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钟
(福建省山河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6400)
园林施工中香樟夏季全冠移植关键技术探讨
林其钟
(福建省山河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6400)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品位,满足房地产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全冠移植。本文结合多年在园林工程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以香樟夏季全冠移植为例,探讨全冠移植的内涵和移植难点,从移植前期苗木选择、起苗、移植、运输、苗木栽植、土壤及水分控制、移栽苗木后期管理等方面,系统探讨香樟在夏季高温全冠移植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园林绿化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园林工程;香樟;全冠移植;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希望园林绿化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满足人们对景观视觉的需求,也为了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房地产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全冠移植。此外,不少园林工程要求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特别是房地产绿化,可能已错过园林绿化施工的最佳季节,造成移栽成活率低。香樟以其优美的外形、芳香的气质、挺拔的躯干、傲立树群,成为近几年南方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为此,本文结合香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阐述在夏季高温季节如何全冠移植香樟的技术措施,以期大规格香樟不受气候影响能够更好进行移植,及时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快速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1],解决绿化工程建设时间紧迫问题。
全冠移植是指在保持原有树形的前提下,对树木不进行修枝或适当疏枝、疏叶后,再行栽植的一种栽植方式[2]。为了保证树木成活,适量疏除部分枝叶,但保持了原有的冠形。园林绿化中常采用重修剪的“残肢断臂”的大树,树木虽然成活了,但在景观效果差、生态效益不高,恢复期漫长。全冠移植虽在移植技术上难度加大,成本有所提高,但其产生的经济及生态效益远远超过其成本价值。全冠移植具有立刻成景,快速达到绿化效果的需求,维持植物本身形体美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园林的需求,最大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全冠移植具有较强的技术难点,特别是南方夏季高温季节,移树断根处理,大量根系被切掉,导致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向树体输送水分和养分减少,造成树体收支失衡。同时,夏季移栽树木蒸腾作用强,地上部分枝冠量大,树体水分消耗多,使地上部分缺水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水分平衡是保持移植树木成活的关键,任何的移栽技术都是从保障树木水分供应和减少树体水分流失两方面进行考虑[1]。在园林工程实践过程中,一般采取人为多保留些根系或通过多摘除叶片等措施保证水分吸收或减少蒸腾作用,以维持水分平衡[3]。丁朝华等则认为[4],树木移植成活最关键是促使被切断的树木根系尽快萌生新根,恢复根系活力,新根萌发需要良好的根际环境条件,需要适宜的水分和氧气,而过多的水分影响氧气的供应。因此,适宜的土壤压实度和有节律地水分管理是制约移植树成活的关键。
3.1 苗木移植前期工作
3.1.1 准备工作 园林绿化移植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移植前应进行周密的计划,以保证苗木移栽成活。首先,应根据工程项目班组情况,确定专职移植负责人,从选苗到栽植至管护由专人负责跟踪管理。其次,应根据施工图纸或业主要求,确定苗木数量及规格,合理选择高质量的苗木。第三,应制定周密的移植方案。主要内容为:(1)根据工期结合天气情况确定种植具体时间;(2)确定起挖、运输、种植、施工时间顺序衔接及各节点的技术措施;(3)支撑、固定材料、机具的准备;(4)稳定水源的解决;(5)确定栽种树木与建筑物、架空线、共生树木的间距是否具备施工、起吊、栽种等条件;(6)查明种植地的土质、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环境情况。
3.1.2 苗木选择 高质量的苗木是移植成功的基础条件和保证。在苗木选择上,适宜园林工程绿化的香樟应树干通直,根皮略成红色,无病虫害,根系发达,长势健壮,冠幅匀称而紧凑,无徒长或老化苗木。夏季移栽为确保成活率应选用容器苗、苗圃寄植苗、提前断根苗。容器苗移植时能保持根系完整,成活率高,移植不伤根,可以做到不修剪,而且能够保证成活率达到较高水平。苗圃寄植苗是在苗圃中培育一段时间后,受损的根系重新长出,而且枝冠也得到恢复,所以移植成活率高一些,可以做到再次移植时基本不修剪或少量修剪。对于实生树木,应提前断根,最好在头年断根,第二年再移植,至少让根系有6个月到1年的恢复期。断根时,结合生根剂使用,有利于根系恢复。
3.2 苗木移植
3.2.1 起苗 带好土坨是移植成活的前提。香樟夏季移栽起苗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移栽时除容器苗外,地栽树木在起苗时,尽量保持较大规格的完整土坨。全冠香樟的土坨直径以达到胸径的10~12倍为宜,至少是树木胸径的7~9倍。起苗前土壤过干可提前5 d浇灌“跑马水”,使土壤保持一定湿润。起挖时应安排有经验的起挖工分组及时起苗,起挖苗木土坨时宜用锋利铲子,保持土坨完整减少根系的损伤、撕裂。在起挖、吊装、运输、定植整个过程中应防止弄散土坨及损伤干皮,土坨包扎的严实与否是保证土坨不散落的关键。园林工程中应选用有经验的包扎工,用草绳逐层捆扎结实,将泥球和苗木主干捆扎成一个整体,防止泥球和苗木主干之间脱离松动,以免运输过程中损伤树干,并可减少苗木表皮水分蒸发。起挖、包扎完成后修枝打叶一定要及时,因为苗木起挖后切断水分的供应来源,而叶片及树体由于蒸腾作用引起水分散失快,导致苗木脱水现象,从而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
3.2.2 适度修剪 全冠移植香樟应在保持原有树形的前提下进行修剪,修剪有利于树体保持收支平衡,有利于整个移植过程操作,有利于树体成活。保留全冠的首先应立即剪掉内膛枝及主枝以上未完全木质化的嫩梢,然后疏掉骨架枝以外的细弱枝、病虫害枝条,最后脱叶。修剪量应根据土坨状况、养护水平而定,实生苗或多年未移植的苗木,可适当重剪,疏枝量可达到达1/2~1/3,容器苗、寄植苗可适当轻剪,行道树一般定干高度2.8~3.5 m,修剪直径2 cm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应削平涂防腐剂、迅速封蜡或是用塑料薄膜缠绕密封,薄膜缠绕应采用嫁接缠绕法,应缠绕密实,否则容易引起枝条尾部干枯变黑并蔓延。
3.2.3 根系处理 树木移植应对根系进行处理,缩短根系恢复期,促进根系发育,尽快恢复与重建根系吸收能力,是树木成活的关键问题。移栽前对根系再修剪很重要,起苗时断裂的根系必须剪掉,所用的剪刀一定要锋利,剪口光滑整齐,以利伤口的愈合。及时修根容易形成愈伤组织,以利更快长出新根。在根切口新鲜时,及时用促进树体快速生根的物质对土坨和接触的土壤喷施生根剂,促进根系生长。大树根被切断后,伤口易受病菌感染,导致腐烂,影响生根,应对土坨及土坑进行杀菌防腐剂处理,促进伤口愈合,移植后也可利用生根剂配合杀菌剂灌根,促进根系生长。同时,移植后应保持栽植坑的回填土“干干、湿湿”交替的过程,使回填土有利于根系、枝叶的生长,就可促进被切断的树木根系生长和枝叶生长[5]。
3.2.4 苗木运输 全冠香樟的大苗移植一般应当天挖取,当天栽植,当天浇定根水的原则。全冠移植除喷抑制蒸腾剂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措施减少树体在运输环节水分散失,如在起树前2~3 d给树浇一次水,给树补充水分;运输时应尽量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调运,采取白天及时取苗,傍晚装苗,晚上及时运输,尽量缩短起挖与栽植的时间。吊装时一般在茎基部或树干的起吊位置包扎高60~70 cm的草绳或防滑软垫保护树干,装苗时轻吊轻放。起吊尽量让土坨在空中保持平稳、用力均匀,以免碰散土坨或造成树皮隐性损伤。运输途中搭建篷布遮阳保水、土坨草绳喷湿处理、低速行驶,尽最大努力减少水分散失。
3.3 苗木栽植
3.3.1 土壤处理 挖种植穴应尽可能大,要求回填土时土壤能充分接触土坨。通常情况下坑的直径一般比土坨直径大60 cm以上。栽植前应对定植的土壤进行改良和处理。土壤对移植树木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是提供营养作用。施工中大量使用深层土导致有机质含量少,土壤黏重,不利透气透水,且常含有建筑垃圾以及其他有害成分,对树木生长不利。因此,应根据设计规定,进行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技术措施后方可栽植。香樟成活过程中最忌积水闷根,宜采用浅穴栽植、宜浅不宜深,对排水不好较黏土壤,树穴底部挖成上小下大的“倒锅底形”并加基质土(粗砂、粗砺石、蛭石、或煤渣等)结合采用排水、通气措施(常用三根竹筒或PVC管),有利根系伤口愈合和新根发育,对缓解树穴内积水效果明显。
3.3.2 定植前处理 树木在运输过程中树枝及根系可能受到破坏,因而定植前应进行二次枝条修剪及修根处理。定植前应再次对内膛枝、细弱枝、未完全木质化的嫩梢及运输、吊装过程中造成受损的枝条进行二次修剪疏叶,对枝干伤口进行处理消毒及封蜡促其愈合。根据多年的经验,树皮受损处容易引起失水而树皮变黑干枯并蔓延,从而引起死亡,因此应在移植及栽植过程中注意保护树皮不受损伤。其次,定植时伤口组织坏死或结痂后不修根则难以生根,应二次修剪根是成活的关键。定植前或定植后可及时使用生根剂,能快速激活新组织、促发新根,根系越鲜的,使用生根剂效果越好,一般定植7天后使用生根剂效果极差,配合杀菌剂可防止根系腐烂。
3.3.3 树体定向 依据近似生境原理,树木移植后的生境与移植前越接近或更优越,适应性就越强,成活率越高[6]。因此,苗木移植时认真分析两地生境差异,合理改善种植地土壤条件,均是促进移植成功的良好措施。树体移栽时应保持原来的阴阳面,起苗时应标注方位标记,种植时面向一定要对,树体要正,并且在回填土和种植整个过程中树体保持端正,如果种植完成,树体斜了再来校正,容易挤垮泥球而损伤根系。回填土时应尽量用细土,并分层回填压实以保证土坨和周围土壤紧密接触,挖树坑时中心填土、回填护心土。同时保证回填土无空隙,以防止浇水后树体发生倾斜。及时绕草绳、三角桩或四角桩固定支撑,防止树体晃动影响新根萌发。
3.3.4 浇定根水 种植完成后浇第一遍水即定根水,它是苗木成活的重要因素。浇水时要浇透,传统的浇水方法是从外往里浇,从上往下浇。对于沙性土壤、壤土地都没有问题,但对于黏性大的土壤,就可能因为土粒过细,而出现浇不透的现象。因此,浇水方法可在水管头部接一个长金属管,直径4~5 cm,前面尖形,浇水时,把金属管尖端插进树穴内土坨外缘,浇水方法变为“从里往外浇,从下往上浇”,这样的浇水方法,不但规避浇水不透的现象,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板结。一旦水从下面开始大量往上冒,就说明水浇透了。同时,应及时多次喷树枝及树叶,保证草绳湿润。
3.4 栽后管理
3.4.1 水分管理 栽植后为保证成活养护浇水同样很重要,应不定期向根部浇水或树冠喷水保湿,但应防根部积水。树木根部浇水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一般植物都是“干长根、湿长叶”,所以见干见湿利于树体生长,即有利于根系呼吸又能防止根部积水。由于全冠移植树体枝叶量大,因此在移植初期,应经常向树冠喷水保湿,但应防止根部积水。栽植后根据天气情况,一般至少早晚各对树干树枝树叶喷湿2次,最好喷3~4次,但尽量避免中午炎热时喷洒;勤观察浇水情况,若喷洒过频过多,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大,又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呼吸,对萌生新根不利,可采用树下地面铺地膜的方式,阻止浇灌时多余的水分进入树坑造成根部涝害。但喷完后应及时卷起薄膜,喷时再铺开的做法,以免因薄膜影响根系呼吸。对发现积水的树穴应及时挖引水沟进行排水,引水沟一定要比树穴深50 cm以上。第二次浇树穴水一般在栽后第7 d,第三次浇水一般在栽后第15 d,以后可停水耧划保墒,具体的浇水时间,应根据树体土壤墒情而定,视墒浇水。
3.4.2 树体输液 树体输液具有吸收利用率高、见效快、高效低耗的特点,能快速补充树体以水分为主的支出,维稳树势。使用方便,节约养护用工达90%以上。阔叶树香樟叶片及树干的表皮气孔多,蒸腾作用强易引起树体内的大量水分散失,在重建收支平衡之前都有必要输液。输液量的多少由树体收支平衡来决定,根据收支平衡原理,只要树的支出大于收入就有必要输液。怎么样来确定移植的树木收支达到平衡,一般在停止输液后,三天内不会出现叶片萎蔫下垂现象;同时检查根系,有较多的新生根开始萌发。
3.4.3 后期管护 夏季气温高,全冠移植后应搭建遮阳网棚。搭棚遮阴要求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间保持50 cm左右的距离,以保证棚内的空气流通,遮阳度为70%左右,遮阳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香樟种植完成后,为防止树体倒伏,应设置支架进行支撑,以保护树体免于被风吹而动摇新萌发的根系。香樟移植一段时间后,全树上下会憋发出很多萌蘖芽,为保证树体集中供应水分和养分,应将树干第一个分枝以下的萌芽除去,对树冠上的过多萌芽,也应尽早做疏除处理,以保证树体成活。
4.1 经多年实践,在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时并非规格越大越好。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生理周期,经研究和实践表明:胸径8~15 cm的大规格苗木处于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移植这样的大苗则容易成活,恢复生长时间较短,成活率较高,易产生良好的效益[7],而规格太大的大树则移植成本高,恢复生长慢,成活率低。传统的施工移植技术应注重细节管理,可能仅仅因为为了方便起球和运输,导致土坨过小,根系少;修剪量不够,收支失衡;吊树时一不小心弄掉了一大块皮;栽后浇水不及时等方面细节的事情,导致树木死亡。同时,可在传统施工措施到位的情况下采用相关辅助措施:如抗蒸腾剂的应用、全光喷雾的应用、防腐剂透气技术的应用、促进生根的生根剂应用、营养液的滴灌应用以及引水穴透气管的应用等等,对提高夏季香樟全冠移植成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2 夏季香樟全冠移植,由于气温高、日照强,树木代谢旺盛,容易造成树体大量水分损失,而地下部分根系因损伤所能供应的水分不足以维持树体需要,失衡严重时易导致树木生理代谢紊乱,活力下降,以致干枯死亡。因此,夏季香樟全冠移植的关键就是在于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最佳的移植方法,控制衔接好起挖、搬运、种植、浇水和栽后管理五个关键环节,维持树体水分代谢的平衡,并尽快促发新根。
[1] 梁玉君.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的技术研究与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 马志斌.园林树木全冠移植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1):106-107
[3] 张奎汉,李映萍,谭建萍,等.园林大树夏季全冠移植的几项关键技术[J].广东园林,2014(6):69-71
[4] 丁朝华,范玲玲.树木移植成活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国园林,2014(3):106-110
[5] 丁朝华.园林树木移植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6] 罗伟聪.以抗蒸腾剂为核心的大树全冠移植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3):125-126
[7] 胡运骅,李莉.强化技术管理,确保“大树”移植质量:“大树”移植工程技术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0(6):5-6
[8] 陈有民.园林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88
[9] 陈植.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0] 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005-5215(2017)02-0099-04
2017-01-03
林其钟(1976-),男,福建龙岩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与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工作.
S792.2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