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晨,纪小凤,郑丽维(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中医护理·
中药湿热敷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杨晨晨,纪小凤,郑丽维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脑卒中;痉挛;偏瘫;湿热敷;康复护理
本文就中药湿热敷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1 解痉中药湿热敷利用中药的不同性味作用,经人体经络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位所在,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散瘀、祛风除湿通络的功效。温热作用可缓解肌腱、韧带和肌肉痉挛和僵直状态,促进肢体运动,改善肢体功能。同时,温热刺激可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达到抗炎、消肿、镇痛、解痉的目的。中药湿热敷还可通过局部药物吸收,直达病灶,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中药湿热敷通过中药、穴位刺激、物理热力刺激等使GABAB表达增高,mGluR1表达降低,从而缓解肌张力增高症状,改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1]。
1.2 促进肌力恢复,降低肌张力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存在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后期患者常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力减弱,自主运动控制丧失,痉挛和深感觉异常[2]。药物治疗只能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的关键在于抢救半暗带。研究显示,参照脏腑-经穴相关理论,用手脚湿热敷和按摩相联合的方法,可诱发血管扩张,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尤其在缺血半暗带早期,短期内迅速恢复脑血流尤为重要,可限制神经元损伤、丢失,从而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3]。湿热敷与按摩联合使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减轻或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肌力恢复。刘凤[4]研究发现,通过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柔筋方湿热敷联合良肢位摆放,能明显降低偏瘫肢体的肌张力,有效改善偏瘫侧肢体的痉挛状态。尤敏[5]研究发现,脑卒中肌肉痉挛早期,运用中药湿热效应、远红外线温热效应和穴位刺激经络等效应,使药物经皮肤黏膜、穴位、汗腺皮脂腺吸收,渗透入人体,可使骨骼肌吸收热量,改善经络的生理作用,局部温度升高,使肌梭内纤维兴奋性降低,提高Golgi腱器官的活性,抑制γ纤维活性,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弱神经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痉挛性疼痛减轻。
1.3 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韩为[6]以张道宗教授的“通督、调神、益气、康复”的学术思想为基础,以《内经》《灵枢》中经络和筋经理论为依据,利用中药湿热敷的药物和温热作用,疏通督脉,调畅气机,振奋阳气,通调机体运动功能,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督脉中药湿热敷。研究结果表明,督脉中药湿热敷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中药湿热敷督脉,借助中药药性、物理热力、经络的共同作用,改善大脑对肢体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7]。
2.1 常用方药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常选用川芎、姜黄、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红花、牛膝、鸡血藤以活血化瘀,调经活络;独活、川乌、草乌、秦艽、豨莶草以祛风除湿;艾叶、桂枝、伸筋草、透骨草以温经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止痛。中药湿热敷利用中药功效和温热效应,行气化瘀,养血补阴,使筋脉得养,脉络得通。
2.2 干预时期Brunnstrom[8]将偏瘫分为迟缓阶段、痉挛阶段、联带运动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分离运动阶段和正常阶段6个阶段。临床上常将其简化为软瘫期、痉挛期和康复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3周后,就进入了痉挛期。干预时期贯穿整个疾病发展阶段,但大多数集中在痉挛期,这可能与脑卒中存活者发生痉挛性偏瘫的概率高达90%,且多数患者痉挛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常为痉挛和瘫痪并存,已成为影响偏瘫肢体康复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分期护理,能预防关节疼痛、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防止造成2次损伤,促进患侧功能的改善[9]。
2.3 干预方式
2.3.1 中药湿热敷陈琳等[10]将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
用中药湿热敷,用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各30 g,川乌、草乌、虎杖、桑枝各20 g,艾叶、红花、杜枝各15 g。结果显示:观察组痉挛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陈琳等认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中药湿热敷,是借助其湿热作用于痉挛肢体的神经血管,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组织代谢,降低周围神经兴奋性。药物结合湿热作用,共同起到通痹止痛、散瘀通脉、舒筋通络的功效,使肌腱、韧带、肌肉痉挛和僵直状态得到缓解,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朱金鑫[11]将172例脑卒中合并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中药用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各30 g,艾叶、草乌、虎杖、桑枝各20 g,独活15 g。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上下肢痉挛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3.2 中药湿热敷合针灸疗法王政[12]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湿热敷,用桂枝、姜黄、苏木、川芎各12 g,川乌、草乌、红花各10 g,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各30 g。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许晓斌[13]将7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法和温针灸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选用伸筋草、透骨草、穿山龙、路路通各30 g,川乌、草乌、虎杖、桑枝各20 g,艾叶、红花、杜枝各15 g。结果显示,经过30 d的治疗,2组患者的痉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孙晓龙等[14]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疗法,结果显示,中药湿热敷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3.3 中药湿热敷合穴位按摩魏乾坤等[15]通过对3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中药湿热敷合手指点穴治疗,中药用独活15 g,川乌、草乌、红花、艾叶、桂枝、透骨草各20 g,伸筋草、川芎各30 g。湿热敷于患肢穴位处,通过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其痉挛程度,结果显示,中药湿热敷合手指点穴治疗,使患者患侧上肢痉挛肌肉得到松解,调节肌张力,增大了关节活动范围,缓解了疼痛,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徐玫[16]对4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手肿胀患者进行中药湿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用牛膝、豨签草、独活、红花、川芎、桑寄生、地龙、五灵脂各15 g,蜈蚣1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4 中药湿热敷合康复训练丁红梅[17]将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合康复训练,用甘草9 g,当归、红花各10 g,牛膝、秦艽、防风各12 g,白术、威灵仙、透骨草、川芎各16 g,海桐皮20 g。康复训练采用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如Bobath握手、ADL训练等。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崔中正等[18]用肉桂6 g,制川乌、制草乌、麻黄、桂枝、海桐皮各15 g,泽兰、艾叶、伸筋草、透骨草、怀牛膝、鸡血藤、千年健、大黄粉(后下)各30 g,生姜60 g,芒硝90 g。对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的患肢进行熏蒸,发现其在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Ashworth痉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中药熏蒸合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康复训练,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更佳。吴春苗[19]将124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中药用乳香、没药、艾叶、红花、桂枝、路路通各10 g,透骨草20 g,赤芍30 g,川芎40 g。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VA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康复护理对患者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已有较多中药湿热敷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上的研究,中药湿热敷疗法已被证实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药湿热敷能使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减轻疼痛,消除肿胀,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促进肌力恢复,有助于肢体活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中药湿热敷尚存在一些不足:①对湿热敷的温度、湿度、时间的控制,尚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导致中药湿热敷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②关于中药的煎煮、加工和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效果不同。③中药湿热敷在脑卒中偏瘫的不同时期进行干预,干预效果是否有差异,哪个阶段干预效果最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中药湿热敷疗法属非侵入性中医护理操作,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可充分发挥患者的积极主动性,使患者由被动护理转化为主动护理,患者在社区和家中亦可操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1]刘海兰.中药烫疗上肢肌群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5):462-464.
[2]徐丽萍,李玉红,杨美玲,等.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在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康复学报,2015,25(3):50-52.
[3]唐晓梅.热敷按摩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肌力恢复的影响[J].实用全科医师,2006,4(5):498.
[4]刘凤.柔筋方湿热敷联合良肢位防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1):35-36.
[5]尤敏.督脉中药湿热敷对中风病人肢体活动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2):4423-4424.
[6]韩为.张道宗通督调神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25-228.
[7]王喜喜,刘波,唐强,等.中药塌渍结合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跖屈肌痉挛30例疗效观察[J].康复学报,2016,26(2):33-37.
[8]BRUNNSTROM S.Motor testing procedures in hemiplegia:based on sequential recovery stages[J].Phys Ther,1966,46(4):357-375.
[9]刘霞,鲁娟娟,李艳秋,等.早期分期康复护理对12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623-624.
[10]陈琳,朱永磊.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护理干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5):427-429.
[11]朱金鑫.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合并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66-67.
[12]王政.针灸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偏瘫4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66-67.
[13]许晓斌.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6):79-80.
[14]孙晓龙,张智芳,陈涛.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30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3):769-770.
[15]魏乾坤,闫玮娟,陶珍,等.中药湿热敷与手指点穴配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9):821-822.
[16]徐玫.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湿敷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3):28.
[17]丁红梅.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护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3):229-230.
[18]崔中正.克痉方熏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19]吴春苗.中药湿热敷配合综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病例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80-82.
R248.1
B
1000-338X(2017)01-0065-03
2016-10-15
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资助课题(X2014014-协同)
杨晨晨(1990—),女,2013级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