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云
和许多大城市不一样的是,被称为“蓝宝石之都”的昌乐是个很小的县城。和许多大城市一样的是,昌乐县城也有一条步行街。
记得我在昌乐的时候,一到晚上,步行街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摊点在街中间依次排开,一条街就成了两条。三三两两的行人,陆陆续续出现在这两条街上,或驻足,或缓行,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街道的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各色店铺,有的简单朴素,不事奢华;有的新潮净洁,亮如白昼。它们排列在一起,让整个步行街变得生动起来。
步行街的南头,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有卖有租,最多的书是中小学生的课外教材,租书栏里摆着半新半旧的各种武侠小说。过了街头一片水果摊,再往南,在街中间平面展开的是服装鞋袜和日用杂货,在日用品摊位之间,还间或设有几个投镖扎气球的小摊。三五米远的地方,一张硬纸板上密密麻麻挂满各种颜色的气球,一块钱可以投10次,投中的人可以听到气球爆破的响声。在昌乐的夜里,那些气球爆破的声音,传达着一种生活的律动。
步行街全都是欧式建筑,最高的不过七八层,看来是经过统一规划的。街的中段,还有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的灯光不是太亮,朦朦胧胧的,四周是一些和城市相比也算得上是高档的楼房。广场北边不远,是两个紧挨着的卡拉OK,在量贩式KTV风靡大城市的今天,这种街头的娱乐方式让人感到熟悉又新鲜,这种情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一些中小城市的街头并不鲜见,没想在这里又碰上了。
光线虽然模糊,来往的人还是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唱歌的年轻人们在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的表情,那种青春的气息始终在空气中氤氲不散。步行街的北头儿,是夜间餐饮业的天下。卖馄炖的、卖面条的、卖炒饼的,除了街边的小门头,有的干脆就是一辆三轮车,铺上板子,做简易的餐桌。这样的经营者,大概收摊时非常方便,推起车子就能走人。
从街的北头往回走,就到了路的另一边。路中间的情景已经领略,另一边的店铺展现出别样的景观。
时尚不光是在城市,也在这个鲁中的小县城里悄悄迈出它的步伐。一家不大的网吧里人满为患,这里是年轻人的世界,他有的戴着耳机,有的手忙脚乱打着游戏,网络的旋风也给这个北方小城带来了不能抵挡的诱惑。
路边有一个算卦的,年龄不大,戴着眼镜,嘴皮子很利索,一套一套的,还挺压韵。不一会儿,就说得一个农村小姑娘点头称是,高高興兴地拿出了钱。路过一家很有点儿时尚的美发店时,一个漂亮的昌乐女孩子正在做头发,女孩子长得清爽宜人,好看的侧面展示给了经过的行人,大都忍不住频频回头。
昌乐虽然不大,却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南唐时期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公就出生在这里。当然,现在的昌乐还不算富有,还没有能够拥有奢华的夜生活。它呈现给我的是另外一幅更富有人情味儿和平民色彩的生活场景。再往前,姜子牙的齐国就是在这里建都的,古代的时候这里叫营丘。姜子牙是后来才搬迁到西边百十里远的淄博。巧的是,姜子牙就出生于河南北部另外一个和昌乐相仿佛的县城,而那个县城,正是我的家乡,要说经济状况,我的家乡可能还比不上昌乐,我也已经很久没有回到那里去了。
在昌乐,我看到了我家乡县城的影子;在昌乐,我看到了生活的另外一种样式。虽然经久不见,却又如此谙熟。县城外不远的白浪河在这里流淌了很多年,还要再流淌下去。
步行街是另外一条河流,或急或缓,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流淌,生活就是它的源头和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