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可园的风水观分析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吴凡吉朱月晴刘爽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风水文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其哲学基础与中国传统园林中讲究的“天人合一" 思想不谋而合,书院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风水观作为研究出发点,以苏州可园作为实例,通过对古代造园中的哲学理论,书院园林中的风水观等进行分析,总结出苏州可园的造园基本原则及其内含的风水观。同时,提出在现代设计时如何将风水中的生态理念同当代生态思想相结合,合理地进行选址和布局,更好地指导设计。
“天人合一”;书院园林;风水观;现代设计
可园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清代,曾用作正谊书院院址的可园虽名声不彰、历经迁废,但仍是一个回归古老的儒家人文价值的知性空间,它内设的园林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化了的情景教学场景。作为书院园林,它既有着中国一般古典园林的基本风貌,本文以苏州可园的风水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可园在造园理论及园林规划中传统书院文化内涵和风水文化中共同秉持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解析。
(一)何谓风水。风水(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现象,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和气论思想的基础上的一套研究环境和地景的理论与方法。建筑界对风水说不乏深入研究,对风水说文化脉络和历史渊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风水说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反映。其实质是以既有的环境理论对一系列环境要素作出评价、选择和处理,以满足人们获得理想宅居模式和园林的现实需求及荫福后代的心理需求。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二)苏州可园的哲学思想同风水理论的关系探讨。风水说也堪称中国古代环境心理学,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渗透于民间社会的风水观念;其二是为少数风水师掌握的风水术,都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有关风水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园林的营建思想及形态格局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之造园匠人,今之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启迪与影响。苏州可园,作为苏州现存唯一一座书院园林,在造园之初也以“天人合一’’ 哲学观念为主,在造园的艺术上采用模山范水的形式,在后期的修复改造中追求“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理念。营造过程中,对园子的选址、布局、环境改造三个方面本着顺应自然,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条件。
(一)相地择址中的风水。苏州可园,据载“可园始建,《府志》无考,惟学校门载嘉庆九年,铁冶亭制军正谊书院碑记,有以白云精舍及可园为基址一语。”朱珔在《可园记》中写道“池水清浤可挹、可观鱼、可种荷、磊石可憩、平台临水可钓、舟形亭“坐春鲈”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庑可步……”由此可见,可园以俟得川水之灵气。古人认为,书院只有禀天地正气,才有利于学子成才。书院环境选址被看作是“兴文脉”“焕人文”的象征,因此书院选址一直深受风水影响。风水学称“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汇秀”的地方为“吉地”。“木秀”之地可兴“文运”,而水不仅储藏“生气”,还能“生木”,因此水清木秀之地建造学府最宜。
(二)园林空间布局中的风水。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有“五龙生气”和“五气官旺”之说,巳酉、亥卯与东西方向的夹角,申子、寅午与南北方向的夹角均为30度。 此外,在八龙十二向中,长生、帝旺、墓库三个方向的山势比较重要,常常构成一种“三合”状态(即等边三角形)。朝山与来水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得出风水的理想山水格局是:立向(建筑群的主轴线)与水的来方和去方在罗盘上成等边60度,这种角度关系可应用到水体、建筑、园路等很多方面。
可园(正谊学院),以讲学、藏书功能为主,虽地处闹市却不缺幽僻之趣与山水之美,可园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小西湖展开,以60度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与观景点距离较远的建筑浩歌亭,要求视域较小,视角大约为30度;距离较近的建筑杏林亭,视野范围内较充实,视角大约为60度。视角的控制一方面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一方面也左右着园林的整体布局和构图,使人置身楼台高处时,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而这样的空间布局同风水的理想山水格局即立向(建筑群的主轴线)与水的来方和去方在罗盘上成等边60度的理论是完全相通的。
(三)植物配置中的风水。论及植物配置,风水学对园林树木种植的方位、品种也有特殊要求。以阴阳属性来营造植物景观空间,以五行学说来和谐植物景观配置,以象征寓意来创造植物景观主题。风水理论还强调园林树木种植要疏密得当,阴阳平衡。风水学以吉祥的植物配合园林建筑来达到挡风聚气的目的,可见,这种关于园林树木的种植理论,显然对传统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和种植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根据实地调研,苏州可园入口区域以古木交柯为主题,选择风杨、香樟、女贞等植物;浩歌亭区域以暗香幽静为主题,选择李树、杏树梧等植物;濯缨处以木樨飘香为主题,选择金桂等植物;挹清池区域以桃柳浮翠为主题,选择垂柳、碧桃、睡莲等植物;讲堂区域以红梅斜影为主题,选择以红梅、水杉、广玉兰等植物;一隅堂内院以玉兰春晖为主题,选择白玉兰、广玉兰等植物。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园林是附属于书院内部建筑的绿地,现代校园设计与古代书院园林在景观建设上存有差异,但具有更多可借鉴运用之处:
1.虽然教育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在校园的选址上仍要借用风水中的“气”与“形”来考察场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为现代校园的建设提供极佳的外部环境和借景条件,这正好符合书院园林风水观中传统东方学者的精神境界和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2.现代校园与古代书院在功能上有所变化,但是书院园林的“礼”制布局理念仍旧具有指导意义。针对校园多元化的学科模式,创造丰富的空间类型来应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布局上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环境,将校园建设融于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尽量减少对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地破坏,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
3.现代校园根据风水理论,总结出因地制宜等设计原则和内容,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适量适当地营造小地形,小气候空间,创造了一个聚集生气、环境优美、和谐静谧的校园环境。
通过文章分析可以看出,择居行为作为风水早期的表现,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启发,那就是遵循“天人合一"原则。文章首先对可园的造园理论、空间布局、造景构景手法等进行论述,分析其中的风水观并阐述了如何利用风水理论为现代校园设计做指导,总结出“察气"、“观形”、遵循场地精神的设计手法来更好的营造现代校园环境。
[1]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2]曹林娣.苏州园林风水佳穴的实践标本[J].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1):138.
[3]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M].天泮:大津人学出版社,1995.
[4]柳诒徵.江苏书院志初稿[M].江苏国学图书馆年刊,1931(4).
吴凡吉,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研究生在读,艺术设计(专硕);朱月晴(1993.8-),女,汉族,安徽宣城,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硕士在读,风景园林设计及理论(学硕);刘爽,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研究生在读,风景园林设计及理论(学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