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H5N6禽流感病毒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的带领下,我国的科研团队在H5N6禽流感病毒起源和进化机制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科学家们发现H5N6有取代H5N1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的趋势,他们通过病毒基因遗传进化研究,进而阐明了H5N6病毒的基因起源和进化机制,确认鸭群在H5N6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H5N6作为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其基因起源、进化机制和流行趋势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高福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与多个单位合作,自2014年起对我国16个省份和地区39个市县的禽流感病毒流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长三角地区以南地区H5N6比重增大,逐渐取代H5N1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病毒与宿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5N6和H6N6是鸭群中主要流行的病毒亚型。
来自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的毕玉海博士说,H5N6源于H5Ny与H6N6的重配;内部基因在病毒的流行和传播中,不断与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重配,形成至少34种基因型,并且自然筛选出4种优势基因型,目前感染人的病毒分别属于这4种基因型。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带毒禽类或污染物而感染,尚未实现人对人传播;同时H5N6病毒已经在猪、猫、野鸟中被分离发现。“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阻止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范围继续扩大,从而降低对人的感染几率”。
(李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