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尼·葛丽
美丽的西部边陲小镇温泉县城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内西天山余脉阿拉套山脚下盆地中的呼斯塔地区是当地牧民的夏季草场,温泉县县城在其西南方向约40公里处。“呼斯塔”是蒙古语,意为“有桦树的地方”。草场北面阿拉套山上的冰雪融化后形成了两条大河伊克呼斯塔河在东,巴克呼斯塔河在西,都自北向南穿过这个山前盆地。无处不在的季节性冲沟、数不清的泉水,交织成密集的自然水网滋润着广袤的草场。每年从三月份开始,洁白的蒙古包、遍地的牛羊、奔腾的马群、豪爽的牧民就会点缀在这片富饶的草原上,享受着天堂一样的美景。
2013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开展“新疆温泉县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调查”时,在这片草原上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呼斯塔遗址。这处大约3600 年前用石头砌筑的大规模的青铜时代遗址群,就坐落在这片山前盆地中,被绿油油的青草覆盖了数千年,面积有12平方公里。经过几年艰辛细致的工作,我们在呼斯塔草场和周围地区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用石头垒砌的居址群,通过对呼斯塔中心居址的发掘,发现这些石头建筑遗址中包含了大量陶器碎片、动物骨骼、青铜器和石器等各类遗物。
呼斯塔夏草场
发掘前的黑山头
呼斯塔遗址由从北至南的三部分组成:北侧阿拉套山前一座叫作黑山头的120米高的山顶上有一处平面呈不规则“品”字形的居址;南侧距黑山头直线距离4公里的一座叫小呼斯塔的高60米的山顶上有一座长方形的居址,山坡接近山顶的位置还分布有一条长约百余米的石墙围护着山顶的居址。小呼斯塔山西侧的无名山顶上有一处墓地,其中一座近正方形的石板墓边长9米,仅比已经发掘的阿敦乔鲁墓地最大的一座石板墓短了1米,是温泉县目前发现的仅有的两座青铜时代大型石板墓。南北两侧山顶拱卫下的阿拉套山冲积扇就是呼斯塔遗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构居址。其中,具有中心建筑性质的大型建筑和周边的居住址是核心区,南侧小呼斯塔山顶居址和黑山头山顶居址是两个具有军事瞭望和守卫性质的山顶居址。
呼斯塔中心居址航拍
小呼斯塔石构居址
2013 年夏,我们对博尔塔拉河中上游两侧的山前坡地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了许多石头构建的居址,其中就有呼斯塔盆地中的石头构建遗址,它们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小呼斯塔山顶的石构居址位于一座高60 余米的山顶上,是一座用大砾石围成的圆角长方形双层石围建筑,东西长25 米,南北宽14 米。在小呼斯塔遗址接近山顶的朝北面向盆地的缓坡上,还有用石头修筑的防御性石墙。当时参加调查的我站在小呼斯塔山顶遗址上环顾四周,立刻意识到这里明显具有瞭望和防御的性质。那么,这样的防御性瞭望哨建筑是否在附近其他地点还有呢?也就是说如果更好地起到瞭望、防御的功能,应该有几个这样的山顶建筑遥相呼应才更为合理。而且,如果小呼斯塔山顶石构建筑是瞭望或防御遗迹,那它又是为谁瞭望,又是防御什么的呢?那是调查工作的初期,考古队员们站在呼斯塔山顶,环顾四下绿草茵茵的辽阔草原,思索着小呼斯塔山顶石构建筑的背后是否还存在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6年发掘时参加发掘的学生趟过冰冷的河水去黑山头遗址
我们在测绘已发现遗迹的同时,经常会询问当地的蒙古族牧民这附近是否有古遗址。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蒙古族老牧民说他曾经听说有一个叫作黑山头的地方有石头筑成的房子,那里看起来就像是守卫山口和草原的哨所。从那以后,我们逢人便问黑山头在哪里,是否有石头建筑。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从另一个当地老牧民那里了解到有一座山叫木如山(弯曲之意),山东边的小山包就叫黑山头,上面有不知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垒砌的石头墙,相传是过去用来瞭望木如山、呼斯塔、夏日布鲁格达坂的哨所。这个消息让我们兴奋不已,但仍不敢确定老人所说的石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遗迹,万一是近现代的建筑,那可多让人失望啊!但是无论如何,要亲自去确认一下。于是,我们按照当地人指的方向朝着木如山方向徒步走去,将近木如山的时候,被横亘在眼前的大呼斯塔河与木如河拦住了去路,只好涉水过去。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涉水过了河,天上就下起了沥沥小雨,老远看见蒙古包,可惜主人不在家,不能进去避雨,我们被雨淋成了落汤鸡,走到木如山脚下时雨才过去。我们顾不上涉水的艰辛和淋雨的寒冷便向木如山下的牧民问起了那个神秘的黑山头。出乎我们的意料,竟然没人知道那里有个黑山头!难道黑山头不存在吗? 带着浓浓的疑惑与失落,穿着因为趟河而变得湿乎乎的沉重的鞋子,我们锲而不舍地继续朝着老人说过的木如山东边前进,去找寻那座神秘的黑山头。
发掘后的黑山头,两个凹坑原来是两座石构建筑
发掘前的黑山头,可见石构建筑凹坑和前面的石墙
当我们走到呼斯塔河边另一户牧民家向牧民询问时,他指给我们看的那座黑山头,我们之前居然已经驻足其下!夕阳已经西下,我们只好先回营地,决定第二天继续搜寻工作。“坚持就是胜利”,果然如此,经过了这些天的执着寻找,当我们气喘如牛、汗流浃背地爬到山顶的平台上时,被眼前所见的景象彻底震撼了绿茵茵的草甸上近“田”字形石构房址出现在了眼前。
从2016年开始,经过两个季节的田野考古发掘,我们揭露了位于木如山口木如河东的黑山头山脊平台上“品”字形结构的石构房址。黑山头背靠木如山,木如山属于阿拉套山系,其北即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黑山头西侧是木如山山口,通过该山口可以直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其东侧为泰克勒托勒哈,泰克勒托勒哈为蒙语,意为祭祀山头,其南侧为宽阔的草原,隔草原与小呼斯塔山顶的居址遥相呼应。站在黑山头居址上,目力所及从东侧的米尔其克、查干萨伊、呼斯塔到西侧的呼儿托勒哈尽收眼底,很容易控制这一广大的草原。在居址地面上还发现了两具完整的马头,为解决中国家马起源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图① 马头骨出土现场
图② 保存完好的石构门道
图③ 黑山头全景
在这两处遥相呼应的山顶军事瞭望和守卫建筑之间的草原上,便是呼斯塔遗址的核心区。其中的中心建筑由长方形主体建筑、前室、西侧室、院落、院墙组成,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已知的西天山北麓青铜时代早期面积最大的建筑组合。居址墙体由内外两道砌石中间夹土石混合物构成,保存高度0.8~1.3米。
大型建筑北侧,分布着一道由西墙、北墙、东墙构成的倒“U”字形墙体,长达450余米。墙体结构与大型建筑组合墙体一致,局部似乎存在出入口、门房、墩台等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工作来证实。这道墙、大型建筑组合及其他居址建筑组成了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呼斯塔遗址核心区,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具有较高等级的中心性聚落遗址。
在主体建筑西南角,还发现了一座祭祀坑,出土了人骨、陶器、铜器等遗物,其中角柄青铜短剑和角柄青铜锥保存完整、做工精良,锥柄表面还装饰了细密规整的刻划网格纹,是目前欧亚草原地区最为完整的角柄青铜武器,弥足珍贵。
复杂的结构、惊人的规模、精美的出土遗物,不得不让人把这处建筑组合与“宫殿”联系起来,对认识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有一天,你有幸站在黑山头山顶俯瞰着整个呼斯塔石构建筑群,仿佛就能看见3600年前,两地之间焚烟示警、篝火为号的场面。黑山头遗址、呼斯塔遗址、小呼斯塔山顶遗址及东侧的查干赛遗址、西侧的呼儿托勒哈遗址,所有这些石头构筑的遗址构成了这个庞大的青铜时代聚落群,而考古学家们正在逐步揭开藏在这些石构建筑聚落群背后的更多的秘密。
呼斯塔遗址中心建筑
祭祀坑出土角柄青铜短剑
祭祀坑出土角柄青铜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