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上海地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趋势

2017-04-06 12:45:00席宇飞吴英理归成寿佳慧朱冠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上海地区频度阻滞剂

席宇飞,吴英理,归成,寿佳慧,朱冠华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上海 200025;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上海 200080)

2010-2014年上海地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趋势

席宇飞1,吴英理2,归成3,寿佳慧3,朱冠华3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上海 200025;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上海 200080)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医院高血压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药监管理部门、医疗保险机构以及药物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医疗机构用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法:统计2010-2014年上海市地区119家样本医院采购的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分类、规格、用量等,运用药物利用研究中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等药物用药频度处于领先地位。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类的抗高血压药物用量增长迅速,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用药频度下降明显。结论:上海地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符合治疗指南,抗高血压药物应用需求呈增长趋势,市场前景良好。

抗高血压药物;药物利用研究;限定日剂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我国人口的疾病谱正在发生着变化。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调查报告[2]指出: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位居慢性病死因首位,50%~75%的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因此控制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估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为2.6亿。如此庞大的高血压患病群体,必然带来巨大的抗高血压药物的消耗。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3],普遍较低,对我国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调研了上海地区医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和趋势,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药监管理部门、医疗保险机构以及药物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促进医疗机构用药水平的提高,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通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获取上海市119家样本医院2010-2014年的抗高血压药物购药数据,包括药品的通用名、规格、用量等。

1.2 药品分类

参照WHO的ATC药物分类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对高血压治疗药物进行分类。具体分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硝基扩血管药、中枢性降压药、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和传统固定复方制剂11大类。其中新型固定复方制剂一般是由CCB、ARB、ACEI、噻嗪类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这5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组成的单片固定复方制剂,以及降压药与其他心血管治疗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包括二氢吡啶类CCB+他汀类药物和ACEI+叶酸。传统固定复方制剂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期,采用国产的传统降压药物所制成各种复方制剂。

1.3 方法

本研究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评估药物利用数据。从WHO推荐的ATC/DDD系统检索得到各个药品的DDD值作为药物利用的测量单位。对于该系统没有的药品,本研究按照WHO《ATC分类和DDD设定指南2016》中的DDD值设定原则,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以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DDD值。统计每种药品的总用量,将总用量除以该药品的DDD值,计算该药的年DDD数(DDDs),以此衡量某类药品的使用频度。按药品种类将以上数据进行归类处理,按年份比较数据。计算DDDs的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率=[(2014年DDDs/2010年DDDs)1/4-1]×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用统计软件为SAS 8.0,使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抗高血压药物大类和单个品种的利用趋势(每年药物使用频度的变化),使用t检验来判断这种变化趋势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0-2014年上海地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各大类的DDDs和变化趋势

2010-2014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频度稳步增长(+1 943.83万DDDs/年;P=0.013),年均增长率达到5.90%。其中新型复方制剂(+719.20万DDDs/年;P=0.000 5)、ARB(+725.17万DDDs/年;P=0.014 9)、β受体阻滞剂(+168.61万DDDs/年;P=0.000 1)、α-β受体阻滞剂(+39.21万DDDs/年;P=0.004),均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增长最快的为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年均增长率达32.41%,其DDDs排序由2010年的第6位迅速攀升至2014年的第3位。ARB的年均增长率为8.16%,其DDDs一直处于第2位;β受体阻滞剂和α-β受体阻滞剂年均增长率均呈两位数增长,但在抗高血压药物中所占的比例较小。DDDs排名第一的为CCB类,但其增长程度逐年减少,2014年出现负增长,其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653.94万DDDs/年;P=0.064 9)。变化趋势与CCB类似的还有α受体阻滞剂(+51.07万DDDs/年;P=0.097 6)。传统固定复方制剂(-280.57万DDDs/年;P=0.001 3)和硝基扩血管药(-0.29万DDDs/年;P=0.007 7)的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硝基扩血管药物因使用量较小,因此对总体抗高血压药物的DDDs影响不大。ACEI(-120.27万DDDs/年;P=0.075 8)和利尿剂(-15.96万DDDs/年;P=0.147 9)药物利用的年均增长率均为负增长,但其每年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见表1。

表1 2010-2014年上海地区医院各抗高血压药物大类的DDDs、所占份额、排序以及变化趋势

*P<0.05。

2.2 2010-2014年上海地区医院排名前20的抗高血压药物DDDs和变化趋势

2010-2014年上海地区医院名前20的抗高血压药物中,ARB为6种,CCB占4种,利尿剂和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各占3种,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各占2种。奥美沙坦(+288.28万DDDs/年;P=0.005)和缬沙坦/氨氯地平(+136.79万DDDs/年;P=0.037 7)使用频度年均增长率最快,分别为297.71%和515.42%。左旋氨氯地平(+318.90万DDDs/年;P=0.001)使用频度每年稳步增长,2014年已排名第2。其他DDDs逐年稳步增长的药物还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214.10万DDDs/年;P=0.012 8)、美托洛尔(+124.48万DDDs/年;P=0.003 3)、坎地沙坦(+117.58万DDDs/年;P=0.005 5)、氯沙坦/氢氯噻嗪(+149.53万DDDs/年;P=0.002)、比索洛尔(+62.13万DDDs/年;P=0.011 2)、呋塞米(+29.18万DDDs/年;P=0.001 5)以及螺内酯(+40.96万DDDs/年;P=0.000 2)等。氢氯噻嗪(-49.34万DDDs/年;P=0.002 9)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氨氯地平(280.46万DDDs/年;P=0.09 38)DDDs增长趋缓,2014年出现负增长,但其DDDs仍大幅领先其余药物。见表2。

表2 上海地区医院排名前20的抗高血压药物在2010-2014年的DDDs、排序以及变化趋势

*P<0.05;# ATC系统中没有的药品,按照WHO《ATC分类和DDD设定指南2016》中的DDD值设定原则确定该类药品的DDD值。

3 讨论

根据指南推荐,CCB、ARB、ACEI、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这5大类药物为一线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数据分析,上海地区使用的前二十抗高血压药物中,均为这5大类抗高血压药物,或为这5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表明上海地区医院是按照指南优先选用药物品种的。

上海地区医院使用CCB类药物的DDDs在高血压治疗药物中长期排名第一。一些中国高血压临床研究[4-5]显示以CCB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CCB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适用于生活中习惯高盐摄入及盐敏感型高血压的患者。由于中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占15%~42%,而高血压人群中50%~60%为盐敏感者,因此CCB类药物尤其适合中国的高血压患者。

多年来氨氯地平因其降压效果明确,不良反应较少,在使用量方面始终排第1位[6]。而后上市的左旋氨氯地平是通过手性拆分技术获得的氨氯地平,由于去除了几乎无药理活性且毒性较大的右旋部分,故左旋氨氯地平在保留氨氯地平全部药理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左旋氨氯地平2.5 mg与氨氯地平5 mg相比,有效率提高7.46%,不良反应减少60%[7]。因此近几年其使用量增长很快,2014年其DDDs已排至抗高血压药物中的第2位。

ARB类单方制剂的DDDs排名仅次于CCB。ARB与ACEI相比在降压和心血管保护作用有许多相似处,另外其作用于AngⅡ受体水平,更充分、更直接地阻断了RAAS,避免了“AngⅡ逃逸现象”,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8]。除此之外,ARB还具有心血管、肾脏保护及改善糖代谢的作用,优先选用的人群包括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代谢综合征。ARB类药物无ACEI的干咳、血管紧张性水肿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ARB类药物中缬沙坦用量最大,第2位是替米沙坦。值得一提的是奥美沙坦由于起效更快,降压效果更优[9],在这五年来用药频度的增长明显高于其他ARB类药物。

临床研究发现,将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保护靶器官不受损伤,还能有效减少各降压药的用量及副作用。高血压控制率不佳的一项重要原因是患者的依从性低,而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因其合理的降压药物联用搭配,不仅可提高降压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服用方便、经济,能够大幅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10]。此类药物用量的快速增长,表明上海地区医院的医生越来越倾向选择新型固定复方制剂作为联合降压的用药方案。

近十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β受体阻滞剂降压地位受到挑战,由于其影响糖脂代谢,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一般不首选该药。JNC8[11]和2014JSH[12]不再推荐其为首选降压药物,2015年加拿大指南[13]不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但β受体阻滞剂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能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减慢心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和RAAS的激活,发挥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其用量近年来呈良好的增长势头。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成分中,除噻嗪类利尿剂外,其他主要降压成分均非当前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物,目前尚无关于此类药物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与新型降压药物比较,传统固定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因此近年来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前20位抗高血压药物中已无此类药品。但基于心血管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这一理念,这些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且价格低廉,仍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亦可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三、四线药物治疗。

ACEI类药物除具有扩血管作用之外,还能逆转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室重构,并可逆转心肌肥厚程度及改善舒张功能,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肥厚的患者[14]。由于ACEI能够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ACEI也适用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患者。但上海地区医院使用的ACEI药物未表现出变化的趋势,进入前20名仅有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是否由于ACEI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有必要作进一步调查。

利尿剂降压效果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5年来,呋塞米和螺内酯的DDDs呈逐年小幅上升,其中呋塞米主要适合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抑制剂,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氢氯噻嗪单药制剂用量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医生更倾向于使用含有该药的新型固定复方制剂,例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氢氯噻嗪等。上述复方制剂在近几年的用药频度大幅增加。由于各利尿剂品种的用量有升有降,使得利尿剂整体使用频度相对稳定。

高血压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改善高血压防治状况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上海地区医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以指南推荐的5大类药物为主,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用量和金额的下降,以及新型固定复方制剂用量和金额的上升,均表明上海地区医院使用高血压治疗药物总体合理。

[1] 向羿,郭纯.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慢性高血压不良事件的相关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1):78-80.

[2] 佚名.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2):29.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5,7(6):22-64.

[4] 范利.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认识与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4):287-289.

[5] Wang J,Zhang L,Wang F,et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4,27(11):1355-61.

[6] 屈马静,陈世蓉,等.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治疗作用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6):537-540.

[7] 周全昌.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5,44(21):2987-2989.

[8] Volpe M,Carnovali M,Mastromarino V.The natriuretic peptides syste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eart failure: from molecular basis to treatment[J].Clin Sci,2016,130(2):57-77.

[9] Suzanne O,David W,Steven GC,etal.Comparative efficacy of olmesartan,losartan,valsartan,and irbesartan in the control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Clin Hypertens,2001,3(5):283-292.

[10]秦海凤.固定复方制剂与单药合用对中度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190-191.

[11]James PA,Oparil S,Carter BL,etal.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report from the panel members appointed to the 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JNC 8)[J].JAMA,2014,311(5):507-520.

[12]Shimamoto K,Ando K,Fujita T,etal.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SH 2014) [J].Hypertens Res,2014,37(4):253-390.

[13]Daskalopoulou SS,Rabi DM,Zarnke KB,etal.The 2015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diagnosis,assessment of risk,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Can J Cardiol,2015,31(5):549-568.

[14]廖玉华,许延旻,程翔.未来心力衰竭治疗的探索[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4):380-383.

(学术编辑:尤厚成)

本刊网址:http://www.nsmc.edu.cn

作者投稿系统:http://noth.cbpt.cnki.net

邮箱:xuebao@nsmc.edu.cn

Utilization trend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hospitals in Shanghai district from 2010 to 2014

XI Yu-fei1,WU Ying-li2,GUI Cheng3,SHOU Jia-hui3,ZHU Guan-hua3

(1.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2.DepartmentofPathophysiology,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25;3.DepartmentofClinicalPharmacy,ShanghaiFirst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8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tilization condi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he hospitals in Shanghai,and to evaluate the reasonability of drug administration,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decision of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medical insurance institution and drug manufactures and operating enterprises,promote the level of drug administra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and preserve the body health of public population.Methods: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specification and do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purchased from 119 sample hospitals in Shanghai from 2010 to 2014 were made,so a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data of defined daily dosage and frequency of drug administration.Results:The frequency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 in a leading position.The dosage of new fixed compound agents and β receptor antagonists increased quickly while that of traditional fixed compound agents decreased prominently.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Shanghai basically confirms to the therapeutic guidelines,and their application demand is showing an increasing tendency,with excellent market prospect.

Antihypertensive drug;Drug utilization study;Defined daily dose

10.3969/j.issn.1005-3697.2017.01.034

2016-08-11

席宇飞(1978-),男,主管药师。E-mail:pharmxi@163.com

吴英理,E-mail:wuyingli@shsmu.edu.cn

时间:2017-3-6 21∶0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70306.2108.068.html

1005-3697(2017)01-0120-05

F713.52

A

猜你喜欢
上海地区频度阻滞剂
上海地区居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及参与行为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彩色防滑磨耗层技术在上海地区道路整治中的应用
上海公路(2019年2期)2019-10-08 09:05:32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妇女之友(2017年3期)2017-04-20 09:20:00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2
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击除颤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