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事务管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高校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性、高效化,利于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学生事务;管理机制;高校
一、学生事务、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内涵
1.学生事务。学生事务主要指学校为了维持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等而开展的工作。这包括方方面面,从招生、报到注册,再到住宿生活、学习、课外活动等,还有贫困资助、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事情。
2.学生事务管理。在大学管理中,学生事务管理是与学术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高校专门组织学生事务管理者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配置资源,对学生的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间接地实现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生事务管理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等六个部分组成。
3.学生事务管理机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应当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活动中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关系,具体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管理理念、管理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探究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有助于高校更加深刻洞察各组成部分的现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目标。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制约因素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系统性工程,是由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等要素综合作用的活动。
1.管理理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事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应该认清新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
2.管理主体。学生事务管理主体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从广义范围来讲,学生事务管理者包括学校党委、学生处、招就处、二级学院、团委等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从狭义范围来讲,学生事务管理主体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
3.管理对象。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象是学生。大学生是正在成长、不断发展、思维活跃的青年群体,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主动性,具备自主选择、判断、调节能力。因此,在进行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要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我教育能力。
4.管理内容。在中国,学生事务管理最初主要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常规内容,也是我国的特色和传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90年代以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主要涉及招生与学籍管理、日常行为管理、社团及课外活动管理宿舍管理、就业管理等。
5.管理目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目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的传统、历史、文化、办学目的、地理位置、师生构成等。尽管如此,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基本相同或相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属于社会管理的一个特殊领域,必须以教育管理为目标,立足于对人才的培养,担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6.管理方法。学生事务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变管理为服务,落实人才目标。在服务学生过程中,高校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实现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事务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权,满足其个性需求,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三、各制约因素的作用分析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管理主体以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对管理对象产生影响,来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
1.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标准。管理机制建立的价值准则,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起指导性作用。
2.管理目标的引导作用。管理目标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管理目标必须通过管理机制各制约因素的合理运行,才得以实现;同样,管理目标反过来也会对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引导作用。
3.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基础作用。学生事务管理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各制约因素围绕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展开。因此,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基础作用,没有主体与对象,也就没有了其他因素赖以依托的基础。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会对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的培养产生巨大而长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重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黄莉.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娜(1986— ),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