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08 13:03李玉梅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3期
关键词:市场化现代农业对策建议

李玉梅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手段管理农业,全市农业市场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东营市现代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就如何坚持和完善农业市场化改革、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市场化;对策建议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手段管理农业,全市农业市场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东营市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市场主体发展迅速,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38家,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全市共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039家,合作社发展到1967家,基本实现了涉农行政村全覆盖,辐射带动25万农户从事订单农业和专业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69个,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有形市场涌现。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加大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市场流通配套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为辅助,遍布全市、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体系。全市有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3个,其中,蔬菜批发市场8个,水产品批发市场2个,水果、畜产品、粮油批发市场各1个,8个属于产地市场、5个属于销地市场,总占地1142亩,资产总额4.2亿元。

(三)多种流通业态协调发展,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传统自发集市贸易继续发展,主要集中在大蒜、冬枣、花卉、黄河口海产等产业集中生产区。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大力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业务,有效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节约了经营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交流高效便捷。东营市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和村村通光纤。构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农科通”短信服务平台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及时发布农业信息、病虫害预警、供求信息等内容,基本满足了农民对农业政策、技术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術支撑。

(五)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活跃,融资渠道不断丰富。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和土地流转工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盘活农村土地要素。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三区两县的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主要农作物。探索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市人保财险公司与市农发行合作,在广饶县试行推广“政府+银行+保险+产业化+农户”的保险模式,通过政府补贴保险机制,增强信贷融资能力。

二、东营市农业市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市场意识上,对市场经济适应能力较弱。从政府层面看,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业市场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容易忽视农业生产易受季节、气候、周期、供求关系等影响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区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过多承担企业、市场的责任,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的要求与规划偏理想化,给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和自我调节功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从农民自身看,由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市场信息反应不灵敏,容易出现盲目性和地区趋同性,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

(二)在宏观指导上,市场导向作用仍不突出。一是部分调控政策缺乏前瞻性。近些年,面对忽高忽低的棉花价格、“蒜你狠”、“姜你军”等频发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事件,作为职能部门,大多是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再去研究什么问题、哪个品种出现了问题就研究哪个品种,政策体系和调控措施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二是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专门针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市场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农业的产供销、内外贸由不同部门管理,难以形成整体推进和调控合力。三是调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风险基金、农业发展担保基金等市场调节机制不健全。

(三)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上,整体水平相对滞后。农产品市场数量少,尤其是设施较为齐备、完善的市场较少,绝大多数市场是简陋的大棚式市场和露天集贸市场,食品检测、保鲜设施不健全。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市场信息发布方式简单,前瞻性、准确性、权威性差。此外,农产品市场发展跟不上农业产业发展步伐,食用菌、大蒜、冬枣、花卉、黄河口海产等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缺乏大型批发市场。

(四)在流通建设领域,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仍以运销专业户、农民经纪人、城镇职业零售商贩以及季节性、临时性的农民运销人员为主,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低。交易产品仍以大宗原产品为主,高档、高附加值产品少;交易场所以集贸市场为主,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交易手段上以现货交易为主,电子商务、直销直供等先进交易方式有待普及推广。流通环节检测、检疫等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法律法规依据和手段。

(五)农业市场信息体系较为薄弱,信息引导力不够强。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仍然偏低,村庄信息化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信息交流、传递和发布的作用。服务网络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的延伸速度缓慢,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仍未实现。各部门对农业信息缺乏统一规划、整合和协调,信息传输反馈网络不完善,市场信息引导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农产品市场的各个层面缺乏持续跟踪研究。

三、推动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农业市场化经营理念。一是培育农户,提升市场主体营销能力。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营型人才,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获取信息、创立品牌、直销配送等方面的能力,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二是提升企业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动力。积极引导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完善管理体制、拓宽产业链条,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提升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依靠政府,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立足于生产与市场两个“轮子”一起转,依靠市场自我调节和政府调控“两只手”,让农民种粮务农能够获得合理收益。

(二)优化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农业发展保护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农业管理体制,加快农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建立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行政体系。二是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规范农村产权制度,稳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加快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和产品,扩大农业贷款抵押,逐步将农田、土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的使用权等纳入农业贷款抵押范围。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农业投入的市场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加大投入,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及社会资金,推行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新建农业项目,实现农业投入的多元化。四是加快农业市场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健全农产品生产风险调控机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价格补贴试点。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开发农业保险品种,拓宽业务覆盖面,建立高效的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减缓价格异常波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冲击。

(三)构建公平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是搞好农产品市场规划布局。农业、发改、国土、工商等部门协同联动,根据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变化要求,科学规划、严格审批建设一批市场,推动形成布局合理、经营有序、流通高效、持续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改扩建传统批发市场的同时,围绕粮食、棉花、蔬菜、水产品等主导产品,在主产区、交通方便、具备一定基础的乡镇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有主导产业就有市场配套的格局。同时,针对大蒜、冬枣等产业,加强田头市场建设,推动在村户间建立简易加工厂、田头集货场、村头批发场和农民交易地,提高生产一线农产品的营销能力。针对食用菌等智能化生产程度较高的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主产区,积极打造集产品交易、营销和展示为一体的产品交易中心,凝聚发展合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配套农产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等设施建设,加强产地市场仓储设施、配送系统、结算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为推进农产品市场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供条件。

(四)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目标市场,动员各种力量,组织开展展销会、推介会等农产品促销活动,全方位开展促销、推介,扩大东营市特优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借鉴发达地区的农业流通经验,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加快扶持推进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流通模式。二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扶持培育一批建设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充分挖掘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三是鼓励农业、邮政、大型超市等部门参与市场流通。鼓励邮政部门参与农产品流通,开展直供直销、配送销售等业务,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做大做强农产品流通体系。

(五)健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调研与预测。有关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在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前瞻性、准确性的预测,帮助农民和交易者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保持市场平稳运行。二是搭建農产品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借助网络、有线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媒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合理生产、流通和消费。鼓励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各县区城乡各批发市场之间建立内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价格定期通报制度和重要信息反馈制度,逐步实现市场业务电子化管理。三是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着眼国内外两个市场,健全重要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及时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市场状况进行准确研判和科学解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意向。

参考文献:

1.戴晓春;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特征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55期。

2.冯旭芳、陈克毅;中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与对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论文集;2008年。

3.阮成;我国政府农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李泽华;中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内涵与趋势;政策研究;2000年。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农业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市场化现代农业对策建议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