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0)
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述评及展望
张民阔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00)
阐述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研究动态和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运用的极大释放。运用内容分析法,从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导因、趋势和对策建议等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极,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主题研究作出评价和展望。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述评展望;长株潭
国外众多研究者已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极大关注,发达国家产业运作水平较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也比较早。
(1)文化产业方面。德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1944)提出“文化产业”一词后,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英国学者尼古拉斯加纳姆(1983)研究了文化产业的组织与生产模式。日本学者日下公人(1989)在其著作《新文化产业论》中论述了文化产业的价值。芬兰学者芮佳莉罗马(2002)构建“金字塔模型”解释了文化产业的构成。
(2)创意产业方面。1998年11月,英国政府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在《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到了“创意产业”概念,在随后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DCMS,1998),旨在提升英国经济的原创力。以Caves(20004)、Howkins(2001)、Florida(2002)、Scott(2003)等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学家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利用与融合,使这些活动发挥出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成效。学者阿伦·斯科特(2004)从理论上研究了创意产业在地理上的聚合现象。贝叶斯(2002)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集聚的创意产业是OECD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3)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运用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能否起到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效益关键在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程度高低和适用性。目前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特别是以美、英、日本、澳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效。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电影业和以橄榄球、NBA为代表的体育产业最为突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曾是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两倍;日本的文化娱乐业的收入也曾超过它在世界上颇有名气的汽车制造业。理论研究的深入促进了西方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运用。
国内以厉无畏(2006)、金元浦(2006)等为代表的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分析。研究表明,城市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具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要素,文化创意产业适宜在城市特定区域集聚式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向特定区域进行地理集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区域、跨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内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就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如:刘友金(2008)教授阐述了创意产业理论,并认为加快湖南创意产业发展,能更好地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赵瑞霞(2012)等从“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都市品味”四个角度思考了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姚家万等(2014)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区为例,认为创意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互动关系。吴小平(2015)则从生态位理论视角切入,提出“错位发展、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生态位、虚拟生态位”三条转型策略。彭希林(2015)从“发展战略、政府作用、产业集群、创意人才、知名度”五个方面归纳了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唐宇文等(2015)认为可依托长株潭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的资源优势,发展校园科技观光、科教文化体验等服务产业。围绕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而与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规律,结合实际进行系统科学设计。
从以上的研究可看出,国内外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但现有研究尚存在不足:一是学者们的研究较多停留在“产业发展”这一角度来考虑,缺乏更为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和系统视角来审视,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区域分割和散乱发展状态。由于理论研究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融合发展的研究,未能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足够的关注,难使文化创意产业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二是学者基本上关注各自的领域,缺乏领域的交叉和联合,对于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跨区域合作、如何跨产业协同、如何跨要素融合、如何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三是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即使少量实证研究也大多是以前的数据为依据,时效性较差,也缺乏深度和广度,再加上自身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特殊性,关系着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四是研究普遍多以国家、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较大,结合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开展研究较少,有待理论界深入探究。
长株潭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优势明显、颇具特色,在创意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积累了较好经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较大提升,已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极,但是在推动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导致文化创意产业无法取得跨越式发展。如产业整合不够深、产业同构问题较突出;集聚区数量虽多,但形成品牌效应的却寥寥无几;园区内企业仍处于低层次的地理集聚,彼此之间的融合度不够紧密;跨区域合作并不强,文化创意产业存在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的现象;城市之间联动不够密切,没有形成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区域创新网络和市场服务体系。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全面了解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及实施过程异化的导因,正确把握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脉络,推动区域内关联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赵瑞霞,刘友金,胡黎明.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6:129-131。
[3]唐宇文,禹向群,张雅璇.湖南省“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研究[R].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11-05。
项目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C1072)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张民阔(1974-),男,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战略与决策管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