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7-04-05 00:56谢彩英韦彩云卢祥禅杜丽群蒋丽芳韦宝绵
护理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艾滋病循证出院

谢彩英,韦彩云,卢祥禅,杜丽群,蒋丽芳,韦宝绵

循证护理对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谢彩英,韦彩云,卢祥禅,杜丽群,蒋丽芳,韦宝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艾滋病病人,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采用HIV/AIDSQOL-46量表分别在3个时点(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HIV/AIDSQOL-46量表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26分±22.13分比166.18分±21.05分,t=2.05,P=0.04),其中身体状态(t=2.82,P=0.01)、心理状态(t=2.42,P=0.02)、一般性感觉(t=2.40,P=0.02)3个维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两组量表评分及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对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一般性感觉方面有显著优势。

循证护理;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效果研究

住院艾滋病病人大多处于艾滋病期,抵抗力低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厌食、体重减轻、皮疹等[1],这些症状常使病人感到不适,致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治疗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中的一个难点。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自应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拟对艾滋病住院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探讨循证护理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艾滋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诊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确诊为艾滋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艾滋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主要护理成员为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士骨干,所有成员均进行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基本方法和技能。②提出问题: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个体差异,提出病人住院期间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如常见临床症状护理、心理辅导等。③循证支持:遵循循证护理的原则,通过查阅艾滋病住院病人护理相关文献[2-13],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对文献质量、护理方法可靠性、可行性做出评价,再结合病人的需求,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给予实施,在循证护理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应用实证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鉴定效果,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1.3 评价方法 病人生活质量评价采用HIV/AIDSQOL-46量表[14],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状态和一般性感觉共4个维度,分别在3个时点(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3个时点量表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LSD-t检验。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纳入12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99例(82.50%),女21例(17.50%);病人年龄(38.02±9.13)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35.62±160.10)×106/mL;临床分期Ⅰ期占9.17%(11例),Ⅱ期占20.0%(24例),Ⅲ期占42.50%(51例)、Ⅳ期占28.33%(3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主要临床特征 120例病人主要护理症状包括体重下降(82.50%)、咳嗽(75.83%)腹泻(71.67%)、发热(69.17%)、皮疹(30.83%)和口腔真菌感染(19.17%)。除发热外(χ2=4.73,P=0.03),其余症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 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组间比较(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组内比较 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9.52,P<0.01,对照组F=6.96,P<0.01),两组出院时(观察组t=4.28,P<0.01;对照组t=3.68,P<0.01)、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t=1.95,P=0.05;对照组t=2.11,P=0.04)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个维度中,除社会状态外(观察组F=1.60,P=0.21;对照组F=1.87,P=0.16),身体状态(观察组F=11.13,P<0.01;对照组F=3.10,P=0.04)、心理状态(观察组F=5.01,P<0.01;对照组F=3.16,P=0.04)、一般性感觉(观察组F=17.27,P<0.01;对照组F=10.19,P<0.01)在3个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后两组心理状态与入院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身体状态、一般性感觉两组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据估计[15],目前我国HIV感染率为0.059%,每年HIV新发感染5万例~10万例,新发感染病例中50岁以上人群的构成比显著增高。随着疫情形势的上升,每年将有更多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同时艾滋病的护理不仅要解决病人生理和临床需求,还要考虑其心理和社会状态,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循证护理问世以来,实现了从以经验护理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的转变[16],结合实际护理需求,在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的过程实现对病人护理的最优化。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艾滋病住院病人进行护理,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循证护理对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人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一般性感觉方面有显著优势。但本研究制定的循证护理策略仍存在若干问题,首先护理策略更注重院内护理,对于出院后病人生活质量的维持有欠考虑,尽管病人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仍显著高于入院初期,但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已不明显;其次,无论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都难以提升病人的社会状态,同时对于病人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难以维持,出院3个月后病人心理状态迅速降低至入院水平。临床实践表明:艾滋病病人通常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紧张恐惧、孤独内疚、焦虑烦躁、多疑忧虑、报复变态等,这些心理对病人的临床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预防HIV传播造成多重阻力[17]。鉴于院内护理难以改善和维持病人的心理及社会状体,许多学者提出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18-19],形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有效利用居委会现有资源、家庭成员密切配合、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格局。针对本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委会、病人家庭的沟通合作,旨在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社会和心理状态,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时进行循证并调整目前的护理方案。

[1] 胡雁,邢唯杰.循证护理的概念与步骤[J].上海护理,2015,15(1):89-94.

[2] 董从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15):1382-1383.

[3] 赵秀珍.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致皮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6B):1587-1588.

[4] 陆雪萍,何丽萍,卢柳青.AIDS合并皮肤疾病患者185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31-33.

[5] 余朝凤.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7):1884-1885.

[6] 边婕.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8):166-167.

[7] 李九红.123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病人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6):2428-2429.

[8] 郭志彬.艾滋病伴腹泻病人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46-2547.

[9] 吴巍,黄世敬,薛柳华,等.中医治疗艾滋病消瘦及消化不良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1):821-823.

[10] 韦彩云,李新萍,杜丽群,等.艾滋病患者50例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7(12):1858-1859.

[11] 颜道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0):913-914.

[12] 何东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31-4532.

[13] 冯碧英.综合护理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53-155.

[14] 张明利,魏俊英,吴毓敏,等.HIV/AIDS生存质量量表(HIV/AIDSQOL-46)[J].中医学报,2010,25(4):599-601.

[15] Huang MB,Ye L,Liang BY,etal.Characterizing the HIV/AIDS E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5,22:13(1):30-38.

[16] 吴秀荣.循证护理实践[J].国际护理杂志,2011,30(1):2-5.

[17] 黄静,绳宇.艾滋病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75-277.

[18] 刘云娥,朱大乔,王志红,等.我国社区艾滋病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09,16(13):16-18.

[19] 王娟,朱念琼.社区开展艾滋病护理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23):2047-2048.

(本文编辑孙玉梅)

Study on influe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of HIV/AIDS patients

Xie Caiying,Wei Caiyun,Lu Xiangchan,etal

(Guangxi AIDS Clinical Treatment Center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Guangxi 530023 China)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科研课题,编号:Z2014475。

谢彩英,副主任护师,在职研究生,单位:530023,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韦彩云、卢祥禅、杜丽群、蒋丽芳、韦宝绵单位:530023,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0.029

1009-6493(2017)10-1247-03

2016-06-12;

2017-01-09)

引用信息 谢彩英,韦彩云,卢祥禅,等.循证护理对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0):1247-1249.

猜你喜欢
艾滋病循证出院
《 世界艾滋病日》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