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慰
摘要: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人、人生真谛的一种态度。人文精神关注人生价值,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精神的渗透。本文以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状,并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语文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95-01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在我国,《易经·贲卦》最早使用了“人文”一词,“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古代的帝王将相而言,人文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儒家思想指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道德,老庄哲学提出人文精神是崇尚自然,魏晋玄学为代表的南中国精神提出人文精神是追求个性。
(二)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始于古希腊文明,苏格拉底是最早关注人文的古希腊学者,随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人文精神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文艺复兴后,西方人文精神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思想。在教育中,《大教学论》的思想与人文精神有关,在书中指出,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教学必须适应儿童……这些思想与人文主义不谋而合。法国的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尊重人的天性。美国的杜威首先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对于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课堂是传播文化知识场所,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场所。随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入,作为教师在知识的传播的过程中,要将人文精神贯穿其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生活,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健全学生的人格。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此,如果语文教学中缺失了人文精神的传递,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状
(一)重应试教育,轻人文精神的培养
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人文关怀,主张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的教授完全是按照高考大纲制定,对大纲之外的内容置之不理,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有时候一篇完整的文章被教师分割成几个部分,高考中容易出现的知识点教师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其他的部分往往会忽略,更不要提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了。
(二)语文课程安排不合理性
语文是一门生活与实践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但是现实的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被繁琐的语法、修辞、技巧等内容充斥着,自然中的美景、生活中的趣事、社会中的现象等都停留在课本中,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触少之又少,缺少了生活这么艺术的课程,这样语文的生命力、活力也就丧失了。
(三)高中语文教学科学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唯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教学目标是知识本位的物式目标。二是教学方法采用教师为主体的全盘灌输的方式。这样,学生会成为记忆的机器,也会逐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制定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
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必须制定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一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三是体现“大语文”的意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语言训练”为目标的观念,在制定目标时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与其他课程的关联,综合体现人文精神。
(二)建构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因此,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打造人文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师生要共同营造人文文化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归属感。另一方面,打造人文校园。学校要具有读书的资源与场所,较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领导也要提倡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化的领导。
(三)采用人文精神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要采用人文精神的方式,高中语文在教學中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方式,要让课堂贴近生活,将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展现在课堂中,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活气息;让课堂贴近大自然,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将课堂变成小舞台,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切身体会人物的性格、揣摩人物的心理。
四、总结
人文精神的传播是高中语文的重要使命,高中语文教学要制定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采用人文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余昱.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程红兵,李镇西.关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通信 [J].语文教学通讯,2000(20).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