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7-04-07 08:44张娜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运用研究主体作用小学数学

张娜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法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使他们的学习更高效。对此,在开展导学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行,增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小学数学;运用研究;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50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成为创新课堂上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能充满热情的进行学习,发挥他们的思维创造性并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讨论、总结等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一、导学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导学式教学,能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探究,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深入分析数学知识,对知识的理解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推导,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起数学知识结构,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能运用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数学知识分析,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完成学习内容, 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导学法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多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总结归纳、反思提升。通过环节导学,学生能高效的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导学法的设计和运用中,教师可以根据以下策略进行:

(一)在预习环节进行导学,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预习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掌握,使学习更高效。为了提高预习环节的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并利用预习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指导。在预习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能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从对知识的简单理解过渡到掌握和运用,提高他们的数学预习能力。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了解预习的意义和价值,发挥主体作用,主动进行预习,积极完成预习任务,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预习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使预习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真正起到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二)设计问题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导学法开展教学,可以运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时,教师画出两条同样长度的线段,并告诉学生一条线段长15厘米,另一条线段长0.15米。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长度的线段所用的长度单位不同呢?学生对问题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地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所以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究,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能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并顺利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作用,摆脱了模仿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尝试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合作学习是创新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大胆发表看法,提出对知识的不同理解,能帮助其他同学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在积极的讨论和探究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能对知识进行再次深入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分组合作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选定一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使合作学习在组长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明确各成员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让他们通过讨论加深对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理解,有效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内容,促进教学的高效进行。

(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在每节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防止对知识遗忘。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教师要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把新知识和知识体系建立联系,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在课堂教学和课堂小结的共同作用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使他们的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化,为他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保障,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掌握总结的方法,并对知识进行分类,使数学知识体系完善,使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获得发展,实现高效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探究教材内容,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在导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怀英.“问题—活动—问题”导学模式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4(4):9-10.

[2] 李树清.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 刘芳.“导学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国佳.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运用研究主体作用小学数学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