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摘 要] 大学文化不仅对大学本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正外部性。大学文化承载着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发展理念,凝聚成具有大学显著特征的文化氛围,成为引领大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提升大学文化塑造,着力建设大学文化,这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不仅如此,在大学文化塑造过程中,还承担着发挥正外部性的关键作用,因此也应当引起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基于大学文化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高校应从明确大学文化塑造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大学文化塑造的独特资源,创新大学文化塑造的多元载体,拓展大学文化塑造的传播空间,构建大学文化塑造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进行大学文化塑造。
[关键词] 大学文化;正外部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84-02
一、大学文化塑造的正外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学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思想文化的先导队,大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大学文化的塑造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中,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大学文化,这既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
大学文化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精神价值,承载着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发展理念,凝聚成具有大学显著特征的文化氛围,外化为大学师生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成为引领大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大学文化不仅对大学本身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正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群体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群体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正外部性主要是指受益的情况。如此来看,大学文化正外部性体现在对大学外部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影响,对社会其他部门的文化发展发挥有益作用的推动。事实上,大学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正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输出、创新的实现都承载着优秀的大学文化理念,这些文化理念会通过不同渠道传递给社会,从而产生良好的正外部性。
二、当前大学文化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文化塑造的主观意识不强
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工作一样,大学文化建设需要高度重视。但是,目前还一些大学发展过程中,对大学文化塑造并不是十分关注,文化建设的主观意识并不强,甚至忽视了大学文化的培育。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文化塑造并非一日之功,短期内很难见到明显成效,因此有些大学就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其他事业方面。另一方面,在现行的大学发展评价机制中,往往将评价重点放在科研水平方面,对大学的文化软实力基本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使得大学文化塑造难以得到高度重视,这也是造成大学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文化塑造缺乏特色
成功的大学文化一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纵观国内外具有先进大学文化的大学,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要素,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理念就能夠识别出大学本身。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塑造中,缺乏特色成为一个通病,很多大学竞相效仿,形成了几近雷同的大学文化,在发展中失去了文化竞争力提升的机会。一些大学尽管在办学特色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大学文化塑造方面却仍然黯然失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大学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建设资源,同时也由于大学发展过程中缺少对文化塑造的思考与规划,从而造成了盲目效仿的结果。
(三)大学文化塑造缺乏有效载体
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大学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大学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大学文化塑造需要有效而丰富的载体,将大学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通过载体进行传递,通过载体营造大学文化氛围。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大学将大学文化塑造嵌入到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当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师生渗透大学文化理念。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的文化载体受到了一定限制,产生的作用也在不断降低,甚至受到了一定挑战。可以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文化载体的创新仍然略显滞后,这也成为影响大学文化塑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丰富载体成为大学文化塑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大学文化塑造的传播力不足
大学文化塑造的传播是发挥其正外部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大学文化塑造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文化传播主要包括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从大学文化的内部传播来看,不仅要关注文化向大学生的传播,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向教师员工的传播,因为教师员工在大学文化塑造中发挥着更加稳定而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行也会将大学的文化价值理念不断传递给学生。从大学文化的外部传播来看,一些大学已经十分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但是对自身文化的传播仍然不够重视,缺少大学文化外部传播的途径。传播力不足对大学内部和外部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如果能够有效推动先进大学文化的传播,就会形成大学内部和外部文化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三、提升大学文化塑造及其正外部性主要对策
(一)明确大学文化塑造的指导思想
大学文化塑造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需要在大学发展中得到科学规划。大学文化塑造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大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不断发挥大学文化塑造的特殊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正外部性效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育人模式,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大学文化塑造过程中,这些任务应当融入到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这些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大学文化塑造体系。
(二)充分挖掘大学文化塑造的独特资源
大学文化塑造需要从各个层面充分挖掘资源,特别是具有大学特色的独特资源,形成具有差异化的大学文化品牌,这也是大学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每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发展历史,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中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发展历史和差异性应当作为大学文化塑造的特有基因,逐步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循序渐进形成大学的文化资源,最终实现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塑造还应当将视阈放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国内外优秀的大学文化建设中汲取經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注入新的文化建设资源,从而保持大学文化塑造的与时俱进性。文化资源的挖掘是大学文化塑造的前置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大学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创新大学文化塑造的多元载体
在时代发展变化更加快速的背景下,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创新大学文化塑造载体,这是提升大学文化塑造的重要问题,也是发挥大学文化正外部性的关键前提。大学文化塑造不仅要强化对传统载体的应用,也要注重对新载体的创新。在传统载体中,校园环境的有形载体十分重要,大学的校训、大学的建筑,甚至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承载大学文化的载体。在新型载体的创新方面,大学文化塑造要更加善于尝试运用各种新媒体,有一些学校通过互联网、微电影、APP等途径实现了大学文化阵地的拓展,这些载体的综合运用无疑有效提升了大学文化塑造的成效,提高了师生和其他群体对大学文化的关注度,营造了更加浓郁的大学文化塑造氛围。
(四)拓展大学文化塑造的传播空间
拓展大学文化塑造传播空间既是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大学文化正外部性的必然选择。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学教育的关注不断提升,这实际上为大学文化塑造的传播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契机。在大学文化塑造中,一方面应当注重提高大学文化的社会属性,打破大学文化传播的封闭空间,发挥大学文化对社区、城市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真正让大学担当起先进文化推动者的重任,充分释放正外部性。另一方面大学文化也要具有国际视野,在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学跨国、跨地区交流中,发挥大学文化的特有功能,形成中国大学文化优势,展示中国大学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样的途径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种正外部性对中国文化传播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构建大学文化塑造的评价机制
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是推进大学文化塑造的重要动力。在以往对大学的各种评价中,往往缺少这一方面的考虑,从而也使得文化塑造在大学发展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未来的大学评价中,一方面可以单独建立大学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通过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维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些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加入一些文化评价指标,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大学文化塑造的重视和关注。有了这样的评价机制,大学文化塑造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无论从主观意识、资金投入,还是制度保障等方面都会得到明显改善。
[参 考 文 献]
[1]王景云.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大学文化安全的四维视域[J].湖南社会科学,2016(6)
[2]孔丽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育人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
[3]杜彬彬,林国建.教育管理视野下的中国大学品牌文化[J].商业经济,2008(10)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