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云龙
(石家庄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7)
做好园林苗圃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培育优良苗木的重要保证。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对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苗木质量,确保林业生产安全。笔者重点对苗圃主要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金针虫、象甲、蛴螬的分布与危害规律、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了解。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地蚕、土蚕,是我国主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分布广,尤其在北方危害十分严重。以幼虫咬食各种苗木的根、茎,造成苗木成片死亡,缺株断垄。
成虫体长16 mm~23 mm,翅展42 mm~54 mm,全体灰褐色。前尺具有两对横纹,将翅分为3部分,顶端黄褐色,中间暗褐色,近中间有一肾状纹,纹外有一契形黑斑,后翅灰白色,腹部灰色。华北1年3代~4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上旬至5月初成虫羽化。幼虫在5月中下旬危害最严重,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土壤湿度大、杂草多处危害严重。
1) 加强苗圃管理。及时进行除草,减少苗圃地小地老虎的数量。
2) 捕杀。可用黑光灯诱杀。
3) 药物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在小地老虎幼虫开始扩散危害前集中灌药防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常见的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在全国均有分布,为园林苗圃重要地下害虫之一。它以若虫和成虫咬食幼苗的根、嫩茎及刚发芽的种子,在土壤表层钻出许多隧道,使苗木的根与土分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影响苗木生长。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40 mm~45 mm,茶褐色,翅短小,有尾须两根。前足扁平强壮,后足胫节内缘有1根刺。前胸背中央有1个心脏形暗红色斑点。非洲蝼蛄成虫体长29 mm~31 mm,后足胫内缘有刺3根~4根。以若虫和成虫在土中过冬,在华北3月底至4月初开始进行危害,4月中下旬是危害盛期。以幼苗发芽生长初期危害最为严重,成虫昼伏夜出,有一定的趋光性。
1) 捕杀。用诱光灯诱杀成虫。
2) 撒毒土或诱饵防治。每平方米用5%辛硫磷颗粒粉剂0.5 g~5.0 g,搅拌30倍细土,均匀撒在苗床上,翻入土中进行防治。或发现危害时,在1%的新鲜杂草上喷90%敌百虫原药,混匀后于傍晚堆放在苗间进行毒杀。
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是园林苗圃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在我国大部门地区均有分布。该虫种类繁多、食性杂,以咬食植物的根、茎为主,造成苗木干枯死亡。
体近圆筒形,常弯曲成“C”字形,乳白色,密被棕褐色细毛,尾部颜色较深,头呈黄色或黄褐色,有3对胸足,无腹足。以成虫或幼虫越冬,一般4月下旬开始为害,6月至7月为害最重。成虫趋光性弱,活动范围小。
1) 加强苗圃管理。进行深耕,合理灌溉。
2) 药物防治。将树枝浸于40%氧化乐果乳剂30倍液中,傍晚放在苗圃地中进行诱杀。或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800倍液喷洒防治。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为叩头虫的幼虫。全国均有分布,北方尤为严重。幼虫主要以钻蛀为害,同时也咬食苗木的根、茎和种子,使苗木逐渐枯萎死亡。
幼虫身体坚硬细长,颜色为金黄或黄褐色,形状如土中金针。成虫体长16 mm~17 mm,宽4 mm~5 mm,体扁平,深栗色,体被有金黄色细毛,呈浅褐色。头扁,前部有三角形凹陷,密布明显点刻。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在华北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初是为害高峰期。
1) 加强苗圃管理。秋季进行深耕。
2) 药物防治。使用辛硫磷等杀虫剂掺土制成毒土,撒于苗圃中,中耕盖土,可杀死幼虫和成虫。
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象鼻虫,全国均有发生,是园林苗圃幼苗期常见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幼虫和成虫均可进行为害,主要为害苗圃幼苗、幼芽、嫩茎。以成虫危害期最长,危害最严重。
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上旬出土为害。白天藏在土缝或土块下,傍晚出来为害。象甲为杂食性害虫,咬食各种幼苗的幼芽,致使苗木死亡。
1) 药物防治。在危害期向苗圃地面上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结合整床,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用量约10g/m2.
2) 捕杀。傍晚在幼苗上捕捉成虫。
[1] 刘彩青,吴泽珠.探析苗圃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7(3):13.
[2] 潘 亚.晋中市苗圃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方法[J].山西林业科技,2016(3):63-64.
[3] 魏 玮.浅析苗圃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