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把握的三重维度:“时、度、效”

2017-04-05 02:40蔡信强
职业·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蔡信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时、度、效”的论述对于思政课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时:思政课教学的切入点

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成熟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的发展变化,从而决定了教学的切入点要因“时”而动。

1.突出时代主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先后出台了“78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对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组成。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轨迹可以看出,突出时代性是思政课课程建设的重要特征。由于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体现,比如近期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这就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时代主题,及时对党的方针和国家战略做出回应。当前就是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

2.抓住有利时机

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处于身体和心智成长中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有了解教学对象,掌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问题等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90后大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个人实际困难等个性问题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解读和阐释,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把现实问题和书本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辨析,才能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比如针对校园“低头族”现象,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进行分组讨论,让大学生在辩论中掌握理论的精髓同时检视自己的行为,起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3.把握时间节点

主要节日和重大纪念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实践表明,利用节日纪念日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学中如果善于把握时间节点进行课堂设计和教育引导,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包含的民俗文化、爱国情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七一党的生日、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展现了党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饱含着民族苦难史、奋斗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生动载体。

二、度:思政课教学的着眼点

度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才能保持事物的性质稳定。思政课首先是一门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灌输,树立正确观念,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性课程。思政课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教学的严肃性和原则性。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坚持适度性原则,准确把握课程的边界,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问题。

1.加大教学力度

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教学的语境中处于边缘性地位。思政课教师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大班授课效果差、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彰显出思政课的尴尬处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噪声和杂音频現,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较大冲击。加强思政课教学,坚守高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思政课教学的力度不能减,强度不能弱。

2.课堂讲授适度

思政课属于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治意识与经济意识此消彼长,功利性思想日益抬头。受此影响,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既感到隔膜,又不满于思政课的非实用性。如何提高课堂讲授的吸引力成为思政课教学的短板。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放弃了讲课的尺度,一味迎合部分大学生,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变成了散布西方思想的道场。2014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发表《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文中批评了一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呲必中国”的失范行为。《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思政课教师要严守课堂纪律,明确学术研究和课堂讲授的区别,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3.增强情感温度

思政课要赢得学生的喜爱必须能打动人。如何打动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思政课的理论品格是以理服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有成功的社会实践,如果讲授得法,完全可以征服学生。从趣味性上来说,理论是枯燥的,而就思辨性而言,理论又是深刻的。思政课教师担负着把高冷的理论化为有温度的思想的重任。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情感温度,一要真懂真信。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教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都弄不明白,讲不清楚,讲课流于形式,自然不能令学生信服。思政课教师要下工夫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理论精髓,达到学以致用。二要情理并举。教师要用心备课,带着感情上课。当教师用深沉的话语讲授跌宕起伏的中国革命史,用理性平实的声音传授法律知识,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中国梦时,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三要关心学生。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校园的纯洁性与社会的复杂性形成比较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回应大学生关切,对目前的环境污染、道德失范、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

三、效:思政课教学的落脚点

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思政课教学和改革的核心问题,其难点就在于思想教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不易检验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若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而只是流于形式,就会丧失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学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入手,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1.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要严把思政课教师入口关,引进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改善学缘结构,形成人才梯队,为建设高效课堂提供人才保障。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备课,加强教学设计。思政课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是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对教材内容要做到烂熟于心,对涉及的有关知识要深入拓展,对教学环节要紧密衔接,对学生要做到充分了解,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升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得以直观呈现。一节成功的思政课绝不是思政课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合奏的“交响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应在提高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上下工夫。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课的重要性讲清楚。要让大学生明白,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首要条件,是党和国家对人才的第一位要求。二是要改革思政课教学手段。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已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大学生的学习诉求,教学中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发在线学习课程,将课堂教学向课下延伸,构建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赢得大学生的信赖和支持。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发现问题、解決问题、提升能力、内化知识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搭建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偏远山区、社区、企业等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

3.增强教学效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可以运用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运用矛盾原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正确的“三观”如同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就会一错再错。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课题: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116)、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SKL-2016-2428)。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