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

2017-04-07 08:15张芸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班级文化

张芸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发展,对于我国各个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因此,基于创新性教育背景下,建立有效的班级文化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建立合理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主要就新时期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院 班级文化 建设发展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教育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在当下教育改革的体制下,各个教育机构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其中校园班级的文化建设就是教育机构,进行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各个教育体系要给予足够重视,促进校园文化良好氛围的形成,促进教育体系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一、新时期中职学校构建班级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班级是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场所

当今形式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比较宽泛,而班级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主要的集中体系,也是学生们集体活动开展的场所。班级是学生们进行有效交流和活动的主要单位,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的主要平台。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的进行交流个分享,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帮助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利于每个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班级不仅可以利于学生们进行书本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也极大的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在以上的学生们之间在班级进行有效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特有的班级风气和文化气息。

(二)班级文化的构建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国家的相关教育部署中,曾经明确指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把学生的教育活动和文化素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培养教育改革体制下全能型教育人才。因此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体系,利于优化理论学习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中职学校构建班级文化体系构建的弊端

(一)班级文化理念的淡薄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集体理念的淡薄,导致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降低,因此对于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具有极大的弊端。其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根基不深,导致文化的环境氛围低下,因此学生的身心素质无法提高,其次,由于中等学校的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的松散,导致经常的逃课和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造成班级文化建设的严重阻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意识的淡薄

和其它教育机构的学生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控能力,不具备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然而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控能力、有力的精神支持是构建班级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学生对这些环节的意识淡薄,因此极大的阻碍了班级文化的构建。在经过学校的文焕宣传体系和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增加中等职业学生的精神文明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气,增加校园的文化氛围。

(三)中等职业学生自身的意识浅薄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劳动人才,具体来说这一劳动人才要具有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构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体系的重要性,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高新技术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增加自身的职业工作能力。

(四)集体活动的缺失

在中等职业校园教学中,学生的集体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欠缺。集体活动之学生进行团体活动的主要方式,良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和自身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当下形式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活动相对较少,基石是部分学生倡导展开相关的集体活动,但是由于不能有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可和专业教师的引导,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受到限制,进而导致班级活动效果不佳,进而无法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体系。

三、建立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体系

校园班级文化体系的构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体系,首先要构建集体活动体系,让学生在具体的集体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及时发现自身发展的不足,增加自身的自我管控能力,丰富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班级的文化范围,其次,中等职业教师也可以将集体管理企业化,把企业单位优秀的管理模式带进班级文化建设中,利同情景再增加学生的协作能力,建立良好的竞争意识,便于学生日后步入社会良好的报效社会。其次,中等职业教师也要注意,把专业理论和课外的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增加班级文化的多样性。教师也可以利用户外的集体活动进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把专业知识和户外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利于学生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肯定体系,体会到不同的文化魅力,增加班级文化构建的丰富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其次,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可学生进行社会的实践获得,例如,勤工俭学活动,敬老院义工活动等等,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增加自身的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促使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构建环节被极大重视。因此我国各个教育架构和教师,也充分贯彻新课改的发展及澳门要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建立新型社会人才。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体系,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增加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建设,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吕彦斌.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4,(06).

[2]周扬.浅谈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3]张春香.浅谈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

[4]景安琪.浅谈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21).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班级文化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