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
(张掖市甘州区林业技术中心推广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关于甘州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王惠玲
(张掖市甘州区林业技术中心推广站,甘肃 张掖 734000)
林业产业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建设现状与建设成就、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思路及目标、对策及建议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多个侧面找出其发展的思路。
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对策
多年来,在历届张掖市甘州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立足资源优势,深化内部改革,积极调整林业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林业,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开发、规模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使林业建设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区林地总面积93 353.33 hm2,林木蓄积量72.4万m3,全区森林覆盖率18.13%。目前,全区已形成林果产业发展格局,并带动了林果储藏加工、花卉种苗、林区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是:
(1)林果科技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示范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至目前,全区共发展设施葡萄1 700多棚,优质梨666.7 hm2,建成科技示范点23个,建成优质红枣基地1 333.3 hm2,沙棘333.33 hm2,枸杞100 hm2。全区经济林面积达5 266.67 hm2,林果业产值达2.27亿元,农民林果收入人均达694元。
(2)种苗花卉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各场、圃、站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方针,按照面向市场办林业,围绕效益办产业的思路,结合各自实际,寻求适合本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路子,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新墩苗圃发展育苗产业,完成育苗52.07 hm2,其中从河南、河北引进金叶槭树、金叶水腊等苗木1.4万株;从辽宁、河北等地引进油松营养袋苗、八宝景天等苗木及地被植物31.6万株。新墩镇在南闸村花卉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全镇花卉种植户已达100户以上,种植规模已发展到26.67多hm2,品种从单一的万寿菊发展到玫瑰、金盏菊、月季以及各类盆景苗木等上百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达2 000多万元,成为张掖市最大的鲜切花和绿化花卉种植基地。
(3)草畜产业稳步发展。各场、圃、站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土地资源,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实施,通过种植饲草作物,青贮氨化、暖棚养殖、畜种改良等开展养殖,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林畜循环发展目标。各场、圃、站牛羊养殖规模达到2600头(只),为林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红沙窝林场积极改良畜群结构,扩大种群数量,养羊400 只,年收入6万元。
(4)新型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甘州区因势利导,积极发展花卉种苗业、林副产品加工业、林区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从起步到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区林木育苗面积达 333.33 hm2,花卉面积达166.67 hm2。在完善南关果品蔬菜市场的同时,鼓励和引导个体工商户积极发展果品贮藏、运输、加工、销售业,截至目前,全区从事果品运销的人员达1 600多人,年销售果品达6 200多万kg。不断提高林果品和林副产品的生产、贮藏和保鲜水平。滨河集团1 000 t国风葡萄酒生产线等2个加工企业,年加工果品120万kg;九龙江林场66.67 hm2枸杞基地年产枸杞干果10万kg;西城驿林场1 200 t果品气调库及20多家普通中小型果窖,总贮藏能力达 300多万kg,果品的贮、运、加、销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果品基地的发展。依托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城北国家湿地公园、东大山天然林资源、黑河森林公园、石岗墩农业观光园等旅游资源,稳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
2.1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林业第一产、二产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小型木材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加工水平低,加工产品以中低档的板材为主。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旅游业、林副产品加工业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2.2 林果产业投入不足
前期投入资金大,生产周期长。但林果产业从栽培到销售全过程,存在产业链条长、前期投资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发展。
2.3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缓慢
受全国和省森林生态旅游总体下滑的影响,以及城区、城郊农家园兴起,我区原有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投入不足,亏损严重,陷入持续低迷状态。
2.4 果农的市场观念差,商品意识淡薄,没有积极开拓产品销路的意识
近年来,果农应用林果新技术的力度小,粗放经营,只注重数量,而忽视果品质量、果品包装,果品的商品率低。在销售上往往是坐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稳定。而且不能认真分析销售市场,往往是一哄而起式的小农式销售,造成果品压级压价,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发展。
2.5 产品运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外运销量不大
甘州区的果品运销服务体系,近年来一直处在发展缓慢的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运销服务体系,林果产品“卖难”问题仍是制约经济林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区养殖、林木林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设为重点,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林业。
3.2 具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建设林果产业基地3 333.33 hm2。以新墩苗圃和乡村花卉培育大户为龙头,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新建优质红枣生产基地600 hm2,发展优质梨基地1 333.3 hm2,以九龙江林场为重点,发展优质枸杞200 hm2,挖掘改造本地特色果品业,对长把梨、软儿梨等地方乡土林果品种进行挖潜选优,以乌江、甘浚等乡镇为重点,建成甘州区地方乡土林果产品精品生产基地466.67 hm2。以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发展其他林果产业666.67 hm2。改造提升林产品加工业。以西城驿、红沙窝林场葡萄基地、九龙江枸杞基地、石岗墩杂果基地为依托,利用西城驿林场果蔬气调库,带动果品贮藏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润星生物公司大果沙棘加工生产和有年金龙集团果酒生产为依托,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发沙棘系列和果酒系列产品。通过发展林产品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市场,实现林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同时,挖潜改造现有大、中型果品储藏、保鲜企业,夯实南关果品批发市场等果品交易、运输链,为林果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1 转变观念,开创林业产业发展新局面
林业产业要得到长足发展,首要任务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来开创林业产业发展新局面。一是解除甘州区不宜发展林业产业的思想束缚,树立赶超跨越的观念。从现在起,把林业产业的发展定位在一个较高水平,就是要对照先进,寻找差距,力求取得新的突破。二是破除画地为牢思想,将甘州区林业产业的发展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考虑。立足省外看本地、立足全国看本地,以宽广的眼光向经济林发达省(区)看齐,增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敢与发达地区竞争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激烈的果品市场竞争中去。同时,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敢创敢干的意识。针对甘州区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林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鼓足信心,加快甘州区林果产业的振兴和林果经济的复苏。
4.2 创新机制,营造林业产业发展宽松环境
一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谋求甘州区林业产业的发展。着眼于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特别是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和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工程项目建设机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在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生态工程的建设带动林果产业的兴起。二是健全完善林业产业建设投资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宏观引导,积极向上争取、业主加大投入、协调银行贷款,吸引外商、民营、区外资本等办法,多渠道、多层次筹措林果产业建设资金,下决心解决林业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金融支持、业主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林业产业投融资机制。三是走以国有林场、圃、站为主体,创办林业产业精品基地的路子。依托国有林场、圃、站土地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积极创办林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典型推动、龙头牵动、经济连动,在全区范围内求得林业产业的长足发展。四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4.3 政策扶持,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在林业开发性生产上制定有力的倾斜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在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方面积极性高、建设规模大、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个体私营业主,在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大力扶持,以此来带动林业产业基地的发展。二是创造宽松的林业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在甘州区安家落户,投资兴办林果基地和加工企业。政府在土地出让、税费减免、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大力的支持,促进林果基地和加工企业的建成。三是增加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投入,稳定和壮大林业科技推广队伍。目前甘州区的林果推广队伍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人员少、推广经费缺乏等方面。因此,政府要多渠道筹措科技推广经费,增加对林果科技的投入力度,壮大和充实林果科技推广队伍,使其在林果产业的发展上献计献策,促进甘州区林果产业的早日振兴。五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林业税收的优惠政策,取消对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不合理收费,坚决禁止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4.4 突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在抓好经济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树种和品种结构,优化布局,提升支柱产业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一是全面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做好良种选育、繁育和优良品种引进,积极推进品种改良,优化经济林品种结构,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实施名牌战略,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名特优新经济林示范基地。二是做大做强林木林副产品加工业。依托本区丰富的果品资源,结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拓展市场,从而带动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林农增收步伐。三是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将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湿地保护区建设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品位较高的旅游景区、景点,努力开拓森林生态旅游市场,加速培育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4.5 依靠科技,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按照“生态建设出精品、产业发展创品牌、林业管理上水平”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全区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实行基地化、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强对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在继续稳定和加强区、乡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林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大户的作用,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四是鼓励林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方式创办领办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加强林农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参与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大力扶持和培育民营林业的各类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高效、快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利用果树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大力发展果品购销、加工、贮运等经济实体,为林产品流通做好服务。
4.6 加强领导,确保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业产业能否取得新进展,关键在领导,重在抓落实。一是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行林业产业项目建设责任制。把林业产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完善林业产业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林业产业建设项目化、目标任务责任化。三是坚持实行林业产业发展领导挂项制度。对确定的林业产业精品基地,由区、乡、部门领导挂项负责,挂项领导从基地创建、产品储运、包装策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要一抓到底、全程负责。挂项领导要认真研究政策,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及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 余小发,邓勇.江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6):65-67
1005-5215(2017)02-0090-03
2017-01-17
王惠玲(1963 - ),女,甘肃张掖人,大专,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
F316.2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