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伟,周立坤,于坤雷
近年来,莒县以林水会战和“清河”行动为主抓手,在全县上下打响了为期3年的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治理的攻坚战,掀起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水生态建设的热潮。
莒县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多措并举,聚力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水生态建设夯台垒基。截至2016年底,全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95 km2,每年拦蓄泥沙530万 t,增加蓄水保水能力1.56亿m3。
1)依托水土保持国家重点工程抓治理。抓住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县的机遇,以打造袁公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紧扣生态清洁型治理这一主线,2013年至今,共投入资金3 958万元,累计治理小流域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 km2,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0处,营造防护林 513 hm2、经济林 424 hm2,封禁治理 1 095 hm2,新修或整修梯田6 600 hm2,新修或整修道路27 km,项目区的坡面和沟道防护系统初步形成。
2)借力资金整合抓治理。充分利用被列为全省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的契机,借力资金整合,扩大水土保持治理规模、放大建设效应。2015年,莒县共整合国土、农业、财政和水利资金1.435亿元,在生态较为脆弱的莒县西北部安庄、碁山和果庄3乡镇,集中连片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共建设高标准农田8 000 hm2,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 330 hm2,新修道路 300 km、硬化道路29 km,实施坡改梯工程867 hm2,栽植防护林近10万株;2016年,将全年度的长远、上庄小流域治理项目与小农水项目进行整合,共整合资金2 160万元,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梯田860 hm2。
3)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资本参与抓治理。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强化政策激励,加快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治理步伐,先后出台了《莒县造林绿化资金奖补办法》和《莒县水利建设资金奖补办法》,确立了造林绿化和民营水保项目的奖补标准,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六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下,2016年,共营造生态林1 027 hm2,退耕还林还果1 806.7 hm2;共有80多家民营企业投入1.3亿元,建成千亩以上经济林大片12个、100亩以上大片130个;共吸引民间资本4 900万元,发展民营水保项目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1 km2。截至2016年底,全县林地面积达53 340 hm2,有林地面积达到51 330 hm2,林木覆盖率提高38.4%,有效扩大了水土保持治理的规模,进一步厚植了水生态优势。
1)以河道全域生态治理为重点,加快实施“清河行动”。围绕做强安全、做优生态、做大水量、做美景观的要求,莒县先后启动实施治理沭河、袁公河、柳青河、鹤河、宋公河等近20余条河道,以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河道拦蓄、生态绿化和污染整治为主,累计治理河道100多公里。河堤内外绿化实现全覆盖,治理过的河道呈现出“一河清流水、一条景观带”。
2)以大中型水库绿化为节点,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为保护青峰岭水库、仕阳水库、峤山水库的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从2016年开始,对三大水库实行路林统一规划、一体实施,对青峰岭水库周边500 m、仕阳和峤山水库200 m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达9 335 hm2。
3)以生态湿地建设为关键点,提高水生态自我净化能力。莒县把湿地建设作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沭河、袁公河、柳青河等主要河流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目前,全县正在建设湿地有5处,规划面积达2 300 hm2,规划投资6.6亿元。其中,沭河湿地公园、桑园北溪省级湿地公园和白鹭湾湿地已全部建成,西湖烟雨省级湿地公园和袁公河湿地公园将于年内建成。
1)治污截污。莒县以强化对涉水企业的排污监管、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城乡环卫一体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对重点污染源的源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环保执法检查。2014年以来对26家规模化涉水企业采取了限产、停产整改等措施;206家塑料加工户完成入网治理;整治石子、石材加工企业149家,强制关停16家;拆除取缔小企业52家,强制关停41家,有效减轻了水系污染程度。
3)农村畜禽养殖治理。2014年以来投入1 000余万元,对全县3 312处鸭棚进行了发酵床集中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鸭棚2 309处,停养1 003处,年实现减排养殖污水约265万m3。在此基础上,投资2 600余万元,对全县养猪业实施沼气池治污,全县共建设养猪沼气池4 701个。
4)农业面源防治。通过积极推动农药减量、化肥减量工作、绿色防控技术、拓宽秸秆综合利用和推广可降解地膜等方式,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生态的破坏。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在全县20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的1 195个村逐步建立起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全覆盖、无缝隙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
5)水库生态修复。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县政府投资2 000余万元,开展了青峰岭水库网箱养鱼集中清理行动,清理养殖网箱29 800余个;积极开展水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投入197万元在青峰岭水库和仕阳水库放养各类鱼苗260万尾,水库水质明显提高,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6)河库采砂监管。2012年起,县政府加大河库采砂管理力度,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对全县采砂点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顿,共查扣非法采砂装载机69台,运砂工程车48台,拆除采砂机具53件,强行撤离抽砂船92条,依法查封没收黄砂15.02万m3,震慑了非法采砂分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扛起水生态建设的责任,对水生态建设负总责。各级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应立足职责、密切配合抓落实。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制定激励引导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建设,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水生态建设格局。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应设立水生态红线,在面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围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搞好部门之间规划的无缝对接和融合,持续抓好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基础,以生态河道治理为支撑,以水库、湿地为节点的水生态建设,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水生态体系。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消除影响水生态建设薄弱环节的同时,重点在建立水生态管护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履行好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职责,凝聚起水生态建设的合力,建立对河道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全流域齐抓共管的水生态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