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转述动词及物性研究

2017-04-05 03:09王思思
现代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评价分析

摘 要:创建自己的研究空间,转述他人的观点以及研究成果,在学术论文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自建语料库定量研究的方法,從经验功能中的及物性系统对汉语转述动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类动词大多表示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和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在转述动词及物性过程评价分析方面,发现中国学者选择的转述动词所表现的语义倾向于表肯定或中立,避免表示批判和绝对。转述动词及物性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引者、被引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转述动词 及物性分析 评价分析

一、引言

转述动词(Reporting Verbs)作为转述语(citation)的一个重要信号,是指论文作者引用或论及前人所做研究时使用的动词(Swales,1990)。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作者转述或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在实现这一交际目的中,作者往往通过转述动词表明对被转述人或被转述信息的态度,从而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间。转述动词是学术论文中最清晰的评价手段之一。Hunston(1993)认为转述动词的恰当选择有助于学者清晰地表述所研究的主体,并表明所引用的内容能否得到认可。

关于转述动词,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首先研究了转述动词的分类,不同时期的学者尝试对转述动词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Thompson&Ye(1991)根据学术话语中英语涉及的行为把转述动词分为语篇动词、心理动词和研究动词;Hyland(2000)对此分类进行了进一步修正,提出了研究动词、认知动词和语篇动词三类转述动词;贺灿文(2001)等仿照Thompson的分类方法,把转述动词分为现实类、语篇类、思维类和状态类四大类;唐青叶(2004)把转述动词区分为表示作者转述行为和被转述者言语行为,又根据评价潜势将其分为表作者立场和被引述者立场;张荣建(2007)通过话语和思维性质的分析将转述动词分成转述话语和引述思想两大类。此外,还有关于中外英语硕士生转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对比研究。在转述动词时态方面,中国学生的论文中一般现在时占绝对统治地位,关于转述动词语态方面,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作的文献综述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率明显高于中国学生。王慧(2011)通过语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学生相比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还不能熟练和灵活地使用转述动词,表现在他们使用的转述动词数量较少、动词类别不够丰富、时态惯例和知识匮乏、对被动语态的功能认识不足等方面。中国学者使用转述语缺乏对他人研究的批判性评价。近些年来还有关于转述动词的认知语用研究:姚毅(2012)认为转述动词是认知思维与言语行为的融合,隐藏着作者对转述内容和观点的态度。英语书面文体语篇的转述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作者行为,是认知主体意向性的扩散和统一。

转述动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转述动词以及中外英语硕士生英语转述动词的对比研究,缺少对汉语转述动词的研究以及汉语转述动词和英语转述动词的对比研究。对于转述动词的分类研究成果是最丰富的,但大多都是基于Hyland(2000)的转述动词的框架进行的定量分析,研究的结果大都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转述动词方面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足之处。Thompson(1991)、贾中恒(2000)和张荣建(2007)指出,论文作者在综述过程中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的话语,而是转述其总体含义,在转述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了论文作者对他人话语及可能意图的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加进了综述作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即对综述内容作出一定的评价。根据Thompson等(1991)的定义,评价性是指综述作者对引述内容正确性、肯定性、可能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采用语料库和定量研究方法,收集了中国知网(CNKI)期刊上近十年(2005~2015)发布在知名外语期刊上的10篇中国学者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类论文,对转述动词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本文所研究的转述动词是指论文作者引用或论及前人研究时使用的动词,如“认为、指出、发现”等,不包括自我转述动词。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韩礼德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三种。其中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及物性(transitivity)是表示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见闻和作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这三者构成及物系统中有意义的语法单位“小句”(clause)。及物系统包括六个过程(王寅,2010):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认知”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表示“是”和“属于”关系过程的何种关系;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是典型的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行为,介于物质和心理过程之间,具有物质和心理过程的特点;言语过程指一类广义上“说”的信息交流过程;存在过程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

按照Hyland的评价法,将转述动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表明现作者对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做法持肯定态度;第二类表现作者不同意或不接受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其做法;第三类转述动词不直接表明现作者的观点,而是表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传递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其中第三类转述动词可以分为四小类:(1)被引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观点;(2)被引作者以中立的姿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客观上做了什么事;(3)被引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4)被引作者以批判的态度评价别人的研究或研究结果。评价法立足于现作者、被引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对话,旨在区分现作者、被引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汉语转述动词及物性过程分析所表现的倾向进行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现作者的观点,提高学术写作中对转述动词的运用能力。endprint

三、语料分析

本研究着重分析中国学者的汉语转述动词使用情况,包括汉语转述动词使用的频率、汉语转述动词的及物性分析以及汉语转述动词及物性过程分析所表现出的评价倾向等三个方面。

本研究对10篇高水平学术型文章中的汉语转述动词做了统计,在10篇中国学者的文章中,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312个转述动词,平均每篇有31次使用转述动词,这说明高水平的中国学者有较高的引用意识,善于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间。从表1还可以看出中国学者使用的转述动词大多表示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较少,这说明中国学者的思维习惯,往往喜欢用一种迂回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述思想或评价,而心理动词正好可以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委婉地表述观点而不用直接承担责任。(胡志清、蒋岳春,2007)

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在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中使用转述动词的数量和类别比较丰富,表心理过程的转述动词有41个,表言语过程的转述动词有34个。其中汉语转述动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六位分别是:认为(67)、指出(36)、提出(23)、分析(18)、探讨(12)、发现(10)。转述人的转述行为是一种重复性行为,作者通过转述动词传递原著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转述动词是转述语的核心,通过转述动词导入被转述人的声音,被转述的内容被思维化或言语化。这表明转述是作者借助语言表述心理的过程,并且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可以“投射”,由转述动词所引领的分句可以转述被引者的话语。因此,转述动词多表现为及物性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这些转述动词不仅反映了转述者对被转述者的认知评判,而且具有预示和支配语篇意义的语用功能。

由表3可以看出:引者更倾向于使用表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的转述动词来表明被引者以肯定或中立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观点。相比于表示不接受态度的转述动词中国学者更多地使用表示肯定态度的转述动词,更多地通过表达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这说明就汉语转述动词的语义分类,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使用中立的的转述动词转引他人的论述,在评论他人的观点时倾向于选择温和的语气,这样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余地(张军民,2012)。本文认为这种倾向不仅源于中国学者的中庸思想,而且表明了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

四、结语

本文从汉语转述动词入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和转述动词及物性过程评价倾向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转述动词大多表示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中国学者的转述意识比较强;中国学者善于利用转述动词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间,倾向于使用他人的观点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术篇进行分析,未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未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转述动词进行及物性以及评价倾向的分析,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0.

[3]Thompson,G&Ye.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J].Applied Linguistics,1991,(4).

[4]贺灿文,周江林.英语科研论文中综述性动词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学刊,2001,(4).

[5]胡志清,蒋岳春.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J].语言研究,2007,(3).

[6]贾中恒.转述语及其语用功能初探[J].外国语,2000,(2).

[7]孙迎晖.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J].外语教学,2009,(1).

[8]唐青叶.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9]王慧.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J].外國语言文学研究,2011.

[10]王寅.也析《青花瓷》——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1]姚毅.语言转述中转述动词的认知语用解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2).

[12]张军民.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语篇转述动词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13]张荣建.英语引语的多视角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王思思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分析
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分析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析
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评价分析
试论档案信息利用效益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