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郑君杰 杨宝良 冯秀燕 刘 钧
(北京市饲料监察所,北京 100107)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物饲料作为动物产品安全性的基础,对其安全性的监管工作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饲料检测中心为龙头,省级饲料监察所为骨干,地、县级相关机构为补充的全国饲料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在饲料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然而,随着近几年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三方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高产农业逐步向绿色有机农业甚至是功能农业转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饲料质检机构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应对新要求,适应新变化,谋求新发展,成为紧迫课题。
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饲料质检机构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进一步明确了6个方面19项推进整合的任务。《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提出“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脱钩、转制为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改革,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有序放开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作为主要承担农业部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以及饲料产品批准文号、饲料免税及相关委托检验的饲料机构,也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压力。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快速进入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政府购买检测服务的深入推进。这些都为各级饲料质检机构带来不小的冲击。
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般分为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绝大多数省级以上饲料质检机构在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都被认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费由政府保障或补助。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功能定位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和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重大国计民生项目提供技术服务,以及提供其它不宜由市场机制提供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为此,新形势下,饲料质检机构要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农质发[2014]11号)要求,在自身职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在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突出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实施、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检测、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隐患排查、预警分析、标准制修订和验证等工作。在行业权威、技术先进、结果可靠上寻求突破,实现从单一的检验部门向检测科研综合服务部门转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经济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凡是社会检测机构能够承担的,包括政府可以购买的检测服务,均应逐步剥离出去。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饲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饲料工业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行业,饲料中过量的重金属、有害物质通过养殖动物排泄到水或土壤中,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各级饲料质检部门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突出安全类指标的日常监测。对于饲料产品质量来说,营养类指标和理化类指标关系到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在高产农业发展时期,这些指标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和饲料生产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饲料生产企业自身对这些关系经济效益的指标已经具备足够的控制能力,政府关注的重点已转向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卫生安全指标,质检机构也应与时俱进,强化对各类卫生安全指标和涉及环境安全指标的监测,从而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奠定基础。
②深入强化风险预警。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是实施饲料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开展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特别要突出工作的前瞻性,有利于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积累饲料安全管理经验,防范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饲料安全事故。当前,饲料中的危害因子防控范围和控制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饲料中的抗生素及农药残留;二是霉菌毒素残留及其次生危害与污染;三是重金属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四是砷制剂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五是激素类或促生长类药物或添加剂。
③加强饲料产品中未知物筛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新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饲料。2013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明确规定,凡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及一般饲料添加剂均应符合《目录》中规定的品种,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之外的其它任何添加物,未经农业部审核批准,不得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生产中使用。近年来,我国的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曾经饱受未知物带来的沉重打击。如瘦肉精、苏丹红等,最严重的当属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最初也是在出口美国的宠物饲料中检出了未知物三聚氰胺,直到后来引发多起儿童因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死亡事件,才引起重视。因此,作为把守畜产品安全最前端关口的饲料质检机构,应把对饲料产品特别是食品动物饲料产品中未知物的筛查,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在饲料产品中发现《饲料添加剂品质目录》之外的任何添加物,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通过积极有效地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再次发生。
饲料质检机构不仅面临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国外同类机构陆续进入我国检测市场的严峻形势。只有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加强自身人才队伍、检测能力、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内外激烈的检测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①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饲料质检机构已经积聚了一大批学历高、业务精的人才队伍,但在通才和专才的培养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日益发展,痕量分析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型分析仪器不断出现和应用,对检测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积极培养人才,有组织地进行全员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给有能力的人创造施展的舞台。同时,充分考虑检测工作的特殊性质,缓解检测与科研相矛盾的问题,为不同层次人员相互交流创造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②突出能力建设。随着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投入,饲料质检机构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因人员编制的限制,检测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单纯追求检测能力的大而全显然是不现实的。饲料中有大分子化合物也有小分子的,有人工合成的物质也有天然的,一个简单的饲料配方通常有30种以上的组分,从如此多的组分中把目标化合物分离提取出来进行检测的难度是相当高的。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突出重点领域的精细化发展。对于社会上第三方可以承担的营养指标、理化指标等检测参数,完全可以不再保留或仅保留一部分。而对于关系食品安全的药物残留、霉菌毒素等参数的检测以及未知物筛查等能力,必须在不断创新检测手段的基础上,予以重点加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国内部分省份的饲料监察所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科学管理是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而这一点恰恰是当前饲料质检机构乃至国有检测机构所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竞争性的薪酬激励机制等方式,实现内部各项工作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进而推动工作效率的提升。
习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过程中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一般农产品的供应。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此,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饲料质检机构应围绕如何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放心安全饲料品牌来开展工作。
①结合功能畜牧业的逐步兴起,储备检测新技术。近年来,各种纯天然、绿色、安全、功能型的饲料添加剂正在成为饲料行业的新生力量,发展空间巨大。各级饲料质检机构也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紧跟市场需求,研发储备各种绿色、功能型饲料成分的检测技术。如饲用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发酵饲料等等近年来的新兴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技术,推动这些新兴饲料添加剂质量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②强化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从目前看,我国的饲料安全卫生及检测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各种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明显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饲料产品的提质增效。饲料质检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研究熟化各种快速、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并推动这些成果转化到基层机构和饲料生产企业的实际检测中,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③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针对当前饲料产品企业标准管理尚不完善的现状,从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进而保障畜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借鉴卫生系统对食品标准审核把关的经验,开展饲料产品企业标准审核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高饲料产品安全控制能力,打造饲料产品放心安全品牌,帮助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很多发达国家,饲料往往和食品在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部分省份,也已经开展了饲料产品标准审核方面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