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
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与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2016年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砥砺前行,围绕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力,经济发展的新旧动力正在转换。2017年中国经济将延续上述趋势,同时还将在结构性调整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受此影响,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和产业运行呈现出将进一步深化调整的特征和趋势。下面从国内外市场情况、产业主要领域运行状况和对2017年的展望几个方面对发展形势进行分析。
通过对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市场和贸易情况的梳理和分析,总体呈现“国内市场短期趋稳,国际市场复苏乏力”的状态。
1.国内市场短期趋稳,结构性调整将继续
近几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一直呈现逐级下行的状态,2016年受国内房地产、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等领域回升拉动,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呈现短期的阶段性趋稳的状态。2016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约为275亿美元,同比持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约为164亿美元,同比下降4.1%;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约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7%。2016年中国工具消费总额约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11.1%。但与历史峰值(2011年)相比,机床消费总额下降了29.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更是显著下降42.7%。
另一方面,从近期投资、用户市场和外贸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结构性的调整仍将持续。机床消费与货币供应量和用户产能变化有直接关系。相对于货币供应量(M2)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更直接地反映出针对机床工具消费的货币供应情况。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与2015年相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制造业同比增长4.2%,设备工器具购置仅同比增长2.1%。因此,从上述细分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近期机床工具消费领域的货币供应量呈现增速明显下降的趋势。从固定资产投资热点的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消费结构性变化日益明显。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1.1%、3.5%、10.9%,与2015年相比分别变化-10.7、-4.5、0.3个百分点。2016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8%(占全部的6.3%),与2015年相比,比重增加0.4个百分点。与之对应,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仅同比增长3.1%。
目前,中国机床工具消费用户的产能状态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对2000至2016年中国工业91种主要产品产量数据分析,考虑其机床工具消费影响因数,加权汇总分别得到中国机床和工具消费需求指数。从该指数可以看出,近16年间,机床消费需求在2010年出现峰值后便呈现单边下行的状态。虽然在2013年出现短期回升,但目前整体趋势仍处于下降通道。工具消费需求则在2011年之前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1-2013年呈现顶部运行的状态,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机床工具商品外贸活跃度明显下降。2016年机床工具商品进出口总额约为232.6亿美元,同比下降8.8%。其中,出口102.9亿美元,同比下降4.9%;进口129.7亿美元,同比下降11.7%;贸易逆差26.8亿美元。从进口商品细分领域看,2016年中国机床进口总额约为75亿美元,同比下降12.8%。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约为6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金属成形机床进口约为14亿美元,同比下降12.5%。2016年中国工具进口总额约为15亿美元,同比持平。由于机床工具进口商品多为中高端机床主机、切削刀具和机床核心功能部件,近几年进口持续显著下降反映机床工具消费市场主体正在发生变化,间接反映市场动力转换仍处于进行中,寻找长期稳定的需求支撑。
综合上述情况,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仍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表现为“需求总量下降,需求结构升级”。
2.国际市场复苏乏力,原有的全球化体系正处于变革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市场对于中国机床工具产业的重要度在不断提升。2016年中国机床和工具的出口依赖度分别为12.7%和51.0%,与2015年同期比较分别变化了-1.8和4.6个百分点。根据美国GARDNER的全球机床消费调查数据,2016年国际市场呈现低迷和乏力的状态,全球主要机床消费市场的消费总额约为708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消费额排名前十的机床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额的88.7%)分别是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墨西哥、印度、台湾地区和法国。其中,呈现增长的5家,分别是德国(6.0%)、日本(7.2%)、意大利(11.8%)、印度(12.6%)和法国(10.2%);呈现下降的4家,分别是美国(-2.1%)、韩国(-21.4%)、墨西哥(-4.5%)和台湾地区(-4.8%);持平的1家,是中国大陆。
从中国出口商品细分领域看,2016年中国机床出口总额约为29亿美元,同比下降9.4%。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出口约为19亿美元,同比下降9.5%;金属成形机床出口约为10亿美元,同比下降9.1%。2016年中国工具出口总额约为26亿美元,同比持平。虽然2016年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和稳定出口措施对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出口下降反映出近期国际经济和国际主要消费市场仍呈现低迷和运行乏力的状态。
综合分析近几年全球经济和贸易数据,当前全球经济所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可谓“余波未平”,全球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在此大背景下,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发展的条件和特征不同,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呈现严重分化,货币和财政政策不同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激增,原有的全球化体系正在面临严重挑战,并处于变革之中,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引擎大多出于调整转换中。近几年还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和突发事件推动全球化体系的变革,如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成为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美国选出的新总统转向奉行“美国优先”,英国脱欧引发的一系列欧洲分裂危机,新兴经济体深陷经济发展困局,地区冲突和潜在冲突此起彼伏,等等。当前国际主要经济体和国家中,对于全球化体系依赖者和维护者有之,受害者和欲抛弃者亦有之。基于以上原因和分析,全球化体系变革任重道远,全球经济贸易复苏形势严峻,全球机床工具消费趋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受国内市场需求回升,特别是在汽车、房地产和3C产品制造需求回升的拉动下,2016年中国机床产业产出呈现恢复性增长,产出总额约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但中国工具产业受困于结构升级滞后和低端市场需求萎缩等问题,产出仍呈现小幅下降状态,产出总额约为51亿美元,同比下降8.9%。下面针对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和工量具这三个主要产品领域,介绍产业的运行状况。
1.金属切削机床“短期趋稳,未来仍将跟随结构性调整的变化趋势”
2016年金属切削机床产出约为122亿美元,同比持平,与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回升9.0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约为61万台,同比下降1.9%,与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回升11.3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化率为88.0%,较2015年上升4.1个百分点。无论是从产出台份和金额数据变化对比的此消彼长,还是数控化率的持续上升,均反映出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性升级正在稳步推进,“高端增长,中端细分,低端萎缩”的结构性变化将主导未来金属切削机床的运行走势。
2.金属成形机床“短期回升,受市场变化影响的可能性较大”
2016年金属成形机床产出约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与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回升18.1个百分点。金属成形机床产量约为20万台,同比增长1.5%,与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回升11.9个百分点。金属成形机床的数控化率为58.2%,较2015年上升0.5个百分点。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也容易出现显著调整的可能。近期该产品运行的小幅回升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汽车、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入的快速增长是主要动力。
3.工量具“短期下降,结构性调整是主攻方向”
2016年工量具产出约为51亿美元,同比下降8.9%,与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回升2.4个百分点。从增速变化趋势上,呈现降幅收窄的状态。但考虑到去年工量具商品进口增速同比持平,国内工量具的下行压力还是很大。由于国内工量具消费的高端需求仍主要依赖进口,所以可以得出目前国内工量具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结构性调整的结论。
2017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9%。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9%,制造业同比增长4.3%,设备购置同比增长10.5%。特别是汽车、计算机和通信电子制造、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和石油加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投资增速仍呈现显著增长,预计上述市场领域的需求增长仍可维持一段时期。由于国内深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国内外机床工具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预计2017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与产业运行总体将继续呈现弱势调整的走势,进出口或呈现恢复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