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习营 庞然
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的“大管家”,济宁市国资委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肩负着改革与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市国资委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较好,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当好市管企业无微不至的“贴心管家”,2017年,市国资委在多条战线上齐头并进,多点发力,整合梳理工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国企国资改革再迈新台阶,财务监管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7年,济宁市国资委财务监督科先后出台完善的财务监管规定(摄影 田玉庆)
制度是一种规范,有了制度就有了章程。为使市管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运行有制度、监管有对照、决策有准绳,市国资委不断健全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体系。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先后完善出台了系列文件:一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出台了《关于市管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济宁市市管企业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二是在审计管理方面,印发了《济宁市市管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济宁市市管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范》;三是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市管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四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下发了《济宁市市管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市管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明年还将在加强财务管控方面,出台相应文件。通过创新和探索财务监督制度,打牢制度根基,加强和规范了对市管企业在资金管理、大额资金使用、内部审计、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保障了财务监管的有序开展。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济运营的“晴雨表”,而经济运营分析,则为领导决策提供素材和依据。财务管理以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充分做好监管企业经济运营分析,开展财务动态监测预警,推动企业防范经营风险,降本增效挖潜力,提质增效促增值。有效开展了月度、季度、年度分析,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健康发展寻根问脉、建言献策。
组织召开市管企业经济运营分析现场调度会,对投资项目现场进行观摩,对经济运营进行总结分析,树立发展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了市管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弘扬了正能量,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深入推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审核批复监管企业财务预算,在注重提升效益指标的同时,加强了对成本费用的管控,明确目标任务,确保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据统计,2016年市管企业降本增效达4亿元,2017年成本管控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
为提升市管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在风险防控上狠下功夫,制定了《济宁市市管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完善了市管企业内审机构、主要职责、工作规范和内审要求,强化了对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规范了经营行为。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之一,并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规范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关于加强市管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指导意见》是对强化企业集团管控的有力探索。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在战略管理、资金管理、资源整合、经营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市管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2018年12月底前,各市管企业要全面建成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创新探索制定印发《市管企业大额资金管理办法》。细化大额资金标准、工作流程、决策程序、责任追究,使“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更具有操作性。
济宁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何锡明(左四)带队到市管企业调研经济运营情况(摄影 田玉庆)
随着国企国资改革进入深水区,国资监管的广度、深度进一步增加,为管好资本设置了一道道“防火墙”。建立了市管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在国资网站、企业网站等对企业年度、中期、季度财务信息,“三重一大”有关事项等进行公示。
加强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定《中介机构审计中应关注披露的重点事项》,提请各中介机构在审计中对重大资产使用情况、关联交易、往来款项等事项予以重点关注披露;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国资委下发了《审计问题整改清单》,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对各市管企业在2016年决算审计中选聘的中介机构综合执业质量评价进行了专项检查,企业对中介机构进行了客观公正打分评价,并将此作为中介机构是否保留连续审计资格的依据。各企业按要求对财务决算报告进行了备案管理。
开展对长期挂账往来款项的清理,今年加大了对7户企业8313.27万元的清理整改力度,解决了长期挂账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等3户企业公司制改制,济宁监狱退危7户企业移交划转,山东公用控股所属10户企业重组上市等,共20余户企业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工作完成。加大了对济矿集团、济能发集团、鲁泰控股报废资产核销力度,处置了不良资产,防止了国有资本流失,优化了存量资产,夯实了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