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阳
产学研合作是医学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医学院校康复技术专业特点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科研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必要性,探索通过产学研合作全面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合作“双师型”康复技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学院校发展迅速,而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成为了医学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作用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具有“双师型”的教师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医学院校最理想的教育教学主力军。同时,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也成为医学院校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产学研在“双师型”师资队伍中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康复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实需要,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医学类实用型人才是重心所在。只有大力加強“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高技能的康复技术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是康复技术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产学研合作,康复技术医疗机构可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教师则参与康复技术医疗机构的科研和技术改革,学习具体康复操作过程、主要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康复技术应用能力,并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和科研复合型,实现“双师型”的一专多能。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部分医学院校在认识上重视不足,对于教师与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活动,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参与医院合作、教师职称评聘、从事技术推广、技术开发和成果转换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忽视医院康复技术项目的特点,而仍然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主持科研项目的级别等作为主要考核标准。这些现象均难以提高教师和康复技术人员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另外,产学研合作双方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双方的运行机制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产学研各方之间的协调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从而影响到产学研双方合作的动力。
(二)教师实践场所不足,实践机会有限
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教育法,但就目前的状况与学校联姻的康复医疗机构并不多,加上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的要求及政策制度不明确,多数医疗机构不想也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生产实践;而且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尚未形成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规模。
(三)教师来源单一,兼职教师的质量不高
目前,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但是,由于现行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限制,聘用的兼职教师数量少之又少,真正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老师可谓凤毛麟角,真正参与学生实训实践指导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即便是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兼职教师,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对康复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三、产学研合作下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激励措施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的有力保障,教师的积极性是保证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尽最大力量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为了形成产学研的良好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除了学习、生活、专业上对“双师型”教师体现关心外,还应该从政策、制度对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双师型”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如“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聘任中应享有优先权;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聘办法中,必须有“双师型”的条款,将教科研能力、产学研成果和专业实践能力作为评聘的重要条件;对于学校认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除优先安排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报销所有费用外,还应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科技创新活动、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生产实践以及申报医学类专业技术职称。此外,对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的挂职锻炼也应享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及相关费用报销等。这些措施应该说看得见、摸得着,对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必将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组织教师到康复技术医疗机构进行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只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医学院校要想真正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应注重对教师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并提出具体的要求。首先,开展康复技术行业的社会调查,了解所从事专业的生产、设备、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此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对当前康复技术专业需要的新技术也做出及时反映;其次,组织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师到康复医疗机构顶岗实习和工作,可采取每学期抽调一到两名教师,让教师带着问题去研究教学和研究市场,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把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课题,带到康复技术医疗机构中去解决或向有经验的康复技术人员请教;再次,加强学校与康复技术医疗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寻找产学研合作的最佳途径,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纽带作用,以此来实现康复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医学院校要想真正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必须要求教师走出校园,自觉到医疗结构中去学习与锻炼。
(三)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应用型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康复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康复技术专业兼职教师的聘请有两个层次: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和课程设置,聘请一些知名专家、教授、高级管理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二是从康复医疗机构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康复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具体做法是:要求兼职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承担一门以上课程的系统理论讲授任务和一定量的实践指导工作,且每学年开设1~2次实践知识讲座和专业学术讲座。医学院校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康复技术课程认证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并参加相关康复技术专业论证工作;组织兼职教师编写相关教材、讲义,撰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等,让兼职教师成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和丰富的职业经验是校内大部分专职教师不可比拟的。因此,尽快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有利于医学院校广开渠道,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充实并优化兼职教师队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教育的发展中教师是决定因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课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医学院校发展的趋势,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也将在与康复技术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中继续开拓思路,创新合作方式,挖掘合作深度,巩固合作成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斌.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9).
[2]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本文为“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题目:“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康复技术人才研究”(wjlx20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