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桓仁县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探讨
李鹏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文章针对桓仁县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拟使用林地范围进行研究,分析了拟使用林地的条件因素,对环境以及林业发展的影响,阐明工程建设使用林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使用林地技术措施与保障措施。
水利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保障措施
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境内,是以供水、发电、防洪、灌溉为主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使用林地面积105.805 hm2,按林地类型分:防护林15.540 6 hm2,用材林64.315 6 hm2,薪炭林4.175 9 hm2,经济林0.302 8 hm2,其他林地21.470 1 hm2。使用林地林木总蓄积7 293 m3,其中针叶林362 m3,阔叶林6 931 m3,消耗的林木分布在河流两岸,以柞树、榆树、椴树为主的天然阔叶混交林。
1.1 自然地理条件
桓仁县位于辽宁东部,地貌属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山势起伏陡峭,沟谷狭窄,西北高,东南低,向中部倾斜。气候属辽东山地中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6.3 ℃,最高极端气温37.2 ℃,最低极端气温-35.7 ℃,气温差异明显,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870.1 mm。土壤以棕壤土为主,面积占84.9%,植被属长白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外延部分和交汇地带。
1.2 社会经济条件
桓仁县下辖1个街道、8个镇、4个乡,共有31万人口。2016年,桓仁县地区生产总值172.7亿元。全县以发展林业经济为主,是辽宁省重点林区。
1.3 森林资源概况
桓仁县林地面积29.22万hm2,占总面积的82.29%。森林覆盖率78.34%。活立木总蓄积2 434万m3。
2.1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工程区拟使用林地面积105.805 hm2,仅占桓仁县林地总面积的0.03%。该区域将作为水库淹没区,植被损失面积与县域内植被总量相比,数量很少且不构成生态环境破坏。而且本工程属永久性使用林地,将进行异地恢复,因此,工程的建设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很小。
2.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工程区处于河流两侧山体的中下腹,蓄水运行后,原有陆生植被将被水体淹没,变为库塘湿地,随之将生长出一定的湿生植物。淹没河谷低地陆生动物的觅食地和栖息地,导致河谷低地陆生栖息动物(如鼠类)等会向高海拔区迁徙,不会直接造成数量的损失。同时,由于积水面积增大,对水域沼泽环境的鸟类栖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水禽和涉禽的种类和数量将有所增加。
2.3 对景观风貌的影响
目前,工程区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景色秀丽。工程建设期间,这些景观的一部分将被金属、水泥等建筑材料形成的混合体所代替,对区域内环境和景观会带来一定影响。水库蓄水运行后,可以调节库区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湿条件的好转,使水生生物种类和种群增加;同时也为各种鸟类、水禽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秀丽宜人,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4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施工过程应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不违反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尽力解决项目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相应的治理措施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3.1 提高区域灌溉水平
大雅河水利枢纽建成后,直供灌溉面积350万hm2,年供水量113万m3,缓解大雅河水利枢纽—雅河口区间目前年缺水81.5万m3的状况。
3.2 为下游电站梯级开发提供示范
桓仁县现正开展“以电代燃”的试点,开发小水电,供流域内居民用电,替代烧柴,保护生态,造福于民。雅河流域地处桓仁县南部,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较大,有较好的水电梯级开发条件,是县内重点水力资源开发区。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雅河干流中上游,建成后,年发电量1 358.8万kW.h,为下游电站梯级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3.3 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
历史上,雅河洪灾频繁,急需修建控制性工程。工程建成将提高防洪标准,由目前的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将有力保护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下游普乐堡段两岸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农田遭遇洪涝机会,减少洪灾损失。
3.4 符合国家和地方林业及环保发展要求
工程建设区没有古树名木,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工程对森林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施工期可通过异地恢复植被措施、环保措施、水土保持等措施得以减缓。在工程选址上采用多方案选优的方法,使工程占地对森林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林业、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4.1 技术保障措施
桓仁县有多年营造林历史,拥有丰富的营造林和生态保护经验。国家林业局生态林工程中的世界银行贷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本区域内实施,这些有利条件将为建设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4.2 植被异地恢复措施
为了不减少原有的森林植被,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拟使用林地林木采伐后,按照不少于原有的森林面积选择工程区以外的未利用地、宜林地进行恢复造林,以保证森林资源数量不会减少。坚持森林面积的占补平衡,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4.2.1 树种选择 选择有培养前途、已有一定栽培经验的树种,提高恢复潜力和速度。
4.2.2 栽植混交林 混交林可以增强自我的养分循环能力和土壤肥力,提高林木质量,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丰富物种多样性,改善造林地生境条件,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
4.2.3 加强林分抚育 在人工抚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幼苗幼树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生境的空间异质性。
4.3 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破坏降到最低,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制定环境保护建设措施:本项目全部为永久使用林地。对使用林地进行生态补偿,进行植被异地恢复,地点可选在项目区附近适宜地块,合理优化植被配置,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种植。
[1] 张盛钟,卢春英,王有昌.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3(2):14-17
[2] 王继兴.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79-82
[3] 焦大志.建平县哈拉道口风力发电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1):3-4
[4] 刘正,杨晓磊.讷河市过境公路改造使用林地可行性的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2,44(4):107-110
1005-5215(2017)08-0107-02
2017-05-25
李鹏(1985-),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Email:lp244@163.com
F306.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