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2017-04-05 07:50:43朱海平卓玲陈宝璠
福建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实训

朱海平 卓玲 陈宝璠,3

(1.黎明职业大学后勤管理处 福建泉州 362000;2.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3.实用化工材料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泉州 362000)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朱海平1卓玲2陈宝璠2,3

(1.黎明职业大学后勤管理处 福建泉州 362000;2.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3.实用化工材料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实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了。文章针对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培养职业职能精悍的区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探索、构建了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教师队伍的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0 引言

所谓新型城镇化[1-4],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实施,为今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鉴于此,笔者组织了两支“双教”团队(专家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以培养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目标,对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并构筑了一个县域空间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

1 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实施方案

1.1 组织实施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的实地调研

以泉州市为例,打破过去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的习惯,组织教师团队带领200多位学生,克服资金困难,依靠自身条件,经过认真研究与策划,利用暑假时间对泉州市县域空间范围内的117个镇、15个乡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保证调研水平和质量,教师团队制定了调研目标、调查内容和数据采集。通过对调查最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研讨,从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为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探讨出一条新的方案和思路。

1.2 构建“两型三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泉州市县域空间范围内不同层次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两支“双教”团队成员依托大量调研信息,总结并提出了一个“两型三级”的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两型”指的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培养方向)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市政、监理等培养方向)。

“三级”是在“两型”的基础上,面向县一级的建筑公司、镇一级的建筑企业和乡一级的建筑队。

1.3 发挥“双教”团队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组织了两支“双教”团队,以加强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中,一支是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家教学团队,其主要任务是支持在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支是由原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中既有丰富实际经验又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具有双教能力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主要任务是支持县域空间范围内实训实习基地关于县一级建筑公司、镇一级建筑企业和乡一级建筑队实训实习教学的建设。

专家教学团队不但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且还积极参与高职教育管理全过程,最大程度地推动了高职教育全方位的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直接参与到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标准制定、教案编写、现场授课、实训实习等,以确保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在专家教学团队教师“一对一”直接指导下和教学责任的大力推动下,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从而不断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

近年来,尤其上了年纪的专家教学团队的专家们,不畏劳苦奔波于县域空间范围内各县、镇、乡一级实训实习基地间,以无私的传帮带,在提高专业教师团队教师队伍的学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平上,发挥了不可磨灭作用。

1.4 创建“三位一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县域空间范围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构筑县域空间范围内“三位一体”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学校-城镇-企业”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建立一个符合服务于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

要为大泉州县域空间范围内培养“下得去、安下心、强能力”的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首先必须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他们今后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其次创造更加贴近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氛围。

1.5 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做到所培养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能够“下得去、安下心、强能力”,要求在保障高职教育基础教学水平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学中做、做中学”。

为了保证县域空间范围内“三位一体”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双教”团队提出建立一个适合“学中做、做中学”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载体——在泉州县域空间范围内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它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它是在原有建筑材料实训室、建筑测量实训室、施工馆和实训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做到“产品开发在校内、生产实训在企业”体现本专业特色、集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技能鉴定、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实训基地。二是校外、县域空间范围内实习实训基地。它是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为切入点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辐射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型”模式,“双教”团队提出选择在大泉州能够较好发挥辐射作用的省五建在县镇乡一级的下属公司作为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点,增加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城镇作为产、学、研相结合实习实训基地,与大泉州县域空间范围内的各城镇签订共建协议,以确保实习实训基地能够长久持续的发挥作用。

2 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预期推广价值

(1)通过在县域空间范围内构筑“三位一体”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预计能够培养一批懂规划、会施工、明监理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如果能够充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队伍,必将成为大泉州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建立集学校、县域空间范围内多角度的实训、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技能训练场所,同时在实训、实习基地开展长期与短期技能培训或技能再培训服务,相信能够培养一批既有文化又懂技术的新型建筑行业人员,为泉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双教”团队建设,其势必能够培养出一批宽知识、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

(4)经过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预计它能成为示范性专业,并辐射其他相关专业,进而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3 结论

(1)与泉州县域空间范围内的各城镇签订共建协议的形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此法一举多得,主要表现有:一是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贴近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二是可以全面提高县域空间范围内各城镇的整体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三是可以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辐射等。

(2)以专业带头人和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家教学团队,能够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不但建设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而且还体现了专业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无私奉献精神。

(3)根据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建立了面向县一级、镇一级和乡一级的“两型三级”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空间。

(4)根据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建立了适合县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并加强个性化培养,同时为今后继续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1] 宫长义.融入新型城镇化:改革创新[J].建筑,2014 (1):40-41.

[2] 孟凡华.新型城镇化战略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求解——农村职教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术论坛的观点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59-60.

[3] 岳文豪,冯涛,刘利彬.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外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平遥县尹回村规划建设为例[J].城市建设,2013:9-10.

[4] 李思丽.新型城镇化建设视域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3(3):31-33.

Exploration 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uring New Urbanization

ZHU Haiping1ZHUOLing2CHEN Baofan2,3
(1.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 3.Applied Technological Engineering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ial High Education for Practical Chemical Material,Quanzhou 362000)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ng of new urbanization have showed clearly direction to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Aiming at existing situation of talents’shortage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county land space and in order to bring up capabl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this article makes a research 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county land space.In a whole new way of thinking,it explores and builds a system of talents training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country land space,including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staff,the establishment of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etc.

New urbanization;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Talents training;System

TU984

A

1004-6135(2017)02-0102-03

泉州市产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项目(2016Z052)、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学科发展项目(LM-SKX20140401)。

朱海平(1970.7- ),男。

E-mail:118126190@qq.com

2016-12-05

猜你喜欢
县域城镇化实训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04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