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
由本地年度最有趣的设计联合展“晒上海”和传世珐琅携手推出的展览“老饕”是一个结合传统珐琅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展览,以景泰蓝为材料,联合各个领域的一线设计师,在寻常的餐具中注入了精致高雅的气息。
关注电影讯息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张艺谋的最新大作《长城》,先不论电影好坏,大家一定对里影片中的大反派饕餮印象深刻。传说中它是龙的九个孩子之一,是古代的神兽,传说中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并且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人因为饕餮的形象,所以将贪吃、好吃的人称为老饕,直到著名的吃货文人苏东坡写了一篇《老饕赋》,里头讲述了中华饮食的精妙:“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自此以后,老饕被用来形容懂得饮食文化精妙的美食家。
吃这件事可并非张开嘴巴就成
任何一种事物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便不再单纯,味道成为一种概念,从而延伸出广大的想象空间。一位标准“老饕”除了关注眼前盘中食外,还得加上文化,两者结合才能让生活有滋有味。归根究柢“吃”这件事除了为基本生存,讲究吃、将吃提升为一种文化还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当对生活有足够热爱,才能将吃这件简单的小事,从生理上的口腹之欲进化为一种仪式。
说到热爱生活,没人比得过一群设计师。设计师们致力于钻研微小的细节,在“可以用”的基础上变“更好用”,更让物品除了好用之外还得美观。设计师们让小至刷牙洗脸的寻常生活,都成为了一种仪式。这群热爱生活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发起了一项名为“晒上海”的活动,每年集合一群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们选择一项传统材料或工艺在设计中应用之,从而寻求上海文化创意新路径。
吃饭可以简单到在公交车上以三明治解决,但也可以精致如《红楼梦》书中所描绘。传世珐琅今年与晒上海一起呈现中国饮食文化中,精致人文的一面,并且与设计师们一起大开脑洞,触类旁通地探索一个称职吃货该拥有的所有配备。从最平凡的生理需求—— 吃饭入手,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让本属于宫廷工艺的珐琅展现在现代社会中的实用性。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珐琅工艺
今年的晒上海设计师们选择以珐琅作为主题材料,由艺术家施君所领军的传世珐琅作为技术支持。对于传世珐琅来说,制作珐琅也是一种仪式。只有对工艺足够热爱,才能在这个步调快速的工业时代用纯手工细雕慢琢打造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品。在这些工艺师眼中,手上打磨的珐琅不只是一件物品,也是一种对于一生信仰的仪式。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它的制作运用了青铜锻造、玻璃熔炼和金属雕錾技艺,使之既有瓷器、玉器般明亮润泽的质感,又有青铜文化的恢宏气势。古玩界中有句话:“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珐琅这样瓷铜金结合的独特工艺自古便比珠宝美玉还要珍贵,基本上是被皇家垄断的国宝,也成为当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因为珐琅集中了所有工艺特征为大成,所以也被视为国宝级技艺,为中华工艺水平之最高级。然而多数的珐琅工艺的形态都较为传统,不过传世珐琅一直致力于将珐琅以更现代的形式表现,让这项传统工艺重新回到当代语境之中。
这次的合作对传世珐琅与设计师们而言,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这群设计师来自各个领域,对于珐琅这一传统工艺起初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上传世珐琅设计总监施君为了不限制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在初期沟通时,他希望不要因为过多解释材质属性而牵制了他们的设计。不过,这项决定让珐琅在后期制作时曾遇到一些困难。在掐丝珐琅设计中,多尽量避免直角,因为这样烧制时容易造成断裂。另外,平面珐琅比起曲面要容易掌握,铜胎珐琅又比银胎好掌握,因位银与珐琅彩的燃点相近,所以在烧制时要非常小心火候。这些珐琅产业中常见的弱点,传世珐琅在制造中都一一克服。
如前所述,珐琅在古时是宫廷中赏玩对象,主要是以一些贵金属为主,只供皇家专用。但在民国之后,这些技艺因为缺乏资金,以至于无法传承。民国之后虽也有师傅,但是主要以部分镶嵌为主,并多以铜来做胎体,古法以然流失。设计师给出的设计稿可能得经过弯弯曲曲九弯十八拐,再加上在色彩选择上不拘一格,工艺师们也只有一再试验,将失败品打掉重练,才有了展出的作品。在展览作品中的每一处镂空,每一道金属折射,每一块珐琅细节,都是传世珐琅的工艺师们不断试验的结果,才有最后完美细腻的呈现。
吃货们还应追求吃得漂亮
除了外观的精致好看,我们从每一件餐具的设计都可以感受到设计师的巧思,适合古今中外每一个大快朵颐的时刻。
由設计师王杨设计的“饭盒”结合了铜与珐琅结合,精致又有保温的作用,非常适合交通与外卖都不发达的时候,确保人们都可以吃上热呼呼的餐点。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由设计师莫娇所设计的景泰蓝早餐盘“贰两半”结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以传统早餐为灵感所设计,精致的线条就像红楼中的出现过的菜肴一般,从平凡中显现出精致。
古人讲究饮食应该节制有度,宜精不宜多。由设计师刘传凯所设计的“金饭碗”则诠释了不暴饮暴食的概念,以一个碗和一个碟搭配,鼓励人们适量饮食。自成一格的餐具也很适合独居者使用,以珐琅打造的碗碟倒扣上便有密闭保温的效果,便于与他人一同享用美食。
对于爱吃、胃口大的人来说,餐与餐之间的点心非常重要。由设计师施君所设计的“三足金馋”点心架倒是十分适合这个时候的,这个灵感来自中国瑞兽的三足金蟾点心架饮食也讲究吉祥。
珍惜粮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由设计师林琮然所制作的银制餐具“粒粒”以银器为胎体,并用透明珐琅烧制,其工艺细致,散落在餐具底部的饭粒也提醒人们粮食的珍贵。
西化饮食越来越常见,其好处就在于就餐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不受别人的约束。设计师陈建纶所设计的“刀叉碟勺”以西方餐具为主题,肥短的手柄增加了手感带来更灵活的操作,因此改变了用餐者的体验。
餐桌艺术看起来是这几年才传入中国的“洋玩意儿”,但其实早在宋朝时文人们便会在瓷器上题词画画供宾客消摩等待开席的时间。而在精致如画的《红楼梦》中,这些物件摆饰更是重头戏。
设计师颜呈勋所设计的“夜灯”杯子既可以用来盛水,将杯子倒放时也可用来做灯饰,不只是餐桌上的食器,也可以用来盛放月光,是精致又实用的摆件。
餐点除了顺应人们的口味外,还需与自然时节搭配,以求健康。由设计师王卓然所设计的“食·自然”,以温润碧绿的荷叶为外形,则可以表现出人们希望以天然食材来保持养生。
“花赏”也是餐桌上重要的摆饰之一,由张周捷设计的“刀线框珐琅”花瓶,便以现代工艺的锐角呈现古典的珐琅工艺,将西方的现代审美工艺与古典结合。
老饕吃饭除了食器,环境也经过精心布置,《红楼梦》中便有一边吃饭一边听戏的细节。在现代社会中则有更方便的音箱,由杨继栋设计的“乐府”让食客们满足味觉之外还享受了听觉。
茶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以《红楼梦》为例,什么人喝什么茶搭配合种茶具也都有考究,饭后来杯茶解油腻也是豪门生活必须。中国人爱茶的精神也影响了当代设计师,三位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三款不同的茶器。由侯正光的“春”茶海以珐琅泼画大气随意挥洒,而另一组茶海“不老”以“好客”為主轴,倒是可以体现使用者的热情。
由设计师杨威杰设计的“套莲瓶”倒公杯,将喝茶与现代人对美感和便利性的需求结合,将现代设计融入古典工艺。
由徐公伟设计的“曲水流觞”以茶代酒,倒是很适合阖家欢聚家时,吟诗作对的一团和气。
除了喝茶,饮酒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设计师杨文庆所设计的“寸光”除了盛酒外,还有温酒的功能,让怕冷的姑娘们也温暖起来。
除了精巧的点心需要精致的食器搭配外,五颜六色的水果更要讲求与食器配色。由设计师丁伟的“角色”果盘,七彩的外型搭配各种均衡饮食的水果,让这些果子更显新鲜。
现代人讲“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没有什么比饭后吸烟更富有满足感的活动了,不过近几日雾霾日渐严重,所以设计师胡文杰设计了一款更有质感的电子烟“大雾”,以更健康的方式来体验蒸汽文化。
这些精致的珐琅食器看似简单但只有在现场才能细细体会,目前晒上海结束了在外滩五号的展出,不过在3月6日起即将在新天地三期商场中再次展出,展期将持续一周,想体验连古代皇室都舍不得使用的珐琅餐具的朋友们不妨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