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峤 郎 朗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东北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室外博物馆”策略研究
王 峤 郎 朗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针对东北地区建筑遗产地点分散、时间跨度大、历史价值高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区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室外博物馆”保护策略,达到了既可保护历史建筑,又能开发旅游产业的目标。
建筑遗产,历史价值,旅游产业,保护策略
建筑遗产包括文物建筑和其他体现建筑美学价值和发展历程,承载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对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应当被视为建成环境遗产而加以保留的建筑[1]。同时,建筑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一座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可以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对过去的缅怀以及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切热爱。对于那些具有丰富价值的历史建筑,我国从建国初期就给予了密切关注,国务院于197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将许多重要的古建筑纳入了保护范围。此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出台与修订,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国家法律为主干,各部及地方法规为辅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框架,为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北地区的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在全国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中,文物保护工作也已走上正轨。但是,我国的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保护理论探索浅薄、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在东北地区同样存在。本文以吉林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历史建筑为例,分析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试图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
东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研究表明,我国古史谱系中最早由确切依据的商朝先民即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此后,鲜卑、高句丽、渤海、女真等各个民族都曾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建立政权,创造出了属于东北的独特文明。清王朝的前身——后金,也是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到了近代,东北地区更是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先是日俄战争爆发,东北地区成为两强争霸的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武装侵入,中日爆发战争。1932年,清末废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伪满洲国,统治东北长达14年,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耻辱的一页。建国后,东北成为了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号称“共和国长子”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就诞生在吉林省长春市。其他如国内比较重要的化工企业、军工企业也都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各个城市,为我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东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留存至今的建筑遗产,愈发显得无比宝贵。
目前,在吉林省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建筑遗产有44处,遍布吉林省的各个地级市[2]。具有如下特点:
1)地点分散。在国务院认定的44处建筑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7处分布在山上,如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丸都山城位于通化市集安市通胜街道通沟村12组北侧400 m的丸都山上。有16处分布市、县城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位于白山市临江市林业局机关院内的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有21处分布在城市郊区,如位于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镇西北郊塔山西南端台地之上的灵光塔。
2)时间跨度大。在吉林省内的44处国家级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中,时间最古老的是战国晚期的建筑遗址,位于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二龙山村北崴子屯东南的二龙湖古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分布最北方的古城址。距今最近的是195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位于长春市绿园区东风大街2259号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时间跨度两千多年,覆盖东北历史的各个时段。
3)历史价值高。“历史建筑遗产价值的实质在于,建筑本身所承载的那些反映当时生产力发展、经济制度、文化氛围的真实的信息。”[3]吉林省的建筑遗产中,历史价值极高。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位于通化市集安市的高句丽遗址丸都山城和国内城,是“附和式都城”的典型代表,体现了高句丽人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对东北亚历史文化的研究、山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上述特点既决定了吉林省内建筑遗产具有重大保护价值,也决定了在保护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保护力度小。目前,除了地处市区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外,多数建筑遗产还处于“挂牌式保护”的层次。许多古城址位于野外,风雨侵蚀,日渐颓萎。再加上民众保护意识不够,耕地侵占建筑遗产范围,放牧的牲畜践踏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许多古建筑的生存岌岌可危。即使有铁丝网维护的建筑遗址,因为得不到妥善的修复,也已经很难看出昔日的风采。
2)再利用程度低。保护是为了再利用。但是由于交通条件有限,建筑遗产分布较为分散,而任何一个单体建筑遗产都无法完整地体现其历史价值,很难进行再利用。
历史建筑是凝固的文化载体,保护历史建筑是人类历史传承、文明延续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城市更新、自然侵蚀等等社会经济压力之下,历史建筑的处境岌岌可危。保护历史建筑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社会发展和历史建筑保存之间的关系。唯一可行的保护方式是“活化”历史建筑。所谓“活化”,就是为历史建筑寻得新用途、新生命,展示和发挥历史建筑多方面价值,使社会公众欣赏、体验历史建筑,使历史建筑“动”起来,用起来[4]。但是如何做到“活化”历史建筑,“室外博物馆”保护模式是一条操作性较高的选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上述吉林省建筑遗产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予以保护。“室外博物馆”保护模式初始于瑞典,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美国历史保护国民信托将其定义为,“修复的、重建的或者复制的群落。其中有若干建筑或构筑物被修复、重建或移建,以展示某种历史或文化场景和活动。”这一保护策略包括原地保护、易地保护以及重建。适用于较为分散、独立且破坏严重的建筑遗产保护。
吉林省国家级建筑遗产保护可以充分借鉴“室外博物馆”保护模式,在原有建筑遗产分布基础上,依据现有条件,区别对待,对于保存相对完整、特征明显、交通便利的建筑遗产采用原地保护的方式;对于保存完好但是交通不便的建筑遗产则采用易地保护策略;对于交通便利但是损坏较为严重的建筑遗产则予以修复、重建。与此同时,通过展览、讲解等方式,将更加直接的历史观感传递给游览者,借此达到教育国民的目的。并且以历史建筑为中心开发旅游产业,将收入用于历史建筑的维修以及宣传教育,形成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保护的有机良性循环模式。
实践证明,“挂牌式”的建筑遗产保护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城市和社会发展节奏,“活化”是历史建筑保护的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活化”历史建筑不仅能够达到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而且在公众教育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东北经济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利用历史建筑,发展旅游产业,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是目前摆脱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王黎明.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J].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2] 数据来源于吉林省文物局网站,http://www.jlww.org[EB/OL].
[3] 朱向东,薛 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历史价值评定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35):1-2.
[4] 魏震铭.大连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8):36-40.
The “Outdoor museum” strategy research in the northeast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ang Qiao Lang Lang
(JilinUniversityofBuilding,Changchun130118,China)
In light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location scattering, large time span and high historical value in northeastern regions, the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Outdoor museum” protecting strateg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both protecting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ing tourism indust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historical value, tourism industry, protective strategy
1009-6825(2017)11-0028-02
2017-02-07
王 峤(1983- ),男,讲师; 郎 朗(1985- ),女,讲师
K87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