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中的保留与再利用

2017-04-05 21:46陈婧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再利用

陈婧

摘 要:近年来,城市废弃地的景观设计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进程下成了热点问题。对于废弃地的设计,有的主张充分尊重场地,将设计作为历史的回忆与延续;有的则更倾向于创造性的重建和更新。本文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主进行实例分析,从构筑物再利用、文化提取运用这两方面进行废弃地的设计分析,探讨城市废弃地设计如何在有所保留的同时进行优化创新。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保留;再利用

18世纪60年代后,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步伐的加速带来了城市的现代化与繁荣。与此同时,人们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经济快速化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并且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张、生产方式和工业模式的变革,很多昔日繁盛的工业区成了今天的城市废弃地。这些废弃地不仅成了城市的景观“伤疤”,更带来了土壤污染、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已然阻碍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因此,城市废弃地的景观再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出现之初,景观设计师就从未停止过对废弃地的设计尝试和探索,很多大胆创新的设计手法成了经典案例。比如,科特布斯矿坑“黄色坡道”作品,这种基于“自然为本”的大地艺术思想在废弃地设计中得以尝试;高线公园中设计师对于杂草、野花的运用以及与宿根植物的搭配等。下面,笔者主要通过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这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为例,对废弃地景观设计中保留的元素和再利用的方法等进行分析,从构筑物的再设计和对场地文化的尊重这两方面探讨在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中如何取舍、如何对景观进行优化。

1 废弃地构筑物的类型和特点

在城市废弃地中遗存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工业构筑物了。废弃的工业构筑物从使用功能上分,主要包括工业设施和工厂设备、废弃物资和物资存储设备、高大而开敞的工厂车间厂房、多层通透的产区、废弃码头和轨道铁路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构筑物有其各自的特点,在设计中,将其特点变为设计优势进行特色景观的设计很重要。比如,废弃工业建筑一般以钢筋结构为主,造型简洁、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这与“现代主义功能决定形式、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有利于在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设计。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诸多厂房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其将高大而简洁的建筑外形设计成展厅等公共空间,富有极其强烈的建筑现代感和形式感。其中,废弃的钢铁工厂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同时利用高差建造的室内外联通的滑梯,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又富有生机和乐趣。此外,公园内部原来堆放焦煤的煤坑并没有被填埋或者改造,而是利用原有的高差建造了攀岩训练场。由此可见,只有把握好不同性質构筑物的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的取舍。

2 废弃地构筑物的再利用方法

在对废弃地景观设计构筑物的改造设计中,哪些是可以作为工业遗迹被保留和再利用的,哪些是必须拆除重建的?这些都是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再设计中合理的方法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将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案例的构筑物模块进行局部、细致的分析,说明构筑物再利用的方法。

2.1 功能区的再分配

在对构筑物进行取舍与利用之前,设计师必须对场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客观的评定,因为原有功能区的格局划分决定了构筑物的性质,所以其在设计中也需要找到新功能区与传统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再利用。

和其他的设计有所不同的是,彼得·拉兹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设计之初对构筑物进行了大规模的保留,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添加和修饰,完整地还原和展示了原有风貌,以还原、突出其工业文化。作为钢铁厂前身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其内部的构筑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炼钢高炉、煤气储罐、车间厂房、矿石料仓等构成的生产设施;二是由铁路、道路、水渠(埃姆舍河道)等构成的输送排放设施。

设计中,彼得·拉兹从整体上将公园分为两部分:以工业建筑和设备等构筑物为主的主体景观和以东北半边自然景观为主的开阔地。而这其中又包括了水公园、铁路公园、公共使用区和公园道路系统这四个景观分区。其中,将第一类蒂森钢铁公司的原址整体改造成了公共使用区,以煤铁工业设施和厂房的构筑物为大背景,形成了大型公共游憩公园;根据保留构筑物的不同特色进行重新划分,分为金属广场、考珀活动场地、熔渣公园、料仓花园、开放绿地等功能区域。而在第二类构筑物中,将原有的水渠改造成了净化水渠,水渠两岸栽植了自由生长的植被,深入水渠的亲水平台保持了与构筑物相一致的简洁风格,形成了水公园的主体景观。此外,将废弃铁轨和厂区高架融入慢行步道系统,不仅使之形成了独特的铁路公园区域,而且丰富了园区的竖向景观,将各个庞大的独立工业设施紧密地联结起来。

2.2 场地的因地制宜

无论从经济因素,还是场地的文化价值来说,废弃地景观的保留都是非常必要的。废弃地景观的呈现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陈列和展示上,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地将旧物新用,展现新的景观价值。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原来的厂房及设备规模庞大,拆除重建和废物处理搬运的成本很高,所以该设计中彼得·拉兹在场地中对材料的再利用等也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对于场地,其有选择性地清理了小部分杂乱、无规则、损坏严重的设施和物件,保留了体积庞大的主体建筑和具有一定工业美感的构筑物。在保留构筑物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其也会就地取材,用旧的工业元素来重新装饰。比如,有些设备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展品。又如,将需要拆除的厂房墙的红砖磨碎,变为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用堆积的焦炭、矿渣等废料作为地铺材料和植被表层覆盖物,自然而然地与主体相呼应。拉兹在设计中充分地尊重了场地的原有个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不仅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能源耗费,更使得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旧物的载体更好地融入地域中。

金属广场在此公园的设计中是一个极具创意和巧思的设计。在彼得·拉兹的设计中,工厂生产遗留的巨大的锈迹铁板成为公共使用区域金属广场的主要铺装材料,铁板7×7,共49块,每块重达7t~8t。在这块区域的设计上可以充分展现设计者对场地的尊重和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材料的选择和排列看似随意,实质上都是经过了反复的对比和考量。彼得·拉兹对腐蚀状态不同的铸铁板拍照、编号、分类,通过多次不同角度和拼接方式的实验和审美探索将其排列成了具有抽象图案的舞台表面,并且用水在铁板表面的流动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的过程,用铁板在自然状态下继续被腐蚀隐喻对自然演变过程的尊重。

3 工业文化的保留及意义

废弃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工业遗留,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是工业时代的典型象征,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具有不同的历史意义。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甚至掩盖这种记忆,而是应该通过适当的取舍和设计手法使其保留、延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化,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来看这些工业文化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

文化的留存和延续必然需要物质的载体,在废弃地景观设计中,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在前面的构筑物再利用中感受到当时的工业文化。在现代的废弃地设计中,场地的文化价值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关注,成为设计的核心和要点,但在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中时,很多的结合方式不免有略显生硬和牵强之处。如我国现在常见的将采矿山与佛教文化结合而打造的游览模式以及注入地区文化的生态旅游模式,很多都是对于其他设计的模仿和照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对于场地尊重的设计。

3.1 历史文化的留存与延续

文化在设计中仅体现在景观小品和景观节点的设计的强调上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文化感往往流淌于设计的各个方面,如植物配置的方法、生态修复的手段、建筑和小品的设计、道路的连接等。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植物一部分来自工厂中的原有植被,其生长状况不受人为干预,除此之外,还引进了一些适合在铁矿石地区生长的植物品种种植在工厂附近,并且整体的植物设计理念是基于对当地原有生态系统的尊重而进行的局部改进与搭配。这种减少人为干预的做法,再现了因为长期被弃置的植物肆意生长的荒凉感,很容易拉近人与场地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场地过去的历史和文化。从园区的植物设计理念,到那些可以让游人攀登、触摸、眺望的高炉等设施的原原本本的呈现,都试图对场地本身进行最少的干预。这种设计从未掩饰历史,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去观察、去感受历史的痕迹,不仅呈现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工业文化風貌,同时也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和过多的文化渲染。

3.2 尊重场地和文化保留的意义

工业区改造绿地景观的设计,近期重点解决棕地污染问题,中期发展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园,远期发展就必须考虑使之成为凝聚一个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精神的场所。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到场地的文化价值,而目前国内很多的设计大拆大建的做法,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景观的长期发展来说都不是好的方法。景观设计需要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这里并不是否定利用新的材料和手段等方法在废弃地设计中的运用,而是以尊重场地为前提,谨慎地考虑保留与新建的关系。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由主体生产厂区演变而来的巨型博物馆作为主要景观节点是对文化的保留和延续最好的诠释。设计之初,拉兹将它的内部空间全面进行了保护与还原,利用建筑自身的楼层高差和错落关系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游览动线。博物馆内的厂区向游览者全面展示了之前工业生产的组织、流程、技术特征,配合人工讲解和放映区域等设施,全面映射了工厂的发展历史进程,具有科普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播价值。此外,保存原貌加之分区展示的做法,不仅丰富了观赏内容、加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保留了场地的记忆,使场地的深度得到了拓展。在此场地中,历史记忆被定格凝固,场地完整性的保留是时间上的定格和延续,场地具有公园的开放性则又加深了这种延续。对于曾经在此工作或是对德国重工业发展有着强烈记忆的游客来说,这里是过去与现实交汇的场所,是时代烙印的宝贵财富;对于初入此地的游客来说,这又是一次带有新奇色彩的、对一段历史的探索之旅。

4 结语

在城市废弃地的设计中,废弃地本身就是工业文明最好的承载和见证。对于其构筑物的再利用和其中的工业文化的保留,都是设计师在此类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师需要挖掘废弃地的构筑物的审美价值,工业遗产的美是一种由钢铁构建起来的几何美学,是一种特定时代精神的浓缩。同时,废弃地文化价值的展现也很重要,在工业遗产的参观过程中,从参观、游乐互动各个方面,游客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当时的经济生产和历史状况。

近年来,城市废弃地的优秀设计案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随之也出现很多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而忽视了场地本身的保留和再利用价值的设计。本文试图回归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这个经典案例,强调废弃地再设计中的场地本身的价值,从而给现代废弃地景观设计带来一些设计上的启示。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快餐化的时代里,长期关注景观价值、融入文化的精神场所的设计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笔者希望在废弃地的设计探索中,相关设计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汲取经典案例中的可取之处,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再利用
废旧牛仔服装再利用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究
国内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现状研究