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以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一大批高职院校也通过合并或升格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些刚升格为本科的院校作为本科院校阵营里的新军,建校时间短,区域差别大,教学与科研基础薄弱,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并存,处在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过渡的转型期。由于新建院校办学时间短,资源的积累不足,再加上生源数量的增加,使得这些院校在基本教学资源配置上显得捉襟见肘,办学的经费压力也在加大,并成为制约学校在质和量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都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这一批学校都面临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招生就业竞争形势严峻等外部的困境,以及内部的师资力量不足、管理制度滞后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与学校发展背景下,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角色原是戏剧界的术语,用来描述演员所扮演戏剧中的人物,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角色是个体符合社会期望实现其身份的权利和义务的特殊行为模式。要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厘清学校的办学理念,给予新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里的辅导员角色全新定义,其角色定位应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符合知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具体工作开展应能保障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其身份定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3+1=4”。不论是新引进的辅导员还是原高职阶段继续留任的辅导员,对角色定位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师身份的确立
虽然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在现实的高职院校阶段(民办院校尤其突出),辅导员队伍是一支专业不限、无法稳定、岗位模糊的忙于各种事务的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从进入学校工作开始,没有明确的专业要求,只要愿意都可以承担这一岗位的工作。由于岗位模糊,薪酬也没有竞争力,稳定性极差,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也是忙于统计各种表格、活动通知、会议通知、请假批准等等,但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任何事务,学校的任何部门第一时间第一工作切入口都是辅导员,这个岗位成了万能而又无能的苦差使。对学生、班级、院系等的考核都是从辅导员的工作做得如何开始进行评价的,看似这个岗位是何等的重要,可也是何等的无奈。在这个岗位工作的辅导员没有教师的身份,也缺乏教师身份定义的人事制度与其他保障。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中,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学生的进校文化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学校也因此引进了大量的辅导员。在新形势下,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更高层次评估的要求,学校开始以教师的身份编制引进新的辅导员。在这个时候,辅导员队伍的教师身份意识就需要在各种层面进行强化。辅导员的工作也因此不能仅是事务性的日常工作,而是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教师的身份作为学校的一员来共同培养学生,在院系教师队伍中也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因为有教师的身份,辅导员的工作思路与做法也会发生转变,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更为明显。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延伸
在高职院校阶段,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说教式的谈话或班会活动中,更多情况是学校下达了工作任务才开展实施的,而且辅导员也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背景与经验来保证对学生开展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在每周1~2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其他形式政策讲座中有所体现。
学校升本之后,很快就会面临更进一步的高层次的合格或水平评估。首先,学校层面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对新引进辅导员都会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或经验背景的要求;第三,面临学生层次的提升,辅导员的说教或班会也不能达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不能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追求,不能解决学生面临的思想政治困境。在新的辅导员工作队伍中,就要逐渐形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的举措。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辅导员面临着新形势下学生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诉求,如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对国家新形势的预判、对党的新政策的分析、对个人成长的规划、更复杂的思想困境或心理障碍。在这种形势下,对辅导员的要求就会提升,主要表现在个人政治觉悟、政治理解、政治敏感、心理咨询水平与能力、交流技巧、社会经验、行业或专业的知识等方面。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会从简单的说教或照本宣科延伸到与学生、社会等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三、力争做学生专业学习导师
在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大一学习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大二实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大三实习,外出实践,提高就业技能,找工作。辅导员的工作也会随着这三年的学生培养而忙于各种事务,比如大一阶段应对上课出勤、学生挂科、班级寝室等常规事务;大二阶段处理学生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而逃课、学生谈恋爱、校外租房等成长问题;大三阶段忙于就业回访、各种表格统计、毕业前各种材料整理等繁琐任务。在整个阶段,辅导员不涉及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相关方面的工作,当然,对辅导员也没有明确的专业知识背景要求,辅导员也无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行指导。
但是,这种情形对本科学生来说就不再适用,因为本科学生的培养体系与高职学生不同,学校新引进的辅导员的自身水平也有所提高,在整合辅导员队伍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概念,即辅导员必须了解所带学生的专业,并能以专业或行业的相关信息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在学生的大学学习期间,因为学生水平与层次的变化,学生也会把在学习方面的困惑倾诉给辅导员,这也要求辅导员有这个能力与水平来应对。所以,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引进辅导员的时候,就更愿意引进某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或经验背景,而不是单一地考虑引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工作中更能有效地实施开展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这样就能在生活上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在专业学习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随着新升格本科院校从办学层次、办学理念、学生水平、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改变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首当其冲地就是辅导员应尽快找到自我定位,管理部门应从内在的专业素养问题与外在的保障问题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应从自身知识结构、政治意识、能力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调整去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在新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辅导员应承担起教育引导、事务管理和发展辅导三项主要职能,在角色上实现从“事务型”向“功能型”转化,从“保姆型”向“专家型”转化,从“流于表面”向“注重实效”转化,从“单向灌输”向“互相促进”转化。
课题: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探索與实践——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2050。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