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转移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
——卫星产业沙龙之航天技术转移在北京召开

2017-04-06 11:04胡潇潇
卫星应用 2017年3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航天

航天技术转移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
——卫星产业沙龙之航天技术转移在北京召开

2017

年1月10日,卫星产业沙龙之航天技术转移在北京召开。本次沙龙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主持,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易旸副局长致辞。沙龙以“航天技术转移”为议题,中国太空经济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栾大龙,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促进中心主任安孟长,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高工葛鹏,宏泰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杨允,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京男,易通星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事业部总经理马志军,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剖析航天技术转移的发展思路,围绕议题做了报告。来自政府、驻华使馆、科研院所、产业园区、企业、媒体等100余人积极参与。

报告结束后,进行了“航天技术转移与国民经济发展”讨论环节,原民辉所长邀请安孟长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总指挥董勇、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究员刘一薇、中国卫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柴勇和航天创投基金专利技术投资部总经理徐中强做嘉宾,台下观众踊跃提问,台上嘉宾积极互动。

溯本求源,航天技术转移本质是产业化与市场化

原民辉所长指出,2016年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六十周年,在这一年设立了中国航天日;先后发射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极大地提升了未来中国航天运输能力;实现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航天员实现了在轨的中期驻留;先后发射的40多颗卫星都入驻太空;发布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尤其是近5年之内的发展做了总结。2016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2017年翻开了新的一页,此次举行航天技术转移沙龙,是为了专门研究航天技术的转移转化工作,更好地促进航天技术的应用,更好地加强产学研政结合,更好地促进航天事业发展。

易旸副局长指出,航天技术以及航天事业作为我国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刚刚走过了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2016年一系列航天重大项目的成功,宣告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航天技术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航天技术的民用化必将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2016年7月,中国政府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军工技术向民用经济领域的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为航天技术的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航天技术转移的本质是技术的产品化与市场化,离不开国内外的项目合作与落地。国内有不少地方和开发区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在2017年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工作会上,投促局发起了“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其中多个开发区已开始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或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提供专项支持,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效载体。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运用自身的基金和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在外建设产业园区和承接项目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企业在36个国家的初具规模的合作区共77家,累计投资233.9亿美元,入区企业1467家,总产值665.1亿美元。相信对于拥有中国专利技术的航天企业而言,国际项目合作将是大势所趋。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作为国家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政策执行机构,依托与51个国家/地区的91家机构签署88份双向投资促进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以及地方政府和招商机构等强大资源,长期致力于为帮助航天技术在内的资源交流项目和项目落地搭建平台和桥梁。2016年,商务部投促局联合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改组成立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专注于为以卫星产业为主的航天相关的企业、园区、地方政府提供服务,促进资本与技术的多方合作。下一步,商务部投促局将围绕航天技术军民融合发展及产业园区建设继续开展工作。

比翼齐飞,航天技术助力经济建设

栾大龙研究员指出,航天技术转移其实是围绕着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来进行的。从参与的主体来看,技术由提供方向需求方转移。在应用领域,在现有技术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有可能得到应用。比如,2016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已经覆盖了亚太大部分地区。2017年1月9日,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北斗系统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时统、电力调度等领域,并且带动升级了智能汽车、无人机、车联网、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产业。

柴勇副主任指出,如何把我们国家相应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提供给相对来讲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大力地拓展和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化系统建设。大家试想一下,在“一带一路”里比较落后或欠发达的地区沿线修公路、架铁路、修桥梁、搞矿山、搞产业的同时,不能没有非常完善或者非常优秀稳定的信息化系统。这时候最简洁的办法就是利用航天技术转移和卫星应用。在建设沿线“一带一路”的过程当中,在没有或者不具备非常稳定的地面网络的时候,用我国的卫星系统可以发挥目前已经具备的区域覆盖优势,把我国的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构建出“一带一路”信息走廊,来服务于“一带一路”工程的建设、产业的建设,甚至于文化的输出、文化的交流,这对“一带一路”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借力资本,撬动航天技术快速转移

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构建多元化投融资的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优势资源、优势力量参与航天发展。

栾大龙专家认为,基础转移需要资本推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金融创新。第一,要进行基础研究,再进行应用研究,然后进行工程研制,最后走向产业化转移,进行生产定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放宽国防科技领域市场准入,扩大军品研发和服务市场的开放竞争,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第三,完善军民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管制机制。

宏泰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杨允作了题为“以产业发展促军民融合”的报告,指出宏泰在创立军民融合品牌、搭建三位一体平台、提升完善军民融合特色服务,快速聚集产业要素,引进军民融合前沿科技项目方面继续努力。

徐中强总经理指出,航天创投基金设立的初衷是希望把资本作为一个纽带,去联系航天内部的技术和外部灵活的机制,特别是市场资源这些方面。如果需要将航天内部的技术和自身的技术进行融合的话,航天创投基金也可以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并进行许可,让民营企业运营这些技术,这些都与项目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智出乎争,国内航天技术转移实践出成效

马志军总经理介绍,易通星云利用北斗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助力于各行各业北斗高精度工业物联网产品快速转化,打造拥有“全联接”和“云定位”两大关键技术的行业智能化服务平台。这其中有两大核心技术,第一是定位技术,第二是连接技术,并且其核心产品是北斗高精度模块及产品。运营思路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第一,中小微企业实现智能化和物联网化。比如扫地机、智能鱼缸、LED灯、咖啡壶等产品要实现物联网化,只需要在硬件里面装上易通星云的连接模块,就可以连到平台上。用手机微信或者安装软件,就可以实现控制。第二,大型企业进行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比如和中联重科以及用友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农机的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第三,利用物联网的平台,搭建智能农业服务平台。把农田里面的温度、湿度还有化肥浓度等信息都采集到平台上,进行农业的监测和监管。第四,驾校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进行自动的压线判断。第五,应用高精度定位和物联网技术,为政府、景区和旅游企业提供旅游安全监管,以及应急保障能力。另外,易通星云也是贵州省第二代北斗重大专项在旅游方面的技术承担单位。

葛鹏高工提到,航天技术转化与国防专利的技术转化是绕不开的。航天技术国防专利转化模式,第一是“军转军”型号本身的自行转化模式,是指专利权人在承担航天技术相关型号工程科研生产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国防专利应用到型号工程中。第二是“军转军”不同型号的自行转化模式,是指专利权人在承担航天技术相关型号工程科研生产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国防专利应用到其他航天技术型号工程中。第三是“军转军”许可模式,是指专利权人在承担型号工程科研生产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国防专利许可给其他军工单位。第四是“军转军”共同实施转化模式,是指专利权人联合其它单位将承担型号工程科研生产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国防专利应用到共同开发的军品型号工程中。第五是“军转民”转化模式,指的是专利权人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经验沉淀,将军民型号研制过程中获得的国防专利所涉及的技术进行去密处理,转化应用于其他民品型号中。国防专利转化工作做好,一是需要政府、军方、航天打造一个生态圈;二是需要嵌入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包括专利布局策划,包括高质量的全要素撰写,达到市场需求;三是需要有资本方的介入,风投和金融机构的介入。

他山之石,攻航天技术转移之玉

安孟长主任总结了NASA与ESA的航天技术转移经验。第一,NASA赋予航天技术转让很高的优先级。第二,NASA按照法律要求实施了国防技术转移计划,编制了不同层面的相关指导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执行体系。第三,NASA在技术转移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实施了必要的辅助和支持工作,形成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管理系统,为STTR/SBIR计划的顺利开展和高效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第四,ESA依托各成员国航天局,建立了覆盖欧洲的技术转移体系。第五,ESA建立了12个孵化中心,主要帮助企业获取技术转移项目,并开发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安孟长主任指出,技术转移模式主要包括内部直接转移、内部适应性开发、外部直接转移和外部适应性开发。并且国外把航天预研阶段的技术、航天现有技术、被放弃的技术都成功进行了技术转移。比如在航天预研阶段的技术,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利用其纳米技术在化学敏感器方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发了一种可集成在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检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氮等气体,还可以探测光照、室温、湿度和气压等数据。在航天现有阶段的技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为“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开发了分布式反馈激光器,非常适用于甲烷的检测。基于这一技术,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了手持甲烷检测仪,为美国太平洋燃气与电力公司工作人员更简便、快速地查找油气泄漏源提供了重要帮助。就连被航天放弃的技术,艾伯特·鲍尔与NASA格伦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了一种制造和加工“镍钛合金60”这种被航天放弃材料的方法,发掘出了该材料的应用潜力,使其性能获得了充分发挥,该材料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张京男高工介绍了美国洛马公司航天相关技术转化情况。他从传统卫星平台面向商业市场、重力梯度仪精准测量地质结构、激光雷达测量大气风力数据几大具有代表性的航天技术转移项目的经验中总结道,洛马公司的技术转化应用更加面向全球商业客户,面向全球推广,面向投资回报率,面向经济效益。

献计献策,加速航天技术转移

栾大龙认为,要想实现航天技术双向转移,一是实施标准化通用工程,实现航天资源共享;二是加强技术转化的有效组织,统筹规划航天技术双向转移工作;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航天技术借助民品的市场优势可以加速其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国际化。

安孟长主任提出,在航天技术转移应用于各种民用领域时,政府的各种技术转移计划可以提供大量帮助,如ESA的技术转移项目提供的适应性研究帮助、NASA的小企业技术转移项目提供的资金和技术帮助、NASA种子基金计划提供的资金帮助等,这些帮助对于航天技术的成功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我国设立一些鼓励技术转移的支持政策,引导小企业参与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促进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

文_胡潇潇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航天技术落地交通大场景广域雷达
航天技术推进智慧航空数字化水平升级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43项最新成果震撼亮相
逐梦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从射星危机看朝鲜航天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