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糟糕的课堂都是相似的,优质的课堂各有各的不同。
方沫老师的作文创课《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设计精巧有序,教学行云流水,成功问鼎赛课特等奖,可谓实至名归。就课堂品质而言,我以为,这节课的亮色就在于,既有落“实”之效,又有务“虚”之功。落“实”讲求实效,致力于谋技、谋近、谋有;而务“虚”注重引领,着眼于谋道、谋远、谋无。在我看来,方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是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展现出灵动的课堂教学艺术。
先说落“实”之效。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成为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其致命处就在于作文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结局,因而教师只能无奈地徘徊于作文教学“爱与痛”的边缘。显然,追求作文教学实效,已成为语文教学迫在眉睫的任务。
方老师这节课的落“实”之效,在我看来,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真实中呈现日记素材,比之一些虚空不实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生活日记卡片,打通了生活与写作的关节,更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真切感受,也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是在互动中学会素材组合,把日记变为素材相对容易,但是把素材变为主题化素材,则考验学生的选材思维和组合能力。在课堂上,有些小组的素材组合,就遭遇到了教师的“质疑”,于是在师生的互动启发下,素材组合变得越来越精准合理,学生在过程指导中,有效地获得了写作经验价值。三是在引导下建构文章雏形,这节课的关键在于“素材组合”,而重点在于“建构文章雏形”,这是更有难度的一次挑战。方老师在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之后,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以范例的方式,给予了及时具体的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顺利而更有质量地完成。
综观整节课,学生在方老师的教学中,学有所得,技有所进,应该说,他们普遍具有相当程度的课堂获得感。
次说务“虚”之功。
陆游的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语道出了诗文创作的虚功价值。作文教学不只是课堂上一招一式的教学,还应当有课堂外一点一滴的修炼。作文技术可教,作文观念则需要积极引导。
在方老师的这节课里,我们可以敏锐地感受到,方老师的务“虚”之功是很明显的,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强化“生活即写作”的生活化写作观念。方老师通过日记卡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谈感受”中,明白“卡片内容”原本就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进而启发学生体悟“生活即写作”的道理,用意可谓颇深。这种“虚功”引导,对学生日后的写作生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给予学生文章成篇的期待。这节课的重点在于“选材与提纲”,受课时所限,学生不能当堂完成“成篇”寫作,但是,方老师“一篇完整文章”的积极言语暗示,则可以给予学生可预期的想象。对于这节课而言,“一篇完整文章”是虚的,对于学生来说,这又是“化虚为实”的起步和基础。
所以,虚功也有实效,务“虚”的背后在实质上依然是务实。作文教学能够给“务虚”腾出空间,则实际上是在另一个层面推动作文教学的实际发展。
当然,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方老师的这节课也并非完美无瑕。比如她在课后反思中所说“素材卡片上的素材比较多”,这种贪多的美好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精力的集中;又比如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学法指导似乎还欠火候,学习的理性点拨不够到位,教师的“教学指导力”还可以有发挥的空间。总之,一节作文课,照我看来,如既能求落“实”之效,又能积务“虚”之功,则必然会成为近乎优质或更为优质的作文创课。
(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