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择野
巴塞尔艺术展公众开放首日,前往港岛的过境巴士前排起了长龙。队尾刚站定的姑娘还是不放心,再次向排在前面的虹确认这长龙是否去往湾仔巴塞尔展场的方向。
虹提前一个月前订好了巴塞尔艺术展的门票,每到2月她就开始惦记这事。起初,她以艺术生身份领回巴塞尔展分派的赠票,后来大家得掏钱买学生票;毕业后得买全票,今年干脆两人一票的优惠政策也取消了。她希望自己的艺术生涯也像巴塞尔展一样,渐渐就“翅膀硬了”。
好友丰早已在提前两天的VIP预展上探过究竟。她高兴的是今年展会上毕加索作品频现,她操持的“博物馆原版艺术海报”项目恰逢毕大师系列推广期。另一件赶趟的事是,她对某艺术大咖的专访,在展览开幕当天及时在公众号上推出了。大咖作品《G5峰会》在巴塞尔展被众人热议、合影,讲座与视频作品也在展会前后放送。对曾经营艺廊的丰来说,巴塞尔展更多是工作需要,她的个人兴趣已从交易展会转向更学术更纯粹的艺展,4月与几位艺术家结伴去看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才是真正令她兴奋的事。
虹没时间去德国,打卡邻城的巴塞尔更为现实。刚入场,她便遇到了多年不见的灼。刚从一家艺术基金会辞职的灼,在不错的展位为知名艺廊客串销售代表。虹已习惯每年的这种偶遇,毕竟一个足够体量的展会完全具备某个圈子的搜索器功能。她更喜欢看展时顺带看人,这种特定场域有着浓缩的能量,将世界各地的异人聚拢在一起,他们自带能量、各成气象,与艺术品互为景观。虹与同伴约定明年一定买两日票,一天看艺术,一天看看艺术的人。
拐角处,虹遇见另一位友人、香港艺术家岚。被虹称为“八爪鱼”的岚,除创作、教书和艺评外,还将香港惟一一档以纯艺术为主题的电台节目的嘉宾主持工作坚持了近三年,巴塞尔展也是她上期节目的热谈话题。
3月一来,岚便要“半休”,招呼朋友才是此时的正事。艺术季活动巨大的叠加量,需要世界各地的艺术人士来填满。各大艺术机构提前两周就已轮番预热,开幕酒会、研讨会和艺术工作坊密集开场。最要命的两天,她连轴跑了十几个场。以体验者的身份来满足自己对整个艺术生态的好奇,是她不惧圈内社交的原因。
“干嘛人人都去当艺术家,艺术有很条多活路的!”岚多元的艺术从业观影响了不少学生,其中不乏将艺术品专业搬运干得红火的人。她最新的行业预见是,“艺术教育合作伙伴”将成行业新亮点,她的东家作为巴塞尔展组委会深度合作伙伴,近两年动作频出,探索著相关公众艺术教育与推广的新路。
组委会的场外发功,是那些观展完即走的观众无缘感受的。除展期内推出《二十五分钟》这样广受好评的艺术项目外,组委会还在非展期与当地艺术机构合作推出更长效、更连续的艺术计划,以期实现艺术对一个城市的深入浸润与影响。艺术志愿者驻留也在计划中,来香港看展的国际观众,可通过短期驻留的志愿者服务,体验当地社会文化,实现艺术的无界限沟通。
看来,未来的巴塞尔展将不满足于只在春天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