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谈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模式

2017-04-07 14:19:42
山西建筑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小城镇县城城镇

杨 敏

(山西省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以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谈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模式

杨 敏

(山西省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阐述了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意义,研究总结了以县城和重点镇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指出只有大力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体的中西部城镇化,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城镇化,中小城市,发展模式,交通网络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的增长,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我国明确提出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设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都把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此,认真研究总结以县城和重点镇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体的中西部城镇化,对于走好走活新型城镇化这盘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城市),最初是在农业生产有了剩余、手工业从农业分离,进而商品交换扩大形成固定交易市场并与防御性城堡融为一体逐步发展起来的。城镇化,则是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人口向城镇集中、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注重发挥县城和小城镇的城乡纽带作用,推进以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具有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就近市民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日益凸显的结构问题,城市内部也存在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二元结构。农民进城经常遭遇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进去被弹回来的“弹簧门”,进去又转出来的“旋转门”。要真正使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资料表明,7成以上的农民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县城和小城镇为“白天进城务工经商、晚上返村居住”的农民提供了可能,为农民在家里或村里从事与城区第二、三产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创造了条件。县城和小城镇促成了约58%的农村劳动力在本县域范围内实现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可以有效集聚产业、增加就业、吸附人口,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进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二是有利于发挥县城和重点镇的集聚作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可以吸引人流、物流、企业流、信息流,聚集优势资源,既可以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促进县域工业发展,又可以带动文化、教育、卫生、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发展,还可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对于搭建县域发展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有利于缓解大城市压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3 000到1万美元阶段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即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拉美国家过度发展一两个特大城市落入“城市化陷阱”的例子。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总体进入城市型社会;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压力,跨越中等陷阱,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 山西省以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探索

1)工业化牵引城镇化模式。

特点是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经济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工业化率高,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2)公共服务助力城镇化模式。

特点是当地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设施配套,服务水平高,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居住生活。

3)旅游服务业驱动城镇化模式。

特点是当地城镇化发展依靠旅游业推动,主要表现为依靠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以此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在城镇居民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还有大量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在旅游淡旺季以候鸟型、潮汐式的方式大幅度增长。这些旅游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所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当地居民,使城镇化体现出明显的候鸟型、飞地型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特点。

4)大交通辐射城镇化模式。

特点是依托区位优势,通过构筑便捷的交通网络,缩短与各层级城镇的距离,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从而吸引产业和人口聚集。此类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有时与理论或同区域城镇的城镇化发展轨迹不一致,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特点,是由其特殊的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的。

5)县镇村同步发展城镇化模式。

主要表现为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布局合理、发展协调、吸纳力和承载力强,县城为区域中心,重点镇为区域重要节点,一般镇和中心村为区域次节点,人口和产业转移呈现出由近及远、梯度推移、循序渐进的特点。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还很长,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未来城镇化的一大特点是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向中心大城市,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创造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建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象,就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尊重规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Discussion on on-spot and in-vicin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with county and small-sized town as the foundation

Yang Min

(ShanxiUrbanPlanning&BuildingDevelopmentCenter,Taiyuan030013,China)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on-spot and in-vicinity urbanization, studies on-spot and in-vicinity urbanization mode with county and major town as the foundations, and points out that: only promoting Middle Western urbanization with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s the orientation, can we realize the urban-rural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and mutual booming as well.

urbanizat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development mod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1009-6825(2017)17-0025-02

2017-03-27

杨 敏(1987- ),女,助理工程师

TU982.29

A

猜你喜欢
小城镇县城城镇
县城的发小,过得比我好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军事文摘(2023年16期)2023-09-04 07:12:12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岷峨诗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2:06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