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代表“精致,创新,专注,团队”的工匠精神应运而生。中职毕业生的归宿和实习场所——企业也非常欢迎具备“工匠精神”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的实习生在企业实习。但由于目前的中职营销专业教学与实习脱节,侧重于营销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自身的营销教学实践,运用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营销专业与“工匠精神”的脱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获得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实习指导师对实习生加强专注精神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的教育的对策。
工匠精神市场营销教学营销专业实习生一、营销企业呼唤具有“工匠精神”的实习生
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挑剔”,代表“精致,创新,专注,团队”的工匠精神应运而生。“工匠精神”是中国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结果和迫切需求,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认真做事”,它包括:精益求精、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专注精神,视事业为生命。
职业学校一手连着市场和企业,一手牵着学生。市场和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需求“工匠精神”,也同步传递到职业学校的课堂和实习场所。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而“工匠精神”中的创新精神,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市场营销提供的是营销服务产品,同样需要专注、创新、团队、视事业为生命的工匠精神。
2015年6月,丽水市职业高中实习就业处对来校招聘的企业进行了问卷和访谈,其中,物流,电商和营销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们对员工和实习生提出如下的要求:
1.精益求精。市场千变万化,在买方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异常“挑剔”,唯有“精致,精细”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营销员应有创新精神,随机应变。
3.现代企业不是靠某个英雄人物单打独斗就能行的,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员工的团队精神不可或缺。
4.专注精神,对自己的营销“地盘”有专注精神,全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迫切需求符合用人企业需求的实习生。但在2016年4月的对企业实习生的回访中,人力资源经理和班组长们抱怨:职高的实习生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专注精神。学生的实习浅尝辄止,坚持到底者寥寥无几。实习生小李,初入公司大门时,被营销课内的成功案例所激励,雄心壮志,立志要像乔吉拉德一样要成为“金牌营销员”,实现自己的营销人生。但眼高手低,一来没有经验,二来又不肯向资深营销员一招一式学习。一个月下来,一个单子也没有接到。一旦受挫,则终日消沉,上班时经常玩手机,借口“身体不舒服”不到营销一线,最后不辞而别。
(2)创新精神不够,死抠教材,不求甚解。实习生会把营销课上某些成功案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不顾实际的营销环境来“重演”这个案例。比如,营销课上讲过定价策略中的“声望定价法”,结果就有实习生在某鞋类超市下乡搞促销活动时,不顾农村消费者的实际,把精品店常用的声望定价用起来,结果无人问津。殊不知,“水无常形”,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容不得“一成不变”的营销策略。
(3)团队精神缺乏,喜欢各自为战,合作意识淡薄,甚至互相拆台。2013电商班实习生小王和小张两人原本是好朋友,实习时也相约一起到丽水经济开发区一家大型超市企业实习。但为了营销业绩,小王居然把小张电脑里的客户资料“偷”出来,私下里直接与这些客户联系和促销,导致两个好朋友反目,同时也影响了超市的商业形象和信誉。
(4)对客户管理缺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习生在积累,创建了客户群以后,就认为万事大吉,疏于管理和客户拜访,使客户逐渐流失甚至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事实上,吸引客户难,留住客户更难。创建客户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客户管理才是真功夫。
(5)主动精神缺乏,存在“要我做”的心态。“十足”超市王店长在招聘会上指出:商场如战场,营销员也需要“主动攻击精神”。但职校的实习生有“守株待兔”的心态,习惯于坐等顾客上门,顾客问一句答一句,不知道主动发掘客户的需求。所以成交的成功率明显比老营销员低。同时对工作存在短视现象,仅仅把工作看成一个谋生的“饭碗”,没有“视事业为生命”。
二、中职营销课程和企业实习场所培养的实习生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分析
学生是课程的产品(钟启泉,2004),实习生在营销实习岗位上出现的问题,和课堂及实习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照营销企业的需求,根据课堂观察和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访谈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营销教师偏重知识与技能,对企业需求关注不够。我们把丽水职高交通商贸学部的5名市场营销教师作为研究样本。除了有1个老师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外,其他4人都是非师范类的物流,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营销专业本体知识尚属合格,但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很少,所以职教师范技能有待提高。还有,这5位教师都是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没有时间下营销企业,所以对企业的需求很不熟悉。著名职教专家石伟平指出:职教课程教师必须熟悉企业的需求(石伟平,2006)。再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由于每年技能抽测的压力,教师的营销课程的开发、执行都仅仅围绕技能抽测可能考到的范围,对学生两年后到企业实习面临的职场考虑甚少。所以,在课程中对“专注,创新,团队”等“工匠精神”的渗透很少。
2.课程设置重叠。在访谈时,有营销教师指出:不是我们不重视“工匠精神”,而是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每个专业班级都开设了一门公共课“创业教育”,我们认为让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是“创业教育”课程的事,没必要浪费我们自己营销课的宝贵课时。而“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则以公共课的视角对待这门课,從汽修班、餐旅班讲到营销班,都是同一个教案,没有结合营销班的特点,任课教师自己也在访谈中坦言:我不怎么了解市场营销专业。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习企业与学校/课程之间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目前,职业学校和企业都实行“校企合作”。按照学校与实习企业的协定,往往给实习生配有实习指导师。但在企业访谈中,实习指导师认为:他们自己的业务工作也很重,对这些只待一段时间的实习生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仅仅传授一些常用的营销技巧,对于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则一带而过。同时,企业领导对自己考核的也是营销额等业务量,对实习生的培养则往往不作要求。因此,企业的实习指导师在实习指导时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引导欠缺,对实习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主动精神等工匠精神则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三、中職营销课程满足企业对员工的“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
为学生创造明朗的营销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的职责。根据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中职营销课程可以做如下改进:
1.学校、教师与课堂层面的改进
提升营销教师的职教意识,尤其针对原先非师范类的教师增加学习职教理论的培训,增加营销教师下营销企业的频率,使教师熟悉营销企业。在课堂里除了营销理论知识外,更注重专注、创新,团队等职场上必不可少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走出课堂前就意识到工匠精神对其营销生涯的重要性,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理顺课程关系,明确职责。营销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有效沟通,明确“工匠精神”的教育责任,不能再互相推诿。营销教师应突破传统营销教材的框框,把“工匠精神”的教育导入营销课堂,在营销课程开发,执行和评价中就应包含“工匠精神”的因素。
2.加强校企合作,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实习指导师是实习生教育的“中流砥柱”。要改变原先实习与课堂教学是“两张皮”,学校与企业是“两张皮”的尴尬局面。这“两张皮”合作要紧密,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有机地整合成“一张皮”。
企业的实习指导师除了对学生的营销技能指导以外,更应重视对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指导。在遵循营销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从市场环境实际出发,主动创新,创造营销的“蓝海”。如丽水职高电商专业学生小李和小潜在南明物流公司实习时,带教师傅王先生看到两位实习生在虽然工作上勤勤恳恳,但客户管理上忙得手忙脚乱,几百个客户“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带领他们对传统的客户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按营销额大小的前20%作为大客户处理,不搞平均用力,对其余80%的小客户在空余时间也定时拜访,使各类客户都获得了满足感,确保了业务额的完成。
首先,企业的实习指导师还要对合作精神给予重视。在企业访谈中,我们接触到一位带教师傅李女士。她不以营销额论英雄,每次布置学生完成营销项目,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让实习生共同协作完成。虽然由于有些实习生对营销业务不熟悉,其他老业务员也提出让某一个优秀的实习生单独完成更好。但她认为,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比某一次成功的营销更重要。
其次,企业实习指导师对学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发扬光大。有一名带教师傅周先生在指导实习生做客户管理时再三对实习生强调:把市场做细做深,要不怕麻烦,对每个客户精细化,营销方法精细化,营销管理精细化。实习生小张在结束两个月的实习后感触颇深:周老师(周师傅)的“精细化营销”,对我终生受用,感觉做营销就是在做一件精致的产品,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再次,激发实习生的主动精神。在“十足”超市,诸葛店长对实习生要求:不能坐等上门,守株待兔,要主动迎客。对有些内向的实习生则下了“命令”:主动与客户交流,没话也要找话。有个原本很少说话的女孩小余在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后,变得健谈,善于交流了。成交的客户也日渐增多,营销业绩也直线上升,受到经理的表扬。
最后,加大“敬业精神”教育,把事业视为生命。在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实习的4S店里,客户会看到“营销之神”乔吉拉德的大幅照片。4S店老总之所以把乔吉拉德的照片展示给年青的营销员,是希望他们能把吉拉德的“视营销事业为生命”的作风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营销生涯中去。把事业视为生命,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激流勇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加强对实习指导师的考核评价原本营销实习指导师是企业编制,不属于学校考核和管理,所以在传统的实习管理中,学校方面也就是口头向指导师表示感谢或赠送少量礼品以示谢意,没有实习指导的补贴。所以缺乏对指导师的激励作用,对指导师的考核有“隔靴搔痒”之嫌。为了鼓励指导师尽其所能指导实习生,学校方面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对指导师进行考核评价,补贴费用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激发指导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亚克立·福奇.工匠精神[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高宏伟.在校学生创业之我见[J].现代营销,2007,(07):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