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7-04-06 06:18: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旅游业社区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贾子薇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消除贫困是人类发展的共同任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针对旅游扶贫与社区居民、旅游扶贫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与政府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扶贫的核心是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应增加社区贫困人口在旅游活动中的发展机会,保障利益分配的公正性。

旅游扶贫;研究进展;综述

一、引言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全球的经济发展,旅游与贫困的关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旅游对增加外汇和促进经济的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发展旅游是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20世纪末一些援助组织和国际基金机构如世界银行(WB)、亚洲发展银行(ADB)、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UNIFEM)、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意识到旅游业可以作为一种消除贫困的有效方式。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于 1999 年在联合国发展署第七次会议上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PPT(pro-poor tourism)的概念,第一次将旅游和扶贫联系起来[1]。联合国在通过(PPT)这一概念七年后,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在非洲各国政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转变,政府在最近的减贫战略中越来越强调旅游业,新的旅游政策包含了很多利用旅游业来消除贫困的承诺[2]。

二、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一)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旅游扶贫是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和扶持旅游的发展来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3]。在国际上,每11个工作岗位中,旅游业就在直接或间接的占有1个,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全球出口的6%来自国际旅游业[4]。Bob E.L.Wishitemi[5]等人,通过研究保护区周边居民贫穷,环境和生态旅游发展之间的联系是建议生态旅游从业者不仅应该设立微型信贷和企业家技能培训举措,而且还要与当地社区建立公平和长期的经济伙伴关系,缓解当地贫困问题,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旅游业的扩张发展,需要系统的分配资源以刺激和促进旅游业,维持其增长动力,稀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混合经济结构共同提供私人和社会的公共服务,政府和个人有必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最佳的经济管理,包括环境保护、形象建设和品牌营销等[6]。Rebecca Torres,Janet Henshall Momsen[7]提出将旅游业与农业联系起来,来实现旅游扶贫的发展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描述人类福祉和环境管理的比喻象征。然而以前的研究过分侧重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忽视了贫困问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旅游业,担负着如今消除贫困的重任,可持续发展也是旅游业今天的主要问题之一。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关切,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似乎不能实现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更加强了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9]。

旅游业代表了一个主要的不断增长的经济部门,可以帮助促进社区发展。基于社区的旅游(CBT)与旅游扶贫(PPT)同属于替代性旅游业的发展形式,替代旅游业的发展不应被视为“灵丹妙药”,但是应该指导它促进旅游部门更好地分配利益和资源[10]。CBT背景下可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应对缺乏有效知识、资金和营销,以及改善农村生计的挑战。旅游扶贫的发展离不开CBT背景模式的发展。

(二)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消除贫困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任务[11]。相对于传统方式的扶贫而言,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12]。我国旅游扶贫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左右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报道,我国约有1/3的贫困人口直接从当地的旅游发展中受益,通过发展旅游已使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约1/10的人实现脱贫[13]。

众多研究者认为,“扶贫”是政府无法推脱的任务,在旅游扶贫的发展中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主张采取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的旅游扶贫战略和模式,政府的具体作用体现在科学制定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推出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旅游扶贫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旅游扶贫人才培训[14]。国家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发挥政府职能,专门成立了扶贫办和扶贫工作小组。旅游扶贫创新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挥好乡镇政府在引进新资源、引入新生产体系、组织分配方面的角色在旅游扶贫创新初期尤为重要[15]。

在传统旅游扶贫的研究中,对贫困人口的范围泛面化,关注的焦点在旅游目的地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而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扶贫将焦点直接对准当地贫困人口,以实现“经济脱贫”和“观念脱贫”为目标,以人为本,既谋求当地居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要实现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环境双赢的局面[16]。西南偏远地位,我国经济的欠发达地区,这里聚居着大量的贫困人口,社区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未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17],但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大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发展旅游扶贫的先天条件。

早期旅游扶贫发展中,总体是以“输血性”扶贫模式为主,只注重对经济利益的增长,而忽略对贫困人口的关注。经过十多年旅游扶贫的探索实践,旅游扶贫模式也迎来了转型升级与发展的新思路[18]:(1)造血型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旅游相关项目的开发以扶持本地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2)整合型模式,是政府部门帮助需要扶贫的地区统筹兼顾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以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补血型模式,要针对有足够的旅游资源而缺少市场或市场发育不良而亟待开辟的市场以及需进一步拓展的市场,或专业人才不足而急需专业人才的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或开展市场扶贫或人才扶贫(智力扶贫),或开展技术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技术等方面的扶贫),或开展政策制度扶贫或资金扶贫;(4)换血型模式,就是针对贫困地区旅游管理机构或景点景区等旅游相关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运营不畅的情况,特别是严重缺乏旅游规划、市场开发等情况,帮助其进行相关培训和招揽、选聘相关人才对其进行指导。就地安置景区农户,公司负责景区观光的发展,农户提供住宿餐饮和其他服务型企业,企业与农户互补经营,共同参与景区发展的模式无疑为山岳旅游景区在旅游扶贫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19]。

三、综述评价

旅游扶贫(PPT)的概念最早由国外提起,国外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绩效、评估以及产业链研究,但多停留在表面阶段,研究广度与深度有待加深。扶贫的核心关注点是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不管是PPT战略,还是ST-EP战略,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能够使社区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机会,参与到旅游活动,获得公平利益分配。

[1]包军军.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黄河石林景区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Caroline Ashley,Harold Goodwin.‘Pro poor tourism’:What’s gone right and what’s gone wrong?[R].London,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7.

[3]何燕.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中俄边境室韦俄罗斯族乡旅游扶贫问题的透视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2.

[4]Gabriela Hrubcova,Tomas Loster,Petr Obergruber.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ourism in the group of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39:476-481.

[5]Bob E.L.Wishitemi,Stephen O.Momanyi,Bernard Gichana Ombati,Moses Makonjio Okello.The link between poverty,environment 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areas adjacent to Maasai Mara and Amboseli protected areas,Kenya[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5,16(11):306-317.

[6]Robertico Croes,Manuel Vanegas Sr.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tourism and poverty reduc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8,47(01):94-103.

[7]Rebecca Torres,Janet Henshall Momsen.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for linking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to achieve pro-poor tourism objectives[J].Progress in Development Studies,2004,4(04):294-318.

[8]Patrick Brandful Cobbinah,Michael Odei Erdiaw-Kwasie,Paul Amoateng.Rethink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poverty an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2014,13:18-32.

[9]C.Michael Hall,Stefan Gössling,Daniel Scott.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15.

[10]M.Saayman,A.Giampiccoli.Community-based tourism and pro-poor tourism:dissimilar positioning in rela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J].Journal for New Generation Science,2015,13(3):163-181.

[11]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56-162.

[12]李刚,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09):64-69.

[1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产业链视域下旅游扶贫问题诊断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11):56-59.

[14]蒋述东.重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之政府行为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05):39-41.

[15]曹跃杰.旅游扶贫创新中乡镇政府角色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18):243.

[16]叶俊.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07):1766-1769.

[17]谢泽氡,马遵平,如么.四川西北部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旅游扶贫研究[J].生态经济,2013(09):141-145.

[18]陈友华.我国旅游扶贫模式转型升级新思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06):717-721.

[19]李瑞,黄慧玲,刘竞.山岳旅游景区旅游扶贫模式探析——基于对伏牛山重渡沟景区田野调查的思考[J].地域研究开发,2012,31(01):94-98.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元阳县箐口村旅游扶贫发展研究”(2016YJS106);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旅游扶贫研究——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S16011)。

贾子薇(1991-),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扶贫。

)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旅游业社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