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程铁锁,王保星
(1.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陕西 渭南 714000;2. 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 渭南 714099)
渭南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初探
何冰1,2,程铁锁1,2,王保星1,2
(1.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陕西 渭南 714000;2. 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 渭南 714099)
陕西渭南市湿地资源丰富,目前有国家湿地公园1个,试点7个,总面积10 715 hm2。本文对渭南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渭南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有一定借鉴作用。
湿地公园;建设保护;问题;对策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展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开发建设[1]。为此,本文就渭南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渭南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保护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渭南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境内黄、渭、洛三河穿境而过,湿地资源丰富。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渭南分布面积在8 hm2(含8 hm2)以上的湿地有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型,总面积81 143.85 hm2,占全市面积的6.2%。其中河流湿地70 108.03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6.40%;沼泽湿地面积5 300.64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6.53%;人工湿地面积5 735.18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07%。主要分布于黄河、渭河和洛河,其余主要有蒲城卤阳湖湿地、大荔盐池洼湿地、蓄水库及秦岭北麓南山支流。
2008年以来,渭南市依托地区湿地资源,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先后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个,总面积10 715 hm2。其中卤阳湖已挂牌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近年来,渭南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在湿地宣传教育、本底调查、野外巡查、疫源疫病监测、湿地资源保护等基础性研究及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7年7月1日,渭南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渭南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渭南全面有效保护境内湿地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也对加快渭南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渭南湿地公园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在建设保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2.1 规划设计不科学,建设偏于园林化
目前,由于湿地公园建设缺少相关科学理论指导,规划设计中没有将湿地景观的特殊性突显出来,景观设计偏向于园林化。有些湿地公园建设了过多的硬质地面、广场和人工建筑,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使人们领略不到自然湿地风光,更谈不上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2.2 缺乏相关经验,缺少专业人才
渭南湿地公园的建设刚刚起步,相关经验缺乏。而且,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而目前从事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人员多为林业院校毕业,对湿地保护和管理未进行过专门系统的学习。湿地保护技术支撑较为薄弱,在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以及湿地保护等基础性研究滞后,湿地保护技术支撑较为薄弱。
2.3 资金投入不足,建设速度缓慢
目前,渭南市各级政府尚未将湿地保护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之国家在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中的相关政策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渭南市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可使用资金有限,湿地公园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4 教育功能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认识偏差,人们大多把湿地公园当作休闲、娱乐的场所,对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知之甚少,尚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湿地公园建设的舆论氛围。此外,受经济利益驱使,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建设与保护矛盾突出,有些地方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开发,使湿地丧失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功能。这些对湿地公园的建设都是不利的。
3.1 科学规划,全面保护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始终坚持系统保护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保护,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又要对湿地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设计要将湿地景观中的各种自然元素,作为规划中的重要元素,功能分区要明晰,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水体、植物,使各种动植物保持原有的生存习性,达到物种间和谐共生、湿地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目的[2]。湿地建筑设计要注意自然化和生态化,达到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境界。同时,在规划设计之初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先污染、再治理的情况。
3.2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建设保护水平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围绕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恢复和保护开展研究,为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保护管理水平。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研讨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以及科学管理对策建议,切实保护湿地资源。
3.3 筹措资金,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管护措施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湿地公园的景观质量。各级政府要把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费上予以保障。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依托项目建设,推动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要按照“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投资湿地保护。
3.4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湿地公园建设在渭南起步较晚,公众对其在生态调节、景观建设和科普、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未真正认识,建设中往往偏离国家建设湿地公园的宗旨。因此,在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中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利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加大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在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中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资源。
[1] 邓海勇.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基层建设,2015(35)
[2] 毛韵甜.浅析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2015(29):64
1005-5215(2017)10-0103-02
2017-08-16
秦东湿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创新团队项目(2015TCTD-2)
何冰(1972-),女,陕西耀县人,工程师,现从事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
程铁锁(1963-),男,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
G246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