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汝昭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清代“知识女性”之旅游生活初探
——以徽州闺媛为例
汤汝昭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清代中上层妇女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渐变,她们开始逐渐勇敢地走出闺阁,融入社会,积极参与旅游生活,寻找自己的人生乐趣和价值,其旅游足迹遍及多省,旅游生活极其丰富,从根本上扩展了清代妇女日常生活的空间,改变了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她们的思想启蒙。
清代;知识女性;旅游生活;初探
自明代中后期,古人“好游”之风便已在全国悄然掀起,而至清代,大众旅游逐步演变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时尚活动,且其趋势渐行渐盛。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更是“好游成脾,好游成痴”,这在学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然而,目前学界对古代女性文人的旅游生活研究极其少见,甚觉可惜。笔者以清代徽州才媛为例,根据徽州才媛现存的一些诗歌为主要研究史料,从清代的社会背景出发,对清代知识女性的旅游生活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探析,以期从中可以窥视清代中上层妇女的生活实态和精神风貌,这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洞悉清代的地方社会。
由于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文化的日益繁荣和昌盛,以及西方进步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东渐,给清代的大众旅游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现实条件。可是,自古以来,封建传统的礼教思想与伦理道德对古代女性的社会行为禁锢颇多,为何清代妇女的旅游足迹如此活跃?笔者认为,这应该与清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刺激了市民阶层的生活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同时也间接改变了大众原有的生活方式,使得旅游生活成为一时人们追捧的风尚。越来越多的女性勇于踏出闺门,冲破深闺庭院的传统束缚,积极参与旅游生活。她们在其中“追寻着最平常最直接的审美愉悦,热衷于群起游之的喧闹与壮观,体验着欣然乐然的欢乐之情和兴奋之感。”[1]312如果时值岁时节令,女性旅游活动较前会更加活跃,张瀚曾在《松窗梦语》中提及杭州妇女在清明时节外游的一些情形:“盍城士女,尽出西郊,逐队寻芳,纵苇荡浆,歌声满道,箫鼓声闻。”[2]137由此便知,商品经济的刺激,以及市镇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给清代女性参与旅游生活造成了种种历史的诱惑。
其次,清代社会风气和大众心态的转变,给妇女外出旅游提供了思想动力。清代,社会风气较前代稍显宽松,女性“足不出户”的封建观念渐渐淡化,封建礼教思想在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断冲击下,无暇顾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清代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把基督教宣扬的自由和平等思想带入中国”②,使得一些受过传统教育的女性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另外,由于市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市民阶层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女性走出闺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管制和监控,相反,大多却持默许和容忍的态度。因此,上述这些均给清代妇女积极参与旅游生活提供了思想保障。
最后,清代交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妇女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成熟、便利的物质条件。至清代,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先后出现,舟车辇舆、马匹蓄力,仍是大众最主要的行旅交通工具。而且,在部分地区如通商口岸,则出现了机动运载工具,较之前代,实为巨大飞跃。清代,陆路和水路交通异常发达。以徽州为例,据徽商所著《士商类要》一书所载的交通线路中,水路、陆路经由徽州的多达十五条,可见其交通网络之通达③。清代的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驿站和旅宿事业的发展,为清代旅游业的兴盛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明人张岱曾在《琅嬛文集》中对泰山脚下的旅店服务有过这样的描述:“离州城数里,牙家走迎,控马至其门。门前马厩十数间,妓馆十数间,优人寓十数间。……客单数千,房百十处,荤素酒筵百十席,优傒弹唱百十群,奔走袛应百十辈,牙家十余姓。”[3]67-68由此可见,当时的旅店规模,以及服务功能已经相当成熟了,想必清代的旅宿条件较前应当更加完善。
概而言之,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给清代妇女参与旅游生活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良机,这对丰富清代妇女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对改善清代妇女的精神面貌有着积极的影响。
徽州才媛大多受过一定的传统教育,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其中官宦家庭居多,有些甚至还是富商大贾,因此她们的生活条件较为宽裕,经济和消费能力稍比一般妇女要高,所以她们日常外出旅游的机会要比下层妇女显得频繁许多。笔者根据傅瑛所著《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一书的资料整理,发现徽州才媛遗留了大量旅游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记录和再现了清代中上层妇女多姿多彩的旅游生活,一举颠覆了普通大众对古代妇女日常生活的认知。
中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和奇山大江数不胜数,徽州才媛每到一处旅游,便会用诗歌记录下当时最为真切的感受,这也是区别于普通妇女旅游的重要特征。所以根据她们遗诗中出现的旅游地点,便能寻觅出她们旅游生活的行踪和轨迹,请看下面简表:
序号姓名寄居地相关诗作旅游地现属地季节1鲍诗浙江平湖《钱塘江观潮歌》钱塘江浙江杭州秋季2程云江苏长洲《銮江行》銮江江苏仪征夏季3黄克巽安徽歙县《登虎邱》虎丘山江苏苏州春季4黄之柔安徽歙县《百尺楼》明月楼江苏扬州不详5汪景山安徽歙县《京江》京江江苏镇江春季6吴喜珠安徽歙县《粤城怀古》粤城广东不详7殷德徽浙江嘉兴《红桥舟次》红桥浙江杭州夏季8张茝贞安徽歙县《旅宿》不详不详秋季9张喜珠安徽歙县《黄州放船》黄州湖北黄冈秋季10张彦如安徽歙县《梁溪》梁溪江苏无锡秋季11张玉仪安徽歙县《咏瀑布》香炉山江西九江不详12戴烜姒安徽婺源《广陵行即景》广陵江苏扬州不详13黄浣月安徽休宁《与诸邻女游春分韵得东字》溪东安徽休宁春季14汪瑶上海嘉定《寒山》支硎山江苏苏州不详15张婉仙安徽婺源《红桥》红桥浙江杭州不详16汤淑英安徽休宁《秋日登虎丘》虎丘山江苏苏州秋季17汪亮浙江桐乡《胥山八咏》胥山浙江嘉兴秋季18吴淑仪安徽歙县《登迎江寺塔》江寺江苏仪征不详19江秀琼江苏南通《雪泉观月》雪泉山东济南秋季20洪南秀安徽歙县《题岚园》岚园安徽徽州冬季
(注:上表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傅瑛著《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
纵观上表,便可知道徽州才媛的旅游足迹跨及多省,一年四季均有外出旅游的习惯,旅游的地点主要是各地一些著名的名胜风景,例如浙江杭州的钱塘江、江西九江的香炉山等等,江浙苏杭等地倍受徽州才媛旅游的青睐,这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旅游资源的多寡有着直接关系。单从上表来看,显然徽州才媛已经逐步大胆地走出了深闺庭院,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努力追寻自己的人生乐趣,这种向往独立与自由的精神也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徽州才媛丰富多彩的旅游生活,还可以通过现存诗歌的内容解读进一步探察和发现。诸如她们遗留的“行旅诗”“怀古诗”“咏物诗”“春游诗”等皆可窥视出当年她们旅游生活的历史镜像。
以“行旅诗”为例,如歙县张茝贞曾在自己旅游途中,用诗言记录了旅店条件简陋,夜间无法入眠的情况,其诗《旅宿》曰:
旅馆萧条梦不成,荒村古寺晓钟鸣。
行人早起霜犹白,红叶秋山又一程。[4]496
从“萧条”“荒村”和“古寺”等词,不难看出其旅宿条件的简陋,据陈诗《皖雅初集》卷十四记载:张氏“字琴秋,歙县人,同邑鲍桐舟太守瑞骏继室。”张氏是官宦家庭,生活条件优越,难怪身处萧条的旅店会颇不适应,导致失眠。而“白霜”“红叶”和“秋山”又交代了其旅游的季节为深秋,张氏选择用七言绝句记录这次旅游的旅宿经历,可见当时感受之深。
还如休宁的范满珠,其《旅居》一诗也真实记录了自己旅宿途中的一段记忆,诗文见下:
残灯明灭乱虫啼,辗转乡心月渐低。
梦对家人才欲语,鸡声依旧到窗西。[4]513
粗读上诗,可知范氏虽人在旅途,但心系家人,就连旅途的睡梦中都能梦见家人。而据清人陈维崧《妇人集》中对范满珠情况的记载,得知范氏早年居寡,家中老幼皆需要她照料,由此便得晓其中缘由。
还以“咏物诗”为例,先观歙县张玉仪的《咏瀑布》:
此邦不少佳山水,第一香峰炉上泉。
万串明珠千尺练,海风吹挂蔚蓝天。[5]157
根据“香峰炉”推测“此邦”乃江西省,而诗人此时的旅游地点应是九江的香炉峰,又称“香炉山”,此山位于江西九江西边,庐山之北,山下有瀑布,以此著称于世。张氏运用联想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香炉山的瀑布描写的既生动,又形象。
再观休宁汪亮所作的《胥山八咏》,共八首,每首诗所写主题各不相同。据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三·嘉兴府》载:“胥山,本名张山。相传吴使子胥伐越,经营於地,因改今名。”所以,胥山大致在现浙江嘉兴地带。胥山奇观丽景颇多,诗人汪氏游览时兴致盎然,便留下了八首咏怀胥山佳景的诗作,《胥山八咏》全文如下:
(一)历览兴衰感慨多,胥山好景费吟哦。疏枝睍睆吹香雪,似效吴官旧日歌。
(二)敲残百八见曈昽,记得渊明访远公。不悟攅眉归去意,那知寄傲上人风。
(三)漠漠烟村晒网时,渔家聚族任栖迟。英雄若解逃名趣,不独扁舟有子皮。
(四)延平跃去漫徘徊,转忆当年智勇才。苍翠无言长日月,空留巨石护莓苔。
(五)离离树色晚风凉,云断冈峦透夕阳。剩有诗人遗世意,缓吟随影到山庄。
(六)一抹寒云淡欲无,长林瑟瑟点青肤。归鸦自觉栖枝稳,不似惊鸿宿诸芦。
(七)长堤渺渺暮烟生,云漏清光月渐明。古渡飘然浮小艇,划波摇曳橹枝轻。
(八)高悬皓魂照菩提,境是莲台不染泥。安得观心常似月,生生莫使俗尘迷。[4]538
根据汪诗原注,诗一至八的物景依次是“梅园莺啭”“德院长钟”“胥江渔泊”“苔封剑石”“东岩夕照”“古木归鸦”“山塘晚渡”和“莲台夜月”,从此也能看出作者游历胥山的景观之多。
再以“春游诗”为例,清代社会,每至春分时节,便有游春踏青的习俗,这给平常“足不出户”的妇女们,合理外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良机。还看歙县张茝贞光绪年间所作的《春游》诗二首:
(一)
细雨微微燕啄泥,菜花满地蝶参差。
村歌一片前山起,又是收茶谷雨时。
(二)
淡淡青山绿水平,落花深处有啼莺。
小桥隔柳一帘影,却忆吴姬卖酒声。[5]156-157
上述两首七言诗,字里行间全是对春天户外之景的描绘,诗人所用意象较为寻常,并无陌生意象,全诗自然流露出了诗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游春心态,显得极其闲适。类似这样的诗作还有许多,笔者在此不作详细阐释。
总而言之,通过对徽州才媛现存“行旅”诗歌的初步解读,不难推测,清代女性文人的旅游生活极其丰富,旅游范围遍及多省,活动空间跨度较大,旅游景观颇多,她们遗留的诗作数量也能反映此点。另外,徽州才媛频繁的旅游踪迹,也能说明清代商品经济的刺激和社会观念的渐松,的确影响并改变了传统女性固有的生活方式,这对封建女性的思想启蒙有着诸多益处。
清代知识女性频繁的外出旅游活动,不仅拓展了古代女性传统的生存空间,增长了她们的社会见识,扩大了她们的人生视野,也促进了她们的思想启蒙。还对社会的其他方面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极大地刺激了旅游消费的增长,拉动了商品经济的向前发展。特别是官宦人家和富商家庭的女性旅游活动,往往伴随着高档的饮食消费、住宿消费和交通消费,其购物花销常常也十分惊人,若值旅游旺季,这些花费会成倍增加。以苏州虎丘为例,“花市则红紫缤纷, 古玩则金玉灿烂, 孩童弄具, 竹器用物, 鱼龙杂戏, 罗布星列, 令人目不给赏。”[6]沿街杂铺名目繁多,遍布各个旅游景点,这些无形中不都在刺激着女性的消费神经和购物欲望,“游客至虎丘者每市以归, 互相馈怡。”[7]出门旅游给亲朋好友带一些纪念品,这通常也是人之常情。
其次,促进了清代诗学的繁荣与发展。清代知识女性的外出旅游,使她们拥有了充分接触大自然的珍贵时机,面对眼前风景绮丽的大好山水,她们敏锐的诗性灵感随之被唤醒,然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这些女性诗歌的集体出现,动摇了明清诗坛长期以来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局面,从而为女性诗人在明清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这也从本质上推动了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对促进清代文学的繁荣,尤其是诗学的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次,为传统女性的社交生活打开新的局面。清代知识女性通过参与旅游生活的方式,幸运地走出了闺阁,踏上了社会,她们由原来以“深闺庭院”为中心的静态社交,开始向以“闺外世界”为目标的动态社交转变。并且,其交际的空间、对象、模式都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对她们来说,既充满着刺激和新鲜感,同时又是一种极具诱惑的自我挑战。
最后,清代妇女的旅游生活也给清代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各种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还有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等,日益成为人们心头驱之不散的忧虑。
综上所述,通过徽州才媛的诗歌分析,意外地发现了清代“知识女性”旅游生活的倩影,揭开了清代上层妇女生活中一层别具风味的神秘面纱;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清代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另外,经研究察觉,清代上层妇女的旅游生活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其旅游生活中“附庸地位”的嫌疑味较浓,日常行为主要还是以男性活动为旨归,因此她们享受的这种自由,实质上仍是被“看管起来的自由”,依然无法冲破伦理道德的禁锢,很难完全把女性从男性的怀抱中彻底解放出来。
[1] 马勇,余冬林,周霄.中国旅游文化史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 张瀚.松窗梦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张岱.琅嬛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5.
[4] 傅瑛.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M].合肥:黄山书社,2010.
[5] 光铁夫.安徽名媛诗词征略[M].合肥:黄山书社,1986.
[6] 顾禄.清嘉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 顾禄.桐桥倚棹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编校 吴 戬)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Traveling Life of “Intellectual Women” in Qing Dynasty
TANGRu-zhao
(Huizhou Science Institute,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00,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the daily life of middle and upper class women gradually changed. They began to bravely walk out of the boudoir,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ourism life and find their own pleasures and values. Their tourism footprints are all over the province. The space of the daily life of the women in Qing Dynasty has been expanded,and the original way of life has been changed,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ir enlightenment.
Qing Dynasty; intellectual women; tourism lif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2016-11-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徽州的实践、传承与创新”(11JJD750005)。
汤汝昭(1990—),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明清史与徽学研究。
K249
A
1673-0313(2017)01-01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