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 谈
与制裁博弈的伊朗石油
——“一带一路”上的产油国之六
■ 谈 谈
自1908年发现第一个大油田——麦斯杰德伊苏莱油田以后,伊朗石油工业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在争取石油权益的过程中,伊朗连续不断地经受着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石油为伊朗带来了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乱和纷争,并深刻地影响了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古称“安息”、“波斯”,位于西亚的心脏地带,是亚洲东部通往西亚、欧洲大陆的必经之路。伊朗与中国之间也有过许多往来,司马迁的《史记》、班超、班固和班昭的《汉书》及范晔的《后汉书》都曾记载过与安息相关的内容。
据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被委以重任出使西域的张骞派其副使访问了安息,安息王以2万骑兵列队迎候的隆重礼仪接待这位汉朝使者。古代“丝绸之路”也是古时伊朗与中国交往的最重要纽带之一。
伊朗是一个承载着数千年悠久历史与古老文化的文明古国,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遗产丰富,恰高·占比尔神塔、伊斯法汗王侯广场、比索通古迹等古代建筑遗迹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伊朗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还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亚里人、卢尔人、俾路支人及土克曼人等少数民族。伊朗官方语言为波斯语。波斯语已有超过2500年的使用历史,留下了可观的文献记录。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伊朗的经济实力仅次于中、日、印、韩、印尼、沙特,位居亚洲第七位。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伊朗承诺永不寻求获取核武器,换取西方国家取消对其长期进行的经济制裁,伊朗石油工业为走向复苏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在伊朗新一轮制裁解除之前的2014 年年底,伊朗石油储量已达到1578亿桶,居全球第四位,占全球石油储量的9.3%,储采比超过 100 年。原油储量约70%位于陆上,其余主要在波斯湾等处的海洋中。伊朗最大的生产油田是陆上Ahwaz-Asmari、Marun和Gachsaran油田。最大的海上油田是Abuzar油田,生产能力为17.5万桶/天。其他油田包括Rag-e-Safid Ahwaz, Bangestan, Mansouri和Bibi Hakimeh。
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储藏拥有国,伊朗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估计为1193万亿立方英尺,仅次于俄罗斯。伊朗拥有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7%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储量的超过三分之一。伊朗的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高,估计为79%, 而世界平均成功率为30%到35%。最大的天然气田南帕尔斯气田,位于波斯湾中间的海上,拥有天然气储量为1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储量的7.5%。该气田还含有估计为180亿桶凝析油。在里海盆地陆上和海上也估计拥有2万亿立方英尺探明和可能的天然气储量。
伊朗与邻国共享28个油气田。这些联合油气田含有伊朗石油储量的20%和天然气储量的30%。伊朗联合油气田中的五个位于伊拉克边界。阿扎德根(Azadegan)油田与伊拉克共享,估计拥有330亿桶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南帕尔斯气田由伊朗与卡塔尔(北方气田)共享。伊朗还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在里海由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也有油气田共享。
伊朗N I O C附属公司伊朗国家石油精炼和配送公司(NIORDC)经营与拥有阿巴丹Abadan炼油厂、 伊斯法罕(Isfahan)炼油厂等9座炼油厂,日炼油能力150万桶。
阿巴丹炼油厂是伊朗最古老和全国最大的炼油厂,也是全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原油加工联合体。伊朗于2015年1月实施阿巴丹炼油厂的现代化改造,除了更新和替换过时的设施和装置以使汽油生产最大化外,该项目还涉及增加炼油厂生产相关的石化原料,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燃料油的生产。项目完工日期定于2018~2019年。
除了炼油厂将增加汽油生产外,伊朗也正在加大投资石化业,石化产品生产量从2005年2500万吨提高到2015年7000万吨。伊朗是世界第4大P E生产国及第2大丙烯和P V C生产国。伊朗目前的石化产品产量约占中东地区石化产品总产量的25.8%以及占全球石化产品总产量的2.4%。
伊朗在受国际制裁之前,是欧洲石化产品重要的供应国,主要是乙烯、聚乙烯(P E)和甲醇。然而,实施制裁后,伊朗与欧洲以及一些亚洲国家的交易几乎消失了。来自伊朗的石化出口量被重新定向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及中东地区。
1901年5月,伊朗恺伽王朝迫于财政压力与英国人威廉·诺克斯·达西签订租让协议,达西获得除北部5省以外伊朗全境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经营权。不久,英国政府帮助达西组建“康瑟森斯辛迪加公司”公司。至1909年发展为“盎格鲁帕西亚石油公司”,即英波石油公司,后更名为英伊石油公司。不久,英国人在阿巴丹建造伊朗第一个炼油厂,修建输油管线,储油、运输和码头等一系列石油设施,并于1913年实现石油出口。此后,英国政府收购了英波石油公司51%的股份,成为英伊公司最大的股东,垄断了伊朗的石油开采和经营业务。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列强争霸伊朗的焦点,使原本为中立国的伊朗饱受战争的摧残。战争结束后,美、苏、英三国的争斗使伊朗卷入国际政治的漩涡之中,并成为战后美、苏冷战的前沿阵地。可以说,石油在伊朗被发现之后,一直没有给伊朗人带来真正的福利。
英伊石油公司通过石油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命脉。伊朗人民不堪忍受英伊石油公司的掠夺,要求废除租让权。1951年3月14日,在人民支持下,议会通过"石油国有化法案", 宣布对石油资源实行国有化,取消外国公司在伊朗石油领域的特许权,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复制裁由此揭开序幕。
为了对抗伊朗的石油国有化法令,英国政府对伊朗实行经济封锁,西方国家也拒绝购买伊朗石油。伊朗失去大量的石油收入和外援,国家财政因此陷入危机。195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并推翻了当时执政的摩萨台政府,并取代了英、苏在伊朗的霸主地位,由此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期,伊朗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石油收入从1964年的5.5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230亿美元,伊朗迅速从农业经济国变成石油经济国。
石油经济还造成贫富差异加大等问题,从而引发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并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建立。新的政府宣布取消国王时期与外国公司签定的所有油气合同,彻底收回了国家的权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石油工业再次遭受严重打击。
不久,两伊战争爆发,石油工业雪上加霜。1980年伊朗的石油日均出口量不足100万桶,直至80年代末,日均产量仍不超过300万桶,出口量则少于200万桶。
两伊战争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伊朗石油频遭美国打击。尤其是自2003年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以来,美国持续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力度,先后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四个制裁伊朗决议,使伊朗石油工业遭受重创。2013 年一度下滑 到30万桶/日至269万桶/日,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一度被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反超,沦为欧佩克第五大产油国。
长期以来,伊朗是西亚北非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大国,其石油产量在1974 年曾创下 600 万桶 / 日以上的纪录。然而,两伊战争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导致伊朗石油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石油产量大幅下滑。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于2015年7月14日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将限制核计划;作为交换,国际社会将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朗的石油工业开始走出低谷,迈向了复兴之路。
2016年1月16日,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的核制裁取消,伊朗原油重返全球市场。作为世界第四大原油储量拥有国,伊朗快马加鞭提高原油产量和石油石化产品出口量。国际能源署(IEA)称,2016年伊朗是石油供应增长最为快速的国家,在后制裁时代,伊朗的产量提升了85万桶/天,产量达到372万桶/天,出口量超过 240万桶/天,创下至少过去7年的最高水平。
根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数据,2016 年8 月份印度从伊朗进口的石油较 2015 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至57.6 万桶/日。同期伊朗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较2015 年同期增长 48%,至 74.9万桶/日,同时 2017 年初的进口量已增长7%。
面对未来,伊朗的石化业也不甘落后,2016年2月22日,伊朗国家石化公司(NPC)于宣布,计划到2021年提高石化产品生产至1.23亿吨/年。根据伊朗第6个五年计划(2016-2021),伊朗石化产品年产量将达到9100万吨,销售额 610 亿美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投入资金370 亿美元,以完成各类石化项目。据悉,伊朗现有超过67个石化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如果完全投产,伊朗石化产品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2亿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