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辉+张俊峰
摘要:加强竞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运动员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竞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运动员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8.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250-01
通过竞技運动队建设探索发现,运动员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有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掌握和增进竞技能力,可以加强对战术的运用,可以加强对教练员意图的理解。同时增加竞技运动员退役后扩大就业途径,对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生活得更幸福。
一、运动员文化素质现状
提高竞技运动员文化素质,不仅是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也对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素质水平高低决定运动员在退役后二次就业的问题,退役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很快融入新的工作岗位,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然而,竞技体育有特殊的专业局限性,大部分竞技运动员明显文化素质不高。文化素质教育在时间上和运动训练相冲突,一部分教练和管理者认为,训练更容易出成绩,相对文化学习而言那是暂时看不到的,训练周期短,见效快;而文化素质教育虽然回报率高,但是见效时间太长,需要循序渐进,文化课上取得成绩太难。因此,在成绩面前就失去了选择的方向,在大多数家长和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大环境的强力影响下,运动员就先失去了学好文化的自信心,进而相信只要竞技成绩优异就会解决一切问题的,文化成绩无所谓,最后基本都放弃了文化学习。
二、运动员二次就业时面临的文化素质窘境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其中科技含量较低,主要也是与我国体育界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有关。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以及我国举国体制的原因,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成才率较低、淘汰率高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
竞技运动员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大多数运动员在其退役后的社会再就业是否成功,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就业岗位的可考虑性更宽,选择的面相对更大,也能更好地胜任新的工作,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竞技运动员退役以后,有一部分人继续从事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与职业,可以将自己现在的工作和以前的运动很好地结合。但是,体育专业领域容纳的人数毕竟有限,大部分竞技运动员都要面临新的工作的挑战。所以,以前的文化学习质量、水平如何,就是二次就业是否成功的关键。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时还必须面临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竞争的巨大的考验。
三、对竞技运动员在运动训练阶段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训练占用了运动员大量的时间。由于大运动量的训练之后,运动员出现的疲劳现象。以往又过于关注运动员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对运动员基本上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忽视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与全面发展,使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不能形成理论,进而使得运动资源白白流失。那么,我们怎样来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改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体育竞技的所有参与者充分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把其放在运动员培养的首要位置。最根本的是要对我国的运动训练体制进行革新,将文化教育与运动成绩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与技能素质同步发展。只有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运动水平,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运动员的人生价值。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系统自办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制脱离了文化教育的大环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得不到保证。因此,要改革体育系统自办的教育体系,使其在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提高上发挥大的作用。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尽量结合运动员实际情况和运动项目特点,既要加强基础学习,又要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上,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分段教学,单科累进,采取多种授课形式。
再次,从基层单位工作的角度看,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基层教练员的文化水平,以改变其对运动员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教练员,才会重视运动员的学习,从训练开始就对所训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比较重视,他们的积极配合将给文化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
现在我们急需的就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推进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文化教育观念,加快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面向社会,积极拓展文化教育水平,加强构建我国优秀竞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明确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的中、长期目标,大力推进优秀运动的文化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