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鹂
摘要:“些”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汉语中也比较常见。它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招魂》的末缀,意为语气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些”的用法也发生了改变,现多用作不定量词来表示事物或性状的不定数量或程度。本文以《汉语大词典》所查“些”的义项为依据,利用北大CCL语料库丰富的语料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语料对“些”的古今用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发现古代汉语中“些”的用法多样,不仅涵盖suò和xiē两种读音,而且读suò时有语气词、辞赋的代称、象声词的用法,读xiē时有表示细小貌、不定数量、轻微程度及语气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些”的读音只有xiē,用法也较为简单,主要是用作不定量词表示数量或者轻微程度的用法。
关键词:“些” 不定量词 语气词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74-02
“些” 是会意字,篆文从此从二会意,它在现代汉语中被普遍使用的是量词的用法。吕叔湘认为,“些”的词性是量词,用来表示少量事物或性状,他还对“些”的用法搭配作了介绍。朱德熙指出,常用的不定量词有“点儿”和“些”两个,这两个量词前面加数词仅限于“一”,“一点儿”表示的量要比“一些”少,当它们前面加上“这么”“那么”的时候,这个区别就更加明显。张斌提出了自己对于词类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词类是一个系统,划分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而不是意义。划分时应注意两点:要便于说明语法规律,不能自相矛盾。
几十年来,人们主要是从“些”的功能和与“点”的比较等方面作研究,却很少有人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些”的用法作系统的比较与阐述。本文主要以北大语料库丰富的语料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大词典》中“些”的义项为分类依据,对“些”的古今用法进行整理和归类,以系统、深入地了解“些”的用法概况和演变,为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为古籍阅读、书籍校对、国内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也使人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汉语。通过在北大CCL语料库中检索“些”,得出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有35668条结果,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有573061条结果。这可以说明“些”不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比较常用,而且从数据对比来看,“些”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要高于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率。
一、古代汉语中“些”的用法
古代汉语中“些”读suò时有语气词、辞赋的代称、象声词的用法,读xiē时有表示细小貌、作量词时表示不定的数量或轻微的程度以及语气词的用法。
(一)读suò时“些”的用法 (《广韵》苏箇切,去箇,心。)(《广韵》苏计切,去霁,心。)
1.语气词的用法
这一用法在古书中多有注解。《广雅》曰:“些,词也。”曹宪音先计反。《楚辞·招魂》用此字。家大人曰:“些”字即“呰”字之讹也。草书呰字,隶书变而为“些”矣。《说文》:“呰,苟也,从口,此声。”
例1:容态好比,顺弥代些。(《楚辞·招魂》)(表示陈述语气,陈述了洞房之中美人容颜姣好、体态婀娜的美妙景象。)
2.辞赋的代称
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不再为上层官吏所独有,而是形成了市民文化。与此同时,文学范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文人创作也更与广大民众接轨,體现出口语化、市民化的特点。《招魂》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当时的楚国贵族屈原所写,他借大气磅礴的“些”字句展现了极富内涵的巫祝文化。因为楚辞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崇高的文学地位,后世的文人墨客多用“些”或“楚些”来代指辞赋,“些”也因此有了辞赋的代称这一用法。
例2:骚灵不可见,楚些竟谁闻。(《全唐诗》)
3.象声词,风雨声的意思
下面这个例子用“些些”来模拟雨的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为古诗词营造了意境,给人以清新唯美之感。
例3:鼓动城头啼暮鸦。过云时送雨些些。(《全宋词》)
(二)读xiē时“些”的用法 (《广韵》写邪切,平麻,心。)
1.细小貌,表示细小、微小
例4:蜗蝇些小头角,何事被渠钩。(《全宋词》)(这里的“些小”是细小的意思。)
2.用作量词表示不定的数量,一般多表示少量
例5:但不知这些金子是何处来的?[明《醒世恒言(下)》](“这些”可以指示事物,也可以指示人,这里指示事物“金子”,不强调事物的多少。)
3.用作量词表示轻微的程度
下面例子中的“清凉”是形容词,后面加“些”构成“形容词+些”的结构,“些”在句中作形容词的补语。
例6:我们移船到清凉些的所在泊去,何如?[明《今古奇观(下)》]
4.语气词
例7:东风寒似夜来些。(“些”在此处为句末语气词。)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中“些”字句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些些”“些子”“些时”“些儿”“些个”“些小”“些子景”等丰富多样的些类词。这些词语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文学范式中,使文学语言更加俏皮,更具有生活化气息,同时也使文学作品更加清新、雅致,更具有美感。在现代汉语中,我们较多使用的是“这些”“那些”“有些”“一些”等词,而很少使用“些些”“些时”“些子儿”“些语”等词了。
二、现代汉语中“些”字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些”字只有一个读音xiē,主要是用作不定量词来表示不定数量和轻微的程度,另外还有语气词的用法和用于方言中表示复数的词缀的用法。
“些”在现代汉语中只有xiē一个读音。(《广韵》写邪切,平麻,心。)
(一)用作量词表示不定的数量
一般多表示少量,有时也可表示多量。“些”作量词来表示不定的数量时,可与“一”“某”“这”“这么”“那么”等词搭配使用。下文将具体阐述。
1.“些”字前面用数词限于“一”,一般省略不说
例8:那个青年作家的讲话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这里没有省略数词“一”,“一些”在句中作宾语修饰语。)
2.有+些
“有些+名词”可以用作主语,也可用于其他位置。“有些”是“有一些”的意思,表示数量不多。
例9:有些精心选择的城址甚有战略眼光,如长安、洛阳,其后久而不衰。(“有些+名词”用在开头作主语,引出了后面要说明的事物“长安”“洛阳”,“有些”在句中作主语修饰语。)
3.与指示代词“某”连用,构成“某+些”的结构
“某些”用在名词前作定语,表示不止一个或一种的不定数量。
例10:他诠释了《道德经》的某些观念。(“某些”在句中作宾语修饰语。)
4.与指示代词这、那连用,构成“这(那)+些”的结构
表示“这(那)”的复数,“这些”可以指示较近的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人,“那些”可以指示较远的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人。“这些”“那些”都可以代替名词作主语、宾语。当它们作主语用于提问时,通常指物不指人。
例11:这些历史方面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这些”在句中作主语修饰语,“这些”指示“历史方面的局限”。)
5.前+些+时候,“些”可前加“前”,后加部分时间词,构成“前+些+时候”的结构,表示一段时间以前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时间词都可出现在这一结构中,“日”“月”“星期”等时间词就不可以。
例12:前些天,北京地区普降瑞雪。(“前些天”在句中作状语。)
6.哪+些,与“哪”连用,构成“哪些”的结构
“哪些”是“哪”的复数,哪一些的意思。问时间时,在“哪些”后可加“天、年、日子、月份”等,不能加“日、月、星期”等。
例13:哪些月份有31天呢?(“哪些”与时间词“月份”连用,在句中问时间。)
7.与“这么”“那么”连用,构成“这么些”“那么些”的结构
“这么些”可以指示比较近的一些人或事物,“那么些”可以指示比较远的一些人或事物。依据上下文的语义关系,可以强调多或者强调少,以强调多为主。不强调多或者少时,一般用“这些”或者“那些”。另外,“这么些”“那么些”这两个词都可代替名词作主语、宾语,它们后面可加量词,可强调多或者强调少。
例14:你怎么一下子买了这么些水果?我们两个人哪能吃得完!(“这么些”在句中作宾语修饰语,用来强调所买水果的数量之多。)
例15:我就只有那么些了,全给你吧。(“那么些”在句中作宾语,强调数量少。)
(二)用作量词表示轻微的程度
“些”后可与形容词或动词连用,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
1.“形容词+些”
形容词后面加“些”可以表示程度的差别。
例16:这个团队,只有更民主些,尝试征求底层员工的意见,适时允以鼓励与关怀,才能发展得更好。(“些”作形容词“民主”作补语。)
2.“动词+些”
例17:天冷了,注意保暖,把拉链再拉上些。(“些”作动词“拉上”的补语。)
(三)语气词
例18:安全问题可不能不重视,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些呀!(作动词“警惕”的补语,表示委婉的语气。)
(四)用于方言中,尤们,表示复数的词缀
如婆娘些、娃儿些、老师些。
例19:娃儿些都哪去了,咋还没回来?(“娃儿些”是“娃儿们”的意思,在句中作主语。)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些”字在古代汉语中用法丰富而多样,不仅涵盖suò和xiē两种读音,而且读suò时有语气词、辭赋的代称、象声词的用法,读xiē时有表示细小貌、作量词表示不定数量或轻微程度以及语气词的用法。“些”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有xiē一个读音,用法也较为简单,主要是作不定量词表示不定数量或轻微程度的用法,也有表示语气词和用于方言中表示复数词缀的用法。另外,现代汉语中“些”字要比古代汉语中出现频次高、应用范围广,尤其是表示不定数量和轻微程度的用法最为普遍,贯穿到了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参考文献:
[1]杨时俊.“些”字形义稽古[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5).
[2]马智鸿.楚辞《招魂》中“些”的用法[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3]黄伯荣.“些”字的用法[J].语文学习,1956.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7]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9]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