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秀兰,陈 雄,王秀红,郭 虾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沁源 046500)
灵空山保护区野生植物固定样地连续监测
巩秀兰,陈 雄,王秀红,郭 虾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沁源 046500)
笔者共布设了30块固定样地,对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固定样地监测。结果表明,2016年固定样地监测结果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新发现的种所占比例较高,包括的生境类型更加全面、合理,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明显增加。说明随着固定样地的选择、监测年份和季节的不同,监测结果会发生变化。建议对保护区资源进行季节性监测或连续监测,摸清保护区重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加强保护。
灵空山;固定样地;监测;建议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灵空山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1993]12号)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经国务院国办发[2013]111号文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 116.8 hm2.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做好保护区内固定样地的长期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2015年固定样地、样线监测的基础上,对保护区内30块固定样地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连续监测,查找影响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存和分布的关键因子,实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范围。本次固定样地监测的时间为连续监测的第2年。
1.1 科学性原则
监测目标明确,监测样地、样线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监测区域内野生植物种群的整体情况;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对野生植物的种群状态进行长期监测。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
1.2 可操作性原则
监测计划应考虑所拥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监测工作应具备一定的交通条件和工作条件。在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植物资源现状、保护现状等因素,选择高效率、低成本的监测方法。
1.3 保护性原则
尽量采取非损伤性的取样方法,避免不科学地频繁监测。若要捕捉珍稀濒危物种进行取样或标记,必须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
1.4 安全性原则
野外监测具有一定的危险,监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做好防护措施。
2.1 野外复查
此次固定样地监测在2015年监测的基础上稍做调整,科考队对每个正方形样区进行二次调查,调查过程中记录每个样区中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点位坐标。
2.2 样地调整
以2015年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样地、样线监测为基础,通过对2015年的监测结果及数据进行统计发现,2015年固定样地监测有一定的缺陷。为了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准确性,避免因盲目监测而带来不必要的时间、资源的浪费,笔者将2015年30块固定样地中的10块样地位置进行了调整。其中,LKS-106,LKS-107,LKS-108,LKS-111,LKS-118,LKS-120,LKS-122,LKS-123,LKS-124,LKS-127为2016年新增样地,剩余20块样地为2015年原有样地。2016年固定样地的编号沿用2015年固定样地、样线的编号。
2.3 样地布设
根据2015年监测结果以及野外复查结果中记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点位坐标,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0块固定样地,对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连续监测。
对调整后的30块固定样地的点位坐标,进行第二次现场确认,并进行固定样地的布设。每块样地面积0.067 hm2(个别样地因地势原因可进行适当调整),在其西南角测定坐标值。然后对每块样地中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数量、生长状况、生境特征、伴生植物等进行长期监测,查找出影响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子,实现对上述物种的就地保护,以扩大其种群数量。考察固定样地内的植物群落及种类,通过设置典型样方记录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数量。详细记录固定样地内的物种名称、多度、盖度、高度等。对乔木进行每木监测,记录种名、胸径、树高等基本数据。对灌木进行每木监测,记录种名、高度、盖度。同时,记录各样地的海拔、坡向、坡度及土壤类型、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和人为活动及其影响等环境因子。
对易于识别的广布种,主要采用野外记录及数码拍照的方法。其余植物则采集标本并拍摄照片,带回室内研究鉴定。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其生长区域的生境类型进行详细记录。
灵空山固定样地、样线的监测时间为2016年5月至6月和2016年8月至9月。
4.1 植物种类
固定样地监测中共发现野生植物60科179属245种,与2015年监测结果相比,2016年监测新发现野生植物11科59属127种。其中,包含野生植物1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24属36种)、蔷薇科(14属29种)、豆科(12属17种)、禾本科(13属14种)、毛茛科(8属13种)。2016年新发现的种所占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10块固定样地位置被调整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固定样地监测时间不一致,也会有所区别。
4.2 生境类型
2015年监测的30块固定样地中有5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针叶林,占固定样地总数的17%;18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占固定样地总数的60%;4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占固定样地总数的13%;3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灌草丛,占固定样地总数的10%.
2016年调整后的固定样地生境类型增加为6种,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高山草甸和河流湿地,固定样地监测更为全面、合理。30块固定样地中有4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针叶林,占固定样地总数的13%;17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占固定样地总数的57%;2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占固定样地总数的7%;5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灌草丛,占固定样地总数的17%;1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高山草甸,占固定样地总数的3%;1块样地的生境类型为河流湿地,占固定样地总数的3%.
4.3 野生植物濒危等级
根据《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2015),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分别为野大豆和水曲柳;分布有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分别为漆树、膀胱果、刺楸、流苏树、锦带花、党参、桔梗、文冠果;分布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植物4种,分别为白皮松、大花灼兰、手参、无喙兰;易危(VU)植物4种,分别为库页细辛、水曲柳、山西杓兰、二叶兜被兰;近危(NT)植物10种,分别为白杄、木通马兜铃、淫羊藿、葛萝槭、窄裂缬草、川贝母、裂瓣角盘兰、角盘兰、蜻蜓兰、掌叶铁线蕨。
2016年固定样地监测中,发现了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漆树、流苏树、党参,易危(VU)植物山西灼兰,近危(NT)植物淫羊藿、葛萝槭。此外,还发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二叶舌唇兰、胡桃楸和刺五加等。2016年固定样地监测发现的珍稀濒危植物有10种,而2015年固定样地监测仅发现4种。相比而言,2016年固定样地监测发现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表明固定样地调整使得监测更为合理,可以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监测,以更好地进行保护。
4.4 珍稀濒危植物数量统计
2015年固定样地监测共发现珍稀濒危植物4种。其中,党参9株,分布于3块样方;淫羊藿8株,分布于2块样方;二叶舌唇兰3株,分布于2块样方;胡桃楸28株,分布于7块样方。2016年固定样地监测共发现以下10种珍稀濒危植物。
1) 野大豆:LKS-120号固定样地发现13株。
2) 漆树:LKS-122号固定样地发现20株,LKS-123号固定样地发现12株,共计32株。
3) 流苏树:LKS-108号固定样地发现1株。
4) 党参:LKS-109号固定样地发现3株,LKS-111号固定样地发现8株,LKS-115号固定样地发现11株,LKS-121号固定样地发现3株,共计25株。
5) 山西灼兰:LKS-122号固定样发现1株,LKS-123号固定样地发现1株,共计2株。
6) 淫羊藿:LKS-118号固定样地发现30株,LKS-123号固定样地发现13株,LKS-125号固定样地发现8株,LKS-127号固定样地发现14株,共计65株。
7) 葛萝槭:LKS-101号固定样地发现2株,LKS-122号固定样地发现2株,LKS-127号固定样地发现(幼)3株,共计7株。
8) 二叶舌唇兰:LKS-101号固定样地发现9株,LKS-105号固定样地发现2株,LKS-108号固定样地发现1株,共计12株。
9) 刺五加:LKS-103号固定样地发现3株,LKS-127号固定样地发现5株,共计8株。
10) 胡桃楸 :LKS-103号固定样地发现1株,LKS-109号固定样地发现1株,LKS-110号固定样地发现11株,LKS-111号固定样地发现16株,LKS-123号固定样地发现17株,LKS-124号固定样地发现13株,LKS-125号固定样地发现9株,LKS-126号固定样地发现幼苗2株,LKS-127号固定样地发现3株(幼),共计74株。
1) 连续监测,持续保护。2016年固定样地监测结果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明显增加,表明监测结果随固定样地的选择及监测时间的不同会产生变化。建议对保护区资源进行季节性监测或连续监测,摸清保护区重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加强保护。
2) 两次固定样地监测,均未见到保护区记录的水曲柳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述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在本区数量稀少,应引起相应部门的重视。建议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拨出专项经费,对上述特殊珍稀植物进行专项监测。
3)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同保护区经济生产、旅游开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为因素的介入,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对于野生动植物有益或有害,则需要长期的科学观测才能了解。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保护区管理局及旅游开发商共同协商、摸索、探究,制定出一套适合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案,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1] 涂 磊,崔国发.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改进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38(8):111-115.
[2] 王孝康.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固定样地标志的改进[J].新疆林业,2017(1):11-13.
[3] 张 杰.新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4):16-17.
Permanent Sample Plot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Wildlife in Lingkong Mountain Reserve
Gong Xiulan, Chen Xiong, Wang Xiuhong, Guo Xia
(Lingkong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ofShanxi,Qinyuan046500,China)
30 permanent sample plots were set up to monitor the wildlife of Lingk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onitoring results of 2016 had a big change compared with 2015. The proportion of newly discovered species was higher. The habitat types we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monitoring results changed with the different of permanent sample plots choice, the monitoring year and season. Seasonal monitoring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reserves resourc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resources in Lingk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ingkong mountain; Permanent sample plot; Monitor; Suggest
2016-12-29
巩秀兰(1972— ),女,山西霍州人,201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工程师。
S757.2
A
1007-726X(2017)02- 003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