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流动管理研究

2017-04-06 23:00陈旭陆亚李红波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陈旭++陆亚++李红波

【摘 要】人员流动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员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给企业增添活力,激发企业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影响企业的稳定性。为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组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人员流动问题,笔者首先阐述了我国企业人员流动现状,针对我国人员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员流动档案管理比较混乱、人员地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日趋严重、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人力资源更加合理的流动,对组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转变人员管理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人员流动 人力资源 管理

1 我国企业人员流动现状

为了了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流动管理状况, 零点公司对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中相关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 近年来,企业人员的流动是很频繁的,员工的跳槽比率较高,它主要有企业高管人员的突然辞职或者被解聘。本次调查所得结果如下:

(1)企业越小,企业员工频繁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的规模越小,企业人员就越容易频繁离职,影响企业的稳定性。有大约71.14%的小企业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员变动,这种比例在一亿以上资产规模的大型企业中则为42.16%。(2)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人员流动的可能性更大。在零点公司的本次调查中,存在着大规模人员流动的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分别占59.18%、59.11%,在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这一比例分别为41.11%和52.14%。究其原因,没有一套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人员频繁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的发展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与国有企业相比较,中外合资企业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但是合资企业中人员的国家、民族不同,文化各异,文化冲突往往也会造成企业人员的大量流动。(3)面对人员的大规模频繁流动,多数企业对此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工作。调查的数据显示:维持人力资源的稳定是我国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一大问题。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员流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层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二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不正常离职。企业人员的频繁流动是很多企业都不愿意面对的敏感话题,但又不得不去面对它,解决它,因为它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关乎企业的未来。

2 我国人员流动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需求大增,人员流动也愈发频繁。以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例,由2002年的145万到2015年的749万,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如此多的人才进入社会,如此巨大的人员流动也引发了诸多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型的今天,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以下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人员流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流动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的时间还比较短,发展还不成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人员流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健全,人员在流动过程中的管理还很混乱。有些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为了吸引单位所需的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人事档案关系等要求甚少,只要求职者符合本单位的需求,就会被录用。更有甚者,为了留住人才,不惜为其办理各种假的证件。这就为人员的不合理流动提供了便利,严重扰乱了人员正常流动的秩序。

2.2 人员地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日趋严重

人员分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像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都是人口密度很大的地区,其中以东南沿海地区最为集中。人员的大量聚集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困难,导致社会危害性提高。究其原因,地区发展水平、行业及工资报酬的差别在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2.3 户籍管理制度的城乡分割,给人员的合理流动造成了障碍

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流动人口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很难得到社会的保障。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前,虽然国家现在对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各种限制正在逐渐消除, 但人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政策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由于依然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等的限制而无法真正融入所在城市, 他们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里,但却不被城市所接受,他们只是城市中的边缘弱势群体。在新形势下,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已然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屏障,这急需相关部门来解决。

2.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我国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以每个省为实施范围,以户籍所在地为准,由于我国各省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贫困地区的省份的社会保障金额显然没有沿海发达地区省份的高,人们于是更愿意在发达省份缴纳社会保险,但两个省份的社会保障金额却是具有差别的。因此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基金的区域统筹与跨省流动存在着冲突,于是导致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出现。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关系难以实现跨地区的转移接续,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人员合理流动的障碍,这主要是由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层次较低,金额较小,使不同地方不重视劳动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问题。流动人口在地区间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受到限制,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3 加强人员流动管理的几点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也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员的管理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前,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法律是调整和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人员流动管理工作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要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依法科学管理,加强立法建设,形成一套完善的流动人员管理体系,使人员流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1 加强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制各单位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渠道,建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心,专门从事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考虑到成本节约的问题,各单位也可将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委托给更专业更权威的机构来做,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可以增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另外,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因此,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单位应提前做好准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3.2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走上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的道路

政策方面要更加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尤其是中西部的三农领域,全力帮助农村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了,农民工得以在自己家乡就业,才能避免大量农民工外出到沿海发达省份去务工这一现象的发生。那么,流动人口的规模将大大缩小,人员地域分布过于集中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变,同时许多伴随人员流动而来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3.3 实行户籍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元户籍制度,以去除户籍限制给流动人员带来的不便。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可选择具有我国特色的户籍管理模式来推进改革。争取使户籍对流动人口的限制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做到人口的自由合理流动。

3.4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人民所享有的权利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住房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政府部门应利用财政性资金去开发建设经适房和廉租房,以满足弱势群体对基本住房的需求;大力发展城乡合作医疗项目,减轻城乡居民看病的负担,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建立健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争取突破不同地区之间的户籍限制,使流动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能够在不同地区间实现转移接续,保护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大资源,搞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國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条件。把流动人员纳入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员的各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流动人口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呼声不应被忽视,他们的利益应该被保障,应尽早建立起覆盖所有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且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金从.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研究[D].兰州大学,2008(05).

[2]翟永平.浅议企业人员流动管理方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9).

[3]佟哲.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06).

[4]林忠,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金梦云.企业核心员工内部控制:流失风险、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2009(07).

[6]宋云波.IT企业人员流动管理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寻找医院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