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向辉
2016年2月,史学奇才、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身亡。近两年,林嘉文曾出版史学专著《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和《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被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带不到他现在这个水准”。抑郁症引起的自杀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今天,抑郁症被大家所熟悉,但对其治疗又未引起高度重视。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和治疗率仍然较低。世界卫生组织的多中心合作研究显示,15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5.6%。中国上海的识别率为21%,远远低于国外水平。大多数抑郁症状并未引起患者、家属及医生的重视,而抑郁症引发的自杀、自伤和药物、酒精依赖问题等的治疗/干预率则更低。如何早期发现抑郁症,提高其识别率和治疗率呢?我们可以从抑郁症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抑郁症的发病特点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平均病程约为6~8个月,病程的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病次数有关。一般认为,发作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就越长,缓解期也相应缩短。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的特点。2004年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时点患病率为2.7%,终生患病率为4.7%,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农村低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全球范围内,患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2倍。患该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风险也较高,占所有自杀人数的一半。美国的有关资料显示,抑郁症人群中年自杀率为83.3/10万,是一般人群的8倍。上海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年自杀率约为100/10万。2/3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想法和行为,约15%~25%患者最终自杀死亡。
抑郁症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反复发作、慢性、老年、有心境障碍家族史、病前为适应不良人格、有慢性躯体疾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者,往往预后较差。大多数经治疗缓解的抑郁症患者,在一年内仍有30%的患者复发。下面几个方面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原因:维持治疗的抗抑郁药剂量及时间不足;生活事件和应激;社会适应不良;慢性躯体疾病;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抑郁症缓解后预防复发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导致个体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显著增高。目前多数认为抑郁症是多基因遗传。近10年来,心境障碍的假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5-羟色胺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人的心境,5-羟色胺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有关,而5-羟色胺水平升高与躁狂症有关。敏感多疑、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人指责或拒绝等特质的个体易患抑郁症。女性应付应激能力低于男性,更易患本病。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婚姻状况的不满意、低收入、重大的生活事件、严重躯体疾病均可导致抑郁发作。
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抑郁症反应,其中包括某些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抗高血压药、抗帕金森病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在使用常规治疗剂量时就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或使原有抑郁症状加重。
三、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典型病例有早晨情绪低落较为严重,而到傍晚有所减轻的节律变化。其次是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或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甚至对一些日常小事也难以做出决定。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认为自己毫无用处,毫无价值,严重者自己责备自己,有无用、无助及无望感。感到孤立无援,无法求助于他人,他人也无法帮助自己;对未来悲观失望,对前途绝望,感到将来就像是灰色的天空,毫无希望。最后表现为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严重的患者常伴有自伤、自杀及伤人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除了以上表现外,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及躯体症状等。表现为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閉经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症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警觉性增高,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这些症状的出现导致患者认为是躯体疾病,去综合医院进行就诊,进行了躯体检查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反复的检查和就医及微小的疗效,常加重患者的悲观情绪,认为无法治愈了。
不同的年龄阶段抑郁症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认识以下的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抑郁症。在青少年中,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上学,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头痛、胃疼和肚子痛,与伙伴和成人关系不良,出现攻击行为、自杀念头和行为;中年人出现烦躁易怒,心情不好,悲观绝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对生活感到无助和绝望。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朋友,甚至感到自己有严重罪过,或有严重的不能治疗的某种疾病,或一贫如洗,感到周围世界不真实,甚至感到自己及世界已经不存在了;老年人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胸闷、全身疼痛不适、便秘、尿频等,长期在医院诊治而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想到是否心理原因导致以上症状的存在。对以上这些情况应警惕抑郁症的可能,及时到专科医院诊治。
四、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病,而非单纯的心理问题。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抑郁症就诊率低的原因一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是抑郁症。因为它早期表现为失眠,躯体不适症状,考虑是躯体疾病,多到综合医院进行诊治。二是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或错误认识。精神疾病仍受到社会的歧视,升学受阻,工作难寻,婚姻失败。人们患抑郁癥后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人,不敢声张,也不敢就医,担心受到歧视。三是对精神药物的恐惧。主要是对精神药物不了解,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怕对身体造成伤害。
抑郁症在干预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自杀和伤人行为的评估和判断。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杀危险性的评估,是预防自杀的重要一环。自杀行为往往是对现实困境的逃避,其行为的发生并非完全是突然和不可预测的,大多数自杀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预兆。表现在:
1.通过各种途径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达过自杀意愿。反复向亲友、同事打听或谈论自杀的方法,在个人日记或微博中频繁谈及自杀话题,已暗中备好自杀用品者。另外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亦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2.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行为,既往行为是将来行为的最佳预测因子。
3.近期内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性事件。
4.突然整理个人物品或写个人意愿,向亲友交代今后的安排和打算。
5.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患者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
6.有自杀的家族史。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体会是发现的早,治疗及时到位会得到较好的疗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应系统规范,按医嘱服用。坚持心理治疗也非常必要。通过医生的疏导,患者和家人在认识上都会有很大改变。认识到目前的症状是一种病态所致,就像感冒会发烧和咳嗽一样,从而能够接纳自己,也就能接纳自身的抑郁表现,心理压力会明显减轻,同时,也会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家庭支持系统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学会倾诉,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最后坚持运动和娱乐,学会转移注意力。安排一些有兴趣的事情,把愉快的活动列入日程,如访友聊天、参加野餐、看电影、听音乐、健身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对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很快得到控制。
总之,抑郁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能及早识别和进行正规系统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应用会取得满意的疗效。对自杀线索的留意和重视会预防自杀的发生,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