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我不是宅男,请叫我牛人毕加索(闭家锁)。”放假后,不少中学生成为“家里蹲”的主力军,学习、上网、看电视……等室内活动成为多数城市中学生假期生活的概括。
一位高中生在寒假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无论外面是天晴还是下雪,我都不用出门。”不要觉得意外,寒假里,學生一族“宅”在家学习、看书、QQ聊天、打游戏、睡懒觉,从而不踏出家门半步,这种假期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学生的新标志。
原本处于好玩爱动阶段的高中生们,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好宅”一族。这类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身宅心不宅”。很多喜欢“宅”的高中生表示,虽然“宅”会限制一个人的身体,却禁锢不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内心。他们不是不想和外界沟通,而是懒于行动,不想出门,但对外界的新闻、事件仍然感兴趣。他们以网络、手机、电脑为沟通工具,通过不停地刷屏、发空间、点赞来和网络上的朋友们沟通、交流,以博得自己在虚拟空间的存在感,仿佛经过这样的沟通,就等同于出门了解的目的,还和亲朋好友标榜自己能够“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种宅往往与懒挂钩,懒于出门便于家中用许多东西来消遣,并且内心不会感到寂寞。
第二种“宅”是情非得已。很多中学生变得很“宅”并不是自己主观上不想出门,而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的。有高中生表示整天在高层楼房里,根本就认不得几个玩伴。学业压力和寒假作业让他们疲于应付,实在没精力和心情出门转转了,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或者通过空间、朋友圈和同学们沟通,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
专家表示,“宅”就像一种恶性循环,越“宅”越懒,越懒越“宅”。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缺少运动,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成年后的骨密度。而且躲在家中“不见天日”,还会引起身体合成维生素D不足,造成骨质的钙代谢失常。
这种“宅”生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学生时代是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与人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真正的独立生活是不存在的,就算一个人具有很高的天赋,待在家画画、写文章,最终也要与人交往。如果缺乏与人正常有效的沟通,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社交技能的退化,对今后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网络世界千变万化,如果青少年们习惯了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精神依托和成就感,会使他们越陷越深,逃避现实世界。一旦开学,宅男宅女们也会出现学习生活难以适应,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协调。
如何摆脱这种“宅”生活呢?
1.走出去,多锻炼
假期很多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宅男宅女甚至是不运动。想要摆脱这种宅生活,首先,要多到户外活动,去体验大自然,让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忘掉学习的压力。尽管学生们在假期里坚持运动存在一些困难,但多和朋友沟通,因地制宜,可以找到简便又有效果的运动方法,如游泳、打羽毛球、徒步等。每天坚持1~2个小时中低强度的运动其实并不难。
2.参加面对面的活动
多参加同龄伙伴的活动,召开面对面的聚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兴趣。如参加社团活动,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积极向上的特长,不但可以和伙伴们建立友谊,还能提升自信心。
3.有计划有目的的旅行
旅行是让喜欢宅的人走出门的不错方式,和父母、同学好好筹划一场旅行,不但能够培养做事的条理性,还能开阔视野,锻炼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