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精准扶贫对象培训与开发研究
——以广西B市贫困县区为例

2017-04-06 06:1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对象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精准扶贫对象培训与开发研究
——以广西B市贫困县区为例

林秀芝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走精准扶贫之路。而精准扶贫,应重在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只有重点先从扶贫地区及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入手,才能避免返贫率高等困境出现,才能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政府与扶贫对象双方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投入以及完善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制度保障等方面,应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

人力资本;精准扶贫;培训;开发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贫困与贫富差距,是全球性的话题,减少贫困一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为主要代表的国际组织力量,为全球贫困治理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包括20 世纪 60 年代的联合国人权宣言和发展十年规划、2000 年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等。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贫困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在贫困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贫困治理形成的经验可归纳为政府主导型的贫困治理、渐进式的贫困治理、以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来确保贫困治理的长效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元化的贫困治理主体以及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1]2013年11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到了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成为事关我国2020年如期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

脱贫,往往可能伴随着返贫、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的出现。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地区返贫率较高,平均返贫率在15%~25%,甚至一些地方高至30%~50%,返贫人口数量惊人。[2]这意味着要让脱贫具有持续性,必须从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入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个人之所以落后贫困,其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匮乏,而根本不是物质资本的短缺。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强贫困地区及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们才能真正打赢这场“脱贫”之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20 世纪 50、60 年代之前,17世纪的威廉.佩迪被认为首次运用人力资源思想的人,但在该时期主要是重视物质资本,并没有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资本。雅各布.明赛尔在 1958 年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文中首次建立了个人收入分析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前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后者则主要从微观进行分析,弥补了舒尔茨的缺陷,他的代表作是《人力资本》,书中,分析了正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职培训的经济意义,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到了当代,卢卡斯和罗默尔等人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并建立了知识积累模型。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将人力资本纳入了增长模型。从而使人们在实践中正确意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资源开发的研究

随着新时期国家加大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国内对农村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显著增多。针对当前各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的实践经验,郭欣(2007)认为,贫困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除了经济收入的差距之外,更明显的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教育水平的差距,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文化、劳动、技术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差距,因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必须进行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3]宋本江(2009)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开发是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长久之计和根本途径,应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养农民脱贫自救的能力,作为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重点。[4]对于西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伍辉延(2011)认为当前政府在资金投入、开发规划、制度、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5]潘明明(2015)提出,宗教、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诱发的农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及多子多福的价值取向,阻碍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和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通用语言培训以及文化宣传等方式可以有效打破农村劳动力的传统观念,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热情和兴趣,实现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农民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6]

2.关于精准扶贫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在当前精准扶贫背景和新形势下,国内学者对精准扶贫对象的培训与开发相关研究还较少。刘臻(2016)认为,在当下,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开发质量直接影响精准扶贫实施效果。针对贫困群众现实情况,实施以贫困群众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一系列科学的、有效的脱贫治贫方式,成为共识[7]。陈波涌(2017)等人则提出,为了适应精准扶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包括面向贫困农村人口的智能开发、技能训练、现代职业精神与劳动态度培养、身心健康教育、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引导等方面。[8]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针对当前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对脱贫对象进行有效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对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三、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以来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精准扶贫,就要使扶贫工作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2.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

贫困首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贫困相对于富足,可以有一个人为划定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线。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是人均1.25美元/天。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即是针对以上人群,提供相应的制度及保障措施,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提升脱贫人员的素质、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最终实现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等方面。

2.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各国政府对当前全球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新变化变化所做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回应。在此背景下,奥斯特罗穆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有政府一个主体,而是存在着包括中央政府单位、地方政府单位、政府派生实体、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公民个人在内的许多决策中心,它们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以多种形式共同行使主体性权力。多中心的治理结构要求在公共事务领域中国家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公民共同参与,结成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形成一个上下互动,至少是双向度的,也可能是多维度的管理过程,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四、当前精准扶贫对象培训与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广西B市贫困县区为例

(一)人力资本投资意识缺乏

1.政府意识的缺乏

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扶贫对象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虽然相比以往粗放式的扶贫,精准扶贫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政府依然是注重资源、硬件的扶贫开发,而轻人力资本的投资。据广西B市贫困县区精准扶贫摘帽指标显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情况及贫困户收入、住房贫困等是核验的重点,虽然义务教育保障情况也列入了考核标准,但从此可看出,对于脱贫人员人力资本的开发依然不足,意识不到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2.扶贫对象意识的缺乏

对于扶贫对象自身,多数可能认为扶贫是政府主导的事情,自己只能被动接受,扶贫人员到村到户的帮助与扶持是他们的指标任务,与自己无关。在对B市贫困县区的调研中发现,贫困户更多的是关注当前的利益或是一种麻木的、屈服于显示困境的状态,只有少数贫困户认为政府的一些扶贫措施不利于他们长远生产发展以及考虑今后自身的发展。这表明了扶贫对象没有自我提升就业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意识。

(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投入不足

1.基础教育投入有待增强

目前对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在教学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教育发展落后及对孩子教育不重视,使得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和半文盲绝对量和相对量高,脱贫能力弱,最终陷入“贫困—受教育少—文化素质低—更贫困”的恶性循环无法摆脱。

2.职业技能培训不足

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弱,其原因是其缺乏生产发展的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就业的相关技能以及不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现状。根据对B市贫困县区部分贫困户的走访发现,多数贫困户主外出打工,鲜少回来;部分在家就业的,也是在家附近打零工;对于家里有土地种植作物的,也反应产量不高,难以提高收入。这种现状,无法推动对于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的持续发展。

(三)缺乏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制度保障

1.贫困人口健康素质有待提高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素质,也是人力资本的要素之一,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好更具有劳动能力,从而更具增收能力,但另一方面,人的身体状况差时不仅无法增加家庭收入,而且还会因病陷入贫困或更为贫困状态。在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B市贫困县区部分贫困户中,就有许多是因为家中有成员得了重病,每年医药费不费,导致无法脱贫。因此,农村地区由其是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2.贫困人口就业缺乏相关保障

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实质也是实现农民纯收入增长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其自身相关利益保障及子女教育问题,都是制约农民人口流动的因素。对长期贫困、生存条件极差的偏远山区村组,大规模人口的转移,其就业问题也有待解决。而对于留守家乡和返乡人员的就业创业,其相关支持与服务也有待提高。

五、完善精准扶贫对象培训与开发的若干建议

(一)增强精准扶贫对象培训与开发主体意识

一方面,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政府部门及扶贫工作人员都应树立以人力资本开发促进真正脱贫,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当前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困境开看,当前扶贫工作的关键与焦点应是对扶贫对象的人力资本开发。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虽不如对资源投资见效来得快,但政府应树立长远的发展目光,并相信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迫切的,是要转变扶贫对象的思想观念。只有消除了贫困人口消极、悲观与失望的观念和心理,培养他们自我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真正打开迈向脱贫的第一步。同时对扶贫对象培育“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使其树立人力资本意识和人力资本投资观念,让人力资本开发促进一个人、一个地区进一步的持续的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加大对扶贫对象基础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投入

关于扶贫对象的基础教育,要增加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基础教育“一帮一、一扶一”等活动。同时,利用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优势,改变“以县为主”的单一投入模式,适当上移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投入的政府责任主体。此外,还应建立基础教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优化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结构。[9]

关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当前应对应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具体地区,以及培训对象的多元化需求,调整和更新教育培训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全方面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三)完善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制度保障

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重大疾病是致贫、脱贫后容易返贫的重要原因,因此农村医疗保障是重要方面,必须尽快完善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实质是从外部环境,保证了人力资源投资的效率和效果。一方面要形成坚实的贫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事业财政支持制度,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0]

其次,要建立健全就业保障制度,确保贫困地区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作用,利于扶贫对象自身的提升与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建立健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为人力资源开发、贫困人员就业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一体化,全方位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与水平。

[1]林闽、钢陶鹏.中国贫困治理三十年回顾与前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6):51-56.

[2]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伍辉延.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4]宋本江.人力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根本途径——以湖南湘西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83-184.

[3]郭欣.论“人力资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中的应用[J].看世界,2007(1):32-34.

[6]潘明明.南疆三地州农村反贫困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8]陈波涌、唐智彬.论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内容与途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7-90.

[7]刘臻.精准扶贫机制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濮阳市为例[D].郑州大学,2016.

[9]郭少榕.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发展的政策思考[J].教育研究,2011(12):25-36.

[10]李迎生.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J].社会科学研究,2005(4):120-125.

林秀芝(1993-),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行政管理。

)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