來。他们对秦东地方戏采取了疏远通常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秦东地方戏的演出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在经济快束发展的现在,为了让生活的质量更好,很多年轻人都避免不了会选择离开秦东地方戏,因此使得秦东地方戏世家后代也只好施弃传承人的位置。现在戏曲艺术的从事人员己从人类的灵魂师位置滑落到社会中的最底层,工资的收入低,无法养家,条件优秀的艺术人员,都去了大城市唱茶座,一些人做起了小生意,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这部分人在外几年,根本就无法再上台进行演出的活动了。相比较离开的人员来讲,留下来的均是业务方面的能者,最后这些人的境况是最差的。此情况下,剧团的人心便开始浮动,不思努力,改行与转行的行为经常出现,与以往的光辉相比,秦东地方戏现在的状况很让人优心。

四、对秦东地方戏危机的解决方法

首先本地区的文化部门需持续的对秦东地方戏加强扶持的力度,提升本地区的戏剧与戏曲相应艺术人员的福利和补贴,最大程度地解决它们的忧虑。其次,相应的机构每年均设立对秦东地方戏与演出活动有所支持的费用预算,最大程度地在多方面进行秦东地方戏相关的公益演出及一种剧或是不同各类剧间的汇演比赛活动。最后,有规划地举办一些相应的剧种免费性的培训班,加强普及与引导喜欢音乐特别是戏曲艺术的年轻人员对本地特色的文艺进行学习,并且给他们供求必要的学习资助。除此之外,针对成绩良好的人员,需在就业和创业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还需给其提供一定的便利。尽管秦东地方戏其发展好或者坏因许多因素的影响,让其兴旺一定是系统性的工程,但在此过程中各种影响的因素均不能忽略。所以,对于秦东地方戏的传承人缺少的问题上急需解决,这对于秦东地方戏中的传承保护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承后继无人是秦东地方戏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通过这些可以看出,解决秦东地方戏传承无人的问题是确保传承秦东地方戏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N].文化报,2012-12-26(6).

[2]何玉人.剧种研究与现状调查 渭南剧种剧团生存状态调查报告[J].中国戏剧年鉴,2007-2008:596-605.

[3]王广粉.陕西渭北农村自乐班走访见闻[J].当代戏剧,2008(1):48-49.

[4]魏文.渭南市“一元剧场”破解供需难题[N].中国文化报,2012-04-11(7).

作者简介:贾佳(1984-),女,汉,甘肃省天水人,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应对方案危机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