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强 上海铁路局职工教育处
路局自2013年底开始,把标准化班组建设作为强化安全基础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性工程来抓。基层各单位按照路局的总体部署、根据专业系统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从安全生产、任务质量、综合管理、人员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逐步对班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对班组管理的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全面,班组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得到提升。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时,在思想认识、制度标准、机制运作、工作落实等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创建质量的问题,成为标准化班组建设的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健全的制度标准是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的基础和导向,能够引导班组、车间按照路局、站段的要求抓好落实。基层站段在制度标准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制约了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的推进和深入发展。一是制度办法不健全。有的站段机关科室在标准化班组建设中的职责分工不清晰,管理结合部工作界定不明确。班组长管理、岗位星级、计分制分配、作业指导书管理等制度办法规定不科学、修订优化不及时、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是制度性缺位等问题。二是标准化班组考评标准不科学。班组考评标准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班组作业性质、任务和特点对考评标准进行细化设计;考评项目与班组工作职责、专业管理、日常工作结合不紧密;部分考评项目分值不合理,标准化班组考评结果不能反映班组真实管理状态。三是班组基本资料、规章制度、台账、作业指导书的管理缺乏明确、科学的规定,科室不知道如何规范管理,车间无法执行检查指导,班组更不明白如何管理和应用。如对作业指导书管理没有明确的编制、修订以及车间、班组组织学习、演练、使用的具体要求,造成作业指导书修订不及时、班组学习使用不积极,现场标准化作业得不到保障。台账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清理不彻底、设置不合理、填写不统一、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标准化班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层面、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进。从日常检查、调研掌握的情况看,部分站段机关科室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工作结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是创建推进中专业主导的作用未发挥。部分专业科室对标准化班组创建介入不深、整体思考不够,在专业管理制度设计、标准建立以及日常运作过程中不能做到与标准化班组创建的有效融合,如安全管理新机制、专业对规检查结果未纳入班组考评等。二是标准化班组考评参与度不高,班组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得不到保证。有些部门认为班组检查考评是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在标准化班组考评中,对班组检查少、发现问题少、考评问题表象化,标准化班组考评结果不能反映班组真实管理情况。三是各项工作机制结合不够,在各项工作的条件引入及结果运用方面需要统筹安排,增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如抽考成绩、班组成员计分结果等应用于岗位星级评定,岗位星级评定结果应用于班组等级评定和班组长年度考核,班组等级评定结果应用于车间、科室的创建考评等。
车间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层面,需要加强管内班组标准化创建的推动,但在具体实施中,作用发挥不理想。一是车间主要领导上手不够。对车间层面落实班组建设具体措施、抓好班组创建机制运作等没有深入思考,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应付、走形式等现象,部分车间主要领导做“甩手掌柜”,班组创建工作全部交由副职或车间一般管理人员负责。二是工作推进方式方法创新不够。车间层面不能积极主动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没有思考如何采用班组互检互评、示范观摩、定期分析通报等有效方式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对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未闭环管理。对存在问题缺乏系统分析、研究,制定的整改措施无针对性,对问题是否得到整改不检查、不验证,管理人员问题导向、闭环管理意识需要加强。
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站段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积极性、全面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的重要手段。但从日常了解以及统计分析情况看,站段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考核激励制度设计不科学。有的单位标准化班组等级间奖罚标准差距虽然较大,但仅仅是提高了标杆班组的奖励,优秀班组没有增加,对占一半以上比例的达标班组不奖不罚,对单位大多数班组达不到促进争先创优的目的;有的单位岗位星级管理考核全部由车间或班组组织实施,评定结果公正性难以保证;还有一些单位存在着班组计分制分配不科学、机关科室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质量无激励考核、班组长年度考核淘汰机制没建立等问题,影响了标准化班组创建质量。二是奖惩力度不够。如有的站段在标准化班组等级、岗位星级之间奖励标准差距较小,达不到激励作用;有的单位对车间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季度考评奖惩落实到车间管理人员身上每月不到100元;有的单位班组计分(计件)制分配办法各项作业分值相差很小,职工收入拉不开差距。这其中既有单位管理基础和职工接受程度不同等客观因素,也有单位领导不重视、思想不解放、管理上好人主义、分配上平均主义等主观原因。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办法。全面梳理站段推进班组建设所需的制度办法,按照科室职责分工,落实责任部门制度办法制定、动态优化的责任,组织实施。注重增强制度办法的逻辑性、可操作性,加强相互间内容的紧密关联和工作结果的统筹运用。
二是优化班组考评标准。站段要结合实际,按照“可量化、可检查、可评价、可考核”的原则,根据班组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等,将对班组的各项管理要求转化为考评项目、考评条款,并结合班组管理难度、受检几率等因素综合考量,合理设定分值,不搞一刀切,量身定制,形成科学的考评标准体系,为准确评价班组工作质量的好坏提供依据。
一是明确创建责任。标准化班组创建需以强化专业管理落实为主线,规范班组创建考评、作业指导书、台账等基础管理,从而提高现场作业执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站段各个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中,将各项专业管理、基础管理要求转化为制度、标准在班组落实,并加强对班组的检查、指导,不断提高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是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健全优化机关各部门工作职责,开展对科室参与班组创建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完善班组建设推进履职督查制度,定期分析各部门标准化班组创建履职情况,形成职教部门牵头,各职能科室共同参与的职责体系,合力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做好专业管理与标准化班组创建的融合。不断优化完善标准化班组考评标准,有效融合安全管理新机制及其它各项专业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各项专业检查活动与班组考评有机结合,考评结果充分运用,促进专业管理在班组的落实。
一是完善车间班组建设考评标准。根据车间标准化班组创建职责范围,细化考评项目和内容,从组织制度、职责分工、检查考评、分析通报以及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方面建立科学、完整、准确的考评标准。在作业指导书学练考、岗位星级管理、计分(计件)制分配制度落实以及台账管理等各方面合理设定考评分值,力求客观反映车间标准化班组创建推进情况。
二是规范车间考评流程。由站段科室参与,采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班组建设检查与专业对规检查等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按季度对每个车间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结果纳入标准化车间创建,有效传递管理要求和工作压力,促进车间层面班组建设职责落实和班组创建水平提升,真正发挥车间实施主体作用,提高车间对班组检查、考评的质量。
一是优化标准化班组奖惩机制。充分认识激励措施在推进班组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完善标准化班组等级与班组成员联责联考的分配措施。进一步提高奖惩标准,拉开不同等级班组职工间的收入差距,标杆班组和不达标班组之间的月均差距不低于路局规定。根据班组内不同岗位的安全风险、工作难度和工作质量等,优化班组内部分配,发挥班组长在班组经济考核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规范岗位星级管理。明确岗位星级管理主体,合理设定评定周期,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拓展岗位星级管理的覆盖范围,运输站段向非主要行车工种推广、运输辅助单位等在主要工种中推行。加强岗位星级评定结果的应用,形成综合激励效果,对技术业务精、工作表现好的职工,不仅在收入上给以奖励,也要在待遇上给予倾斜,在职业生涯发展上拓宽空间。
三是规范执行车间奖惩和科室联责联考制度。将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质量纳入标准化科室、车间创建,定期对科室、车间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与标准化科室、车间等级、奖惩挂钩,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车间加大推进力度、各科室发挥合力作用。
注重对标准化班组创建的过程管理,加强日常检查、督导,查找梳理问题和难点,利用交班会、对话会、工作会等形式,进行点评、指导和督促。定期编发检查通报,总结经验、指出问题、分析原因、宣传典型,同时盯控问题的及时有效整改,并举一反三、杜绝重复发生类似问题。建立管理问责制度,把标准化班组创建纳入管理人员包保和履职督查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管理职责落实和督查追责,规范管理行为,倒逼管理人员学习、思考、规范、创新,使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充满活力。
着重从构建制度体系、突出专业主导、强化工作考评、完善分配办法、优化督导机制等方面改进工作、补强短板,可以较好的解决当前标准化班组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若从班组持续规范管理角度出发,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巩固提高标准化班组创建的质量。
在巩固标准化班组创建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方式方法,对车间、班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根据问题性质制订不同整改措施,通过现场反映的问题倒追制度、管理等深层次原因并从源头上进行解决。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班组建设整体工作水平。
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优化完善标准化班组创建各项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季度定期分析、逐级考评、排序通报、不达标班组帮促、班组长定期考核淘汰、履职督导检查等机制的有效实施,以机制为保障,确保班组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保持前期示范班组榜样作用的基础上,做好新的示范班组的选树和培养,由个体榜样逐步扩展为群体示范。转变思路,选择部分基础薄弱的班组进行立标打样,经过指导、帮促和培养,通过薄弱班组帮促前后的转变对比作为创建成果进行推广,激励后进班组迎头赶上的勇气和信心,均衡提升本单位标准化班组创建水平。
运用好站段对标准化科室、车间的定期考评制度和干部履职督查、经济考核、责任追究等手段,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对考核者的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动态收集掌握各层面、各方面在工作推进中的情况,及时解决好遇到的突出问题,促进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完善标准化班组考评系统,加强班组考评质量远程监控,实现过程控制。充分结合专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大力推行班组台账电子化、网络化,尽可能减少和取消纸质台账,优化班组基础管理。开发、利用管理系统等,逐步实施岗位星级评定、计分(计件)制分配的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探索大数据分析在标准化班组创建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各种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判断班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倾向性问题,综合评价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