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联合国、法国特派特约记者 李秉新 潘亮 ●柳玉鹏 刘皓然
本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发生的疑似“化武袭击”事件召开紧急会议。期间,各国与会代表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的激辩,会议现场火药味十足。这是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经常要面对的场面,如何在联合国的大舞台上表明本国态度、争取国家利益是个不轻松的活,各国代表个个头脑清晰,反应敏捷,能言善辩。
美国代表:对内对外都强硬
《纽约时报》5日报道,会议当天,新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妮基·黑莉慷慨陈词:“俄方一次又一次地编造同样的故事,试图转移外界对大马士革的注意力。”之后,她抛出极具分量的警告,称如果联合国方面一直未能通过统一行动履行自身职责,美方将不得不对此“采取自己的行动”。
虽然是外交上的“新人”,黑莉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数次语出惊人。本报日前对她的报道中也提到,黑莉不仅在外交场上态度强硬,甚至在内政上也敢和白宫“唱反调”。这名印度裔锡克族的女政治家没有身份上的优势,但在新的特朗普政权团队中依然十分显眼,和她敢说敢当、干净利落的个性并非无关。
英国代表:战争外交老手
“公众将我们视为一群围在桌前无所事事的外交官,我们的双手被绑缚在身后,个个受制于俄罗斯的不妥协态度。”这是英国驻联合国代表马修·里克罗夫特在会议上的发言。比起黑莉,虽然少有“一鸣惊人”的经历,里克罗夫特在外交场尤其是战争问题上可谓是老手。牛津大学出身的里克罗夫特毕业不久就加入英国外交部,曾先后在英国驻法使馆和驻美使馆供职,并于2002年成为时任首相布莱尔的私人秘书。
里克罗夫特成为公众熟知的人物,源于他在2002年执笔的一份名为“唐宁街备忘录”的秘密文件,其中记录当年7月前首相布莱尔和其他政府高官就伊拉克问题召开的一场会议,内容涉及布什政府准备对伊采取军事行动。当时,国际社会还普遍认为伊拉克只要遵循联合国相关决议,就可以避免被入侵。这份秘密文件后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获取,刊印于2005年5月,被一些伊拉克战争的批判者视为入侵的“铁证”。
法国代表:骂过俄罗斯,批过华盛顿
2014年6月1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任命德拉特为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他曾获得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的文凭,这两所院校被誉为“法国政治及商业领袖的摇篮”,数十位法国领导人都毕业于此。出任常驻联合国代表之前,德拉特曾担任法国驻加拿大和驻美国大使。在很多焦点问题上,德拉特都曾用十分犀利的措辞抨击。
去年9月,他就叙利亚战乱发表看法,称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联合武装在阿勒颇的行径是“战争罪行”。今年2月为加强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打击,德拉特联合英国驻联合国代表向美国施压:“美国要认识到‘伊斯兰国的威胁性!法国做的贡献位居第二,美国也不应该放松。”
俄罗斯在联合国的榔头
面对英、美、法三方的联合“围攻”,俄罗斯驻联合国副代表萨夫龙科夫句句直击西方国家代表的“调查不足”和“观点不均”。萨夫龙科夫批评草案制作方“散播恐惧”。从去年起,萨夫龙科夫就经常代表俄罗斯在安理会上发言,从而引起外界的关注。在2月20日,前俄罗斯代表丘尔金于纽约猝死后,萨夫龙科夫继承了他的传统,在联合国会议上强硬地捍卫俄罗斯的利益,对西方的严厉批评并不次于丘尔金。有网民评价他:“如果说丘尔金是俄罗斯在联合国的灵魂,那么萨夫龙科夫就是俄罗斯在联合国的榔头。”
今年3月1日,英、美、法三国表决对叙利亚实施制裁决议草案时,萨夫龙科夫批评称:“草案作者最后仍然被政治裹挟。你们明明知道我们的立场,却选择采取挑衅性行动。我们只能否决草案来表示反抗,也表明你们的挑衅对抗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