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丽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要坚决反对“满堂灌”“一言堂”。要激发教学的主体作用,变“一言堂”为对话;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和社会现实、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和史地知识联系起来;要编写并使用校本教材,发挥校本教材的独特作用。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新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课程改革硕果累累,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教育的实效。但仍有不少的老师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习惯于课改前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很不应该的。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一言堂”。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5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批判并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那么,怎样进行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
一、激发教学的主体作用,變“一言堂”为对话
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学方法的确立,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法。离开“学”的“教”不是真正的教学。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的权威者和社会的代言人自居,在师生关系上,认为自己是权威,是中心,是发号施令者,学生是观众、听众,要绝对地服从自己。这样,师生关系就变成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就必然表现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我考你背”的特征。课堂就成了教师的一家言、独白和满堂灌。这种脱离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负担加重,更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所获的知识不全面,整体素质无法提高,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和社会现实、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时政新闻是政治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教材内容的一把“金钥匙”。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如将当前有关台湾问题的时事与教材中“一国两制”的知识联系起来,就能认识到台湾问题的关键是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就能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事例都和教材中的内容有关。如看到了我们身边的水污染、空气质量预报,就能和保护环境,保持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基本国策联系起来;又如退耕还林与保护环境相关,打击关闭色情网站与保护未成年人相关……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运用直观感知的教学法(图片、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训练法及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四、要和史地知识联系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一些内容,要借助历史和地理知识才能深刻理解。如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第五课、第九课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历史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五课中有关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都大量涉及历史知识;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中,阐述了毛泽东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典型事迹,列举了很多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英勇献身的光辉典范。如李大钊、陈潭秋、邓恩铭、何叔衡等。所以,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又如,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和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中的内容则和地理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特别是当前有不少地方的中考实行政史合一或政史地合一,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政史地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认识、理解所学内容。
五、编写好使用好校本教材
编写好使用好样本教材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当地,存在着大量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典型事例。这是配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活教材。这些典型事例,看得见,摸得着,最有说服力。因此,配合现行教材,编写好使用好校本教材,无疑会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效果良好。
六、改变评价方式,确保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变纸笔测验为综合评价。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员有3~5名班干部组成,每月对学生思想品德课表现及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对参与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的效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综合评价,并在班内公告栏张贴,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近,我校又全面推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品德、学习、常规、纪律、活动和其他六个方面。评价结果按“A、B、C、D”四个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经过过程化的精细化评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规范了自己的言行。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方面,学习和理解相关道德观点和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亲身实践、准备演讲辩论等道德践行活动,一步步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意义,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国家等的关系,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然,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